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冯夏雄先生将其父冯雪峰先生的手稿、书籍、遗物等捐赠给上海鲁迅纪念馆“朝华文库”冯雪峰专库,其中有一份未定的《鲁迅传》手稿,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2.
对冯雪峰的鲁迅比较文学研究主要成果作梳理,发现冯雪峰潜在地运用了苏联的“历史类型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鲁迅文学创作的独特性,还再次强调了鲁迅的翻译研究。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冯雪峰的鲁迅比较文学研究也存在无产阶级优越性的先在视域,对文学艺术层面中外关联的探讨也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3.
《父亲留给我的》艺术性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父亲留给我的》是高中第三册新选课文,作者冯夏熊。这篇出色的回忆性散文,原载《诗刊》1979年第7期。 冯夏熊同志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冯雪峰同志的儿子。冯雪峰同志是党内著名作家,文学批评家,鲁迅研究家。他曾是鲁迅先生亲密的战友,代表党和鲁迅先生联系,对于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冯雪峰同志一九五七年被错划为右派,精神备受折磨,文化大革命中又受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但他对党始终忠贞不贰,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仍努力于文学译作,对鲁迅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雪峰同志于一九七六年粉碎四人帮前夕,因病含恨死去。  相似文献   

4.
<正>李何林与冯雪峰解放前未曾见过一面,但他们的文艺思想是相通的。新中国成立后两人相识没有几年,冯雪峰便被错划为右派。当时许多人对冯躲避唯恐不及,但李何林每次从天津到北京来,总要抽时间去看望这位知心朋友。冯雪峰辞别人世,他在文学史上的某些言行受到不公正的评价,年逾80的李何林,又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为老朋友答辩。人世上象李何林与冯雪峰这样的知音,真是难寻啊!我认为,沟通这两位心灵的媒介是鲁迅先生,他们文艺思想的血管里,都流淌着鲁迅的血液。  相似文献   

5.
一、湖畔诗派湖畔诗派因冯雪峰等人在杭州西子湖畔成立湖畔诗社而得名,以写爱情诗为主,代表人物有冯雪峰、应修人、汪静之等。冯雪峰的爱情诗明快、清新,代表作是《落花》。他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唯一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作家,“文革”期间横遭迫害,于1976年去世。应修人的爱情诗写得痴情动人,一派天  相似文献   

6.
《当代学生》2011,(8):2
汪静之(1902-1996),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早年求学于屯溪茶务学校,1921年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1 922年,与冯雪峰等组织了  相似文献   

7.
冯雪峰的新诗创作分为两个时期:"湖畔时期"和"上饶集中营时期",相隔近二十年,由于诗人人生经历、创作心态的变迁,诗作也呈现出迥异的审美特征。但是雪峰前、后两个时期的新诗创作也有着某些一以贯之、血脉相通的特性:以"自由"为中心的思想主题,以"清新"为中心的艺术特质,以及以"主观"为中心的情感表达,这构成了冯雪峰诗歌总的特质。  相似文献   

8.
冯雪峰的新诗创作分为两个时期:"湖畔时期"和"上饶集中营时期",相隔近二十年,由于诗人人生经历、创作心态的变迁,诗作也呈现出迥异的审美特征。但是雪峰前、后两个时期的新诗创作也有着某些一以贯之、血脉相通的特性:以"自由"为中心的思想主题,以"清新"为中心的艺术特质,以及以"主观"为中心的情感表达,这构成了冯雪峰诗歌总的特质。  相似文献   

9.
这则史料来源于冯雪峰同志。冯雪峰当时是担负着党中央交给的建立秘密电台的任务而由陕北来到上海的。据冯雪峰讲 ,鲁迅从内山书店接到方志敏从狱中送出来的这份文件后 ,保存过一段时间 ,后来就转交给了他。文件中 ,有一封致党中央的信 ,主要内容是总结抗日先遣队失败的教训 ,还有一篇自传性的散文———《可爱的中国》。另外一篇作品《狱中纪实》则是由阿英同志保存的。冯雪峰见到这份文件后 ,便用电台把致中央信的内容向中央作了汇报。中央指示冯雪峰把密信销毁 ,文稿留在上海。于是冯雪峰就把文稿交给了谢旦如。谢旦如是冯雪峰早年创办湖…  相似文献   

10.
冯雪峰的寓言创作不仅生动刻画了特殊时代下的社会生活,还充分展现了自己作为义乌人的勇为、韧性、直率、包容之特质.本文试图从创作的发生缘由、立意坚守、语言表达、形式多样等方面对冯雪峰寓言进行整体把握,进而梳理其与义乌之紧密关系,探究冯雪峰寓言创作中的义乌基因.  相似文献   

11.
于是你疾走在风砂里,我终于透过你卷起的尘雾,望见那横着的无边的广大!这是冯雪峰《真实之歌》中的《背影》里的诗句。冯雪峰在《回忆鲁迅》中说:鲁迅逝世后,“我只要想到他,就总看见在我前面有这么一个背影。”“是的,凡是死后  相似文献   

12.
女作家丁玲曾说:“我真正地只追过一个男人,只有这个男人燃烧过我的心。” 这个男人,就是冯雪峰。  相似文献   

13.
湖畔诗人——应修人、冯雪峰、汪静之。因1922年4月在杭州成立的新诗社团“湖畔诗社”而得名。他们的诗多歌唱纯真的友谊和爱情,并出版过《湖畔》等诗集。  相似文献   

14.
一个曾经被历史尘埃蒙罩了近二十年的名字冯雪峰,现在被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发现和了解。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现代诗人,文艺理论家,而且还是一位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土。他早期的诗歌创作和他在文艺理论上的建树,也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承认和研究。事实雄辩地证明这样一个真理:历史绝不会遗忘每一个曾经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物。然而目前对冯雪峰创作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寓言,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探讨,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15.
冯雪峰(1903-1976),浙江义乌人。20世纪20年代初杭州湖畔诗社四诗人之一。1949年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诗作除散见湖畔诗社书刊外,还著有诗集《雪峰的诗》等。  相似文献   

16.
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文学理论界对典型问题的探讨与论争一直没有间断。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冯雪峰以"典型的个性,是典型的个性"为核心和精髓,从文学典型创作中"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主观表现和客观再现的有机统一以及感性与理性的合二为一三个层面阐释了他的现实主义文学典型观,引起了当时文学理论界的广泛注意。冯雪峰的现实主义典型理论至今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郭小川长篇叙事诗创作的复杂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小川的五部长篇叙事诗都创作于20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而这一时期正是国家政治对文学进行强势干预和规范的关键时期。1957年6月,中国作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对丁玲、陈企霞、冯雪峰等展开批判,自此揭开了文艺界反右派斗争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三六年,我国文艺界曾发生一场关于“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对于现代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这场重要论争,建国以来随着我国政治风云变幻,曾有不同的说法与评价。由于胡风、冯雪峰于一九五五、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解放以后,我才开始读到冯雪峰同志的文章,其中《回忆鲁迅》和一系列有关鲁迅的论文给我影响很深,因此,我对雪峰同志就自然地形成了一个印象:雪峰和鲁迅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次读他的《论文集》等著作,总要想到鲁迅先生;每一次读《鲁迅全集》,也总要想起雪峰同志。今天写这篇《冯雪峰同志论古典文学》的时候,也还要不断把他和鲁迅先生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察了冯雪峰鲁迅创作研究的全部成果,指出了他在这一领域的成就和不足,同时也指出了这种研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而未能继续下去的遗憾和悲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