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课堂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该如何把握在这样的一个教学环境中的各种教学行为呢?尤其是教师最基本的天职——授课,即如何把握在课堂教学中的"讲"与"不讲"?一、教师的"讲"是自身主导功能的重要体现众所周知,传统课堂中,强调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听",而忽视学生的"学",尤其是学生"自主地学",其核心是"学会",而非"会学".而生态课堂是通过更优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存大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现状。我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僵化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结构。它把学生当容器,忽视了学生人性,更忽视了学生求知的内因,使学生沦为机械的复制者。  相似文献   

3.
在听课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些现象: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学生发展促进者的教师,不能密切关注学生,忽视学生的感受,忽视学生的行为,忽视学生的错误,忽视学生的创新……[镜头一]一位教师在讲《角的初步认识》时,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然而,当前课堂互动中出现了不少误区,只讲形式而忽视效果的现象到处存在.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互动要讲究策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策略之一:预设好"动"案.课堂互动既指形式上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相似文献   

5.
周琳 《学子》2014,(10):97-97
为了改变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满堂灌"导致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今年年初,我市在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学进去、讲出来的教学方式"(简称"学讲方式")。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从这个计划的提出,到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以及实施后产生的效果,每个环节我都有着较深的体会,以下是我对此的总结。一、"学讲方式"的含义"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数学建模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只强调共性而忽视个性,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这样的教学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以及所抄的笔记上。校园网教学模式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以"自主、探究、协作"为特征,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7.
冯栋才 《青海教育》2011,(11):19-19
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知识的储存库"。不少教师习惯于把知识嚼碎,不厌其烦地"喂"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满足于让学生听、记教师的繁琐讲析和现成的答案,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阻滞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的发挥,也阻滞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的发展。如何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相似文献   

8.
贾勇特 《考试周刊》2011,(22):158-159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不断实践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但出现了一些诸如教师上课"沉默"、学生活动"过度"、提问"滔滔不绝"的现象。作者就这些现象,结合教学实际就教师要"讲有理、动有度,问有节"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当前化学实验教学中忽视实验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实验教学的功利性强,把"做"实验变成了"讲"实验,重结果,轻过程,抹杀了学生学习化学时的个性思维,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要积极进行实验改进。  相似文献   

10.
杨淑芬 《广西教育》2011,(13):21-21
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讲到底"的现象逐渐消失,但"一问到底"的现象却悄然而生。课堂上,教师不断地问,学生不断地答,使学生的学习依然处于被动状态。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应把握好三个“度”,对为学生学习起到引导之效。  相似文献   

11.
物理教学中,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主要途径。长期以来,我们大多强调按"本本"做实验,也就是按部就班,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做,忽视学生独立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实验教学与能力培养脱钩,导致学生对实验的兴趣逐渐平淡,实验的探索设计性潜能发挥不出来。那么什么是"自设性实验"呢?所谓"自设性实验",就是为了达到一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学被认为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是"以教师活动为主的过程",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的过程",关注的是教师的有效教法,从而把教师活动作为教学评价的重点,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忽视学生有效学法的生成和发展。新课程理念在关注教师的有效教法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有效学法。一、教师有效教法与学生有效学法的关系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中,教师的有效教法和学生的有效学法必须相互适应,使教学成为一种主动探索、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课堂上,常见这类现象:无论读什么类型的课文,学生朗读时总是拖沓无力,没有精神,抑或是速度越来越快,"赶起了火车",在场的语文教师并没有对此类现象产生重视或进行干预。还有一种现象,教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大部分学生依旧是双眼无神,如同"小和尚念经"般敷衍了事,待学生读完后,教师急急忙忙就开展下一环节的教学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三个学段就阅读方面提出的共同要求之一。可大部分教师只重视了朗读的"正确、流利",而忽视了"有感情",甚至认为能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  相似文献   

14.
姚文生 《考试周刊》2010,(35):68-69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中过于看重分数,甚至把分数看作作文教学成功的标准。为了使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许多教师选择了形式单一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忽略了学生情感与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的"高分低能"现象,并且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英语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讲词法,讲语法;忽视了学法指导,重知识讲解,轻能力培养的现象相当普遍,在教学过程中常出现一问一答,少数尖子生回答,而多数学生顺大流,很少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上课先领读单词,接着讲解词的用法,讲语法,翻译课文,做练习,学生只是成为被动的听记接受者,这一过程中教师成为教学的核心人物,完全违背了教学规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学生的智力得不到开发,影响了能力的培养。怎样才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呢?下面粗浅谈谈个人的看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16.
王谦 《文学教育(上)》2011,(14):146-146
当前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即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写)得少;学生读得多写得少;教师布置得多督促检查得少。  相似文献   

17.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少"、"慢"、"差"、"灌"、"乱"等现象还很严重,教与学的效率都很低的局面尚未得到很好的改变。衡量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不在于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是否主动。"教师工作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  相似文献   

18.
张爱霞 《教育》2012,(3):47-47
如今,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这种现象:有的教师才高八斗,课讲得头头是道,例题分析也十分透彻,但教学效果却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是由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教师只注重讲,而忽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物理教师要想方设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要使物理课堂教学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9.
王旭 《中国教师》2010,(6):18-20
<正>一、问题的提出很多数学教师在进行公式教学时,常常会发现一个现象:课上自己把公式的推导也讲了,公式的意义也分析了,该补充的习题也让学生练了,学生怎么一到运用公式做题就错呢?甚至即便教师  相似文献   

20.
当前语文课堂上普遍存在着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呆若木鸡地听,教学过程沉闷,毫无生气可言。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重新焕发魅力呢?这就需要全体语文教师努力在语文课堂上加强师生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