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晓红 《教育》2014,(8):60-6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指出:"让学生通过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空间观念,作为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标准中被明确地提出,足以说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2.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1〕把它作为《2011版课标》新增的一个核心概念,无疑是初中数学教学"重视直观"的一道直接指令.初中阶段的几何,主要是由实验几何向论证几何过渡,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发展初中学生的几何直观,就是让学生在实物操作与符号操作的基础上,学会利用图形语言描述数学对象,生成形...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不断研究与解决新的教学问题,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把握数学关键知识点,而直观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数学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拓展空间思维,理解数学知识点中的关键点。对此,结合教学实践,以数学"图形的平移"教学为例,从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图形计算,帮助学生自主感知新知以及联系生活实际,延伸教学内容外延三个方面,对在初中数学中运用直观教学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图形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图形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然而,盲校数学图形教学中普遍存在图形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材图形太过抽象、图形素材十分匮乏、信息技术过于落后等问题。基于国内外盲生数学图形学习研究的最新成果,盲校数学教师可着力于加强图形理解度和描述度的教材使用思路、更新图形设计理念和图形制作方法的教具开发模式、强化利用多模态电子触屏设备和应用程序辅助教学的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探寻有效突破盲校数学图形教学困境的新进路。  相似文献   

5.
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整合运用,给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创设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给数学教改带来了新的生命力。而数学活动经验又是数学新课标"四基"中新增加的重要"一基",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之一。即便如此,能否把二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功效,帮助学生最优化的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通过具体的课例分析和反思,理论和实践结合,取得了些粗浅的认识,愿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我国已经确定了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同时提出了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要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力度。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整合进行了梳理,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营造数学环境,提高学习效率数学学习离不开图形知识。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呈现图形资源,为课堂教学营造数学环境,为学生创设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在平面解析几何的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通过计算机软件向学生演示方程中参数的变化对方程所表示的曲线的影响,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本节课中师生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层层深入探究直线与圆不同的位置关系,几何画板的动态图形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图形特点,理清方程中的参数与图形变化间的联系,学生的直观想象、代数运算以及数学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数形结合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就是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作用,实现数量关系与图形性质的相互转化,将抽象的数学关系和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解决数学问题。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作者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形结合的桥梁,有了它,一方面,能够借助于图形可以将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形象化、简单化、直观化。另一方面,能将图形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以获得精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胡嘉雄 《小学生》2022,(11):73-75
微课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教学资源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如何在课中和课后使用微课辅助《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实践应用表明,用微课辅助《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初中数学数形结合的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春桓 《考试周刊》2011,(22):84-85
在初中阶段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时,往往可以由数到形、以形思数、数形结合地考虑问题;把抽象的数量关系用图形反映出来,利用比较直观的图形解决抽象的数量关系问题;也可用比较直观的图形使数量关系的变化趋势更加明确;还可以把几何图形转化为数量关系。"数形结合"是数学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8,(51):74-75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课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课程中,学生不再通过想象学习空间和图形,而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将立体的空间结构和图形生动地展示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还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本文主要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课程整合的意义,还介绍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课程整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学生借助图形计算器,可以直接参与数学问题的发现、质疑、解决的过程,体会归纳、猜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在"算法案例"一课中,学生利用图形计算器分组合作,检验所编写的程序是否正确,经过修改完善程序,将问题进行推广并尝试解决.图形计算器的参与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供了技术保证,也为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究拓展了空间.  相似文献   

13.
复习课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它是以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使之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基本技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如果说数学新课教学是"画龙",那么复习课就是"点睛"了.复习课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数学复习课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案例与实验教学法在大学数学通识课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通识课是大学工科的公共基础课,是培养学生思维、掌握数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重要课程。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存在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密切。为改变这种状况,本文采用"案例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利用数学计算机软件,做到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工科大学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教学目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复习课是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查漏补缺的重要课时,是以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弥补知识的缺陷为主要任务,也是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课型。  相似文献   

16.
汤松  王燕 《中小学电教》2012,(3):131-132
一、引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科教学及学生个体发展需要,充分体现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为学科教学服务的特点。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作为国家、地方课程的有利补充,在内容选取上应使学生充分体会信息技术教学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变化。"几何画板"是一个通用的数学、物理教学环境,它能够动态地展现出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运行变化规...  相似文献   

17.
教学思考(一)教学思路的安排:如何从关注数学知识的复习转移到关注数学思考?《玩玩三角板》一课是我们自主开发的"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内容,意在引领学生参与赏玩三角板的一些活动,了解一副三角板中边、角的一些奥秘,演绎"图形与几何"世界中的边、面、体的相关知识,同时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教学活动如何合理利用信息科技,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中职数学的教学方式也出现了极大的改变,各种信息化教学方式的诞生,对学生与教师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微课作为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种,对其合理的应用不仅能提升中职数学的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中职教育对人才素质的全面培养。不过在微课的实际使用当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本文先分析了微课具有的含义,然后阐述了微课对于中职数学教学的意义,总结出微课教学的优缺点,最后给出可供参考的微课教学应用策略,来促进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当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这一章的起始课,可以说是平面几何的入门课。线段、射线、直线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图形,是研究三角形、四边形等复杂图形的基础,可以说是学生接触图形符号化,图形抽象化的开端,同时在情感上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关键一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