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宝玉出家”这一《红楼梦》中男主人公的最终结局作为出发点,探寻《红楼梦》中深层叙事的因果关系,可发现这一条因果关系链—黛玉之死直接导致了宝玉出家,而黛玉之死是由宝玉成亲一事造成,宝玉成亲又是封建家长们一手促成,封建家长们之所以酿成悲剧,是因为男权中心、男尊女卑思想以及拥有权力和财富是他们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2.
"淌眼抹泪"语出《红楼梦》第三回,该回目的标题是: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说的是林黛玉初进荣国府见到贾宝玉时的情形。贾宝玉倾心于林黛玉的美貌,但即使是如此美貌的林妹妹居然也没有戴和自己一样的美玉,便迁怒于自己佩戴的"通灵宝玉",将通灵宝玉摔在地上。这使得林黛玉这位天生聪慧,并且今生注定要还泪于宝玉的"绛珠仙草"大感愧疚,于是乎便珠泪涟涟起来。文章以袭人探望黛玉为线索引出黛玉的不胜伤感之态。"淌眼抹泪"语出《红楼梦》第三回,该回目的标题是: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说的是林黛玉初进荣国府见到贾宝玉时的情形。贾宝玉倾心于林黛玉的美貌,但即使是如此美貌的林妹妹居然也没有戴和自己一样的美玉,便迁怒于自己佩戴的"通灵宝玉",将通灵宝玉摔在地上。这使得林黛玉这位天生聪慧,并且今生注定要还泪于宝玉的"绛珠仙草"大感愧疚,于是乎便珠泪涟涟起来。文章以袭人探望黛玉为线索引出黛玉的不胜伤感之态。是晚,宝玉、李嬷嬷已睡了,她(指花袭人)见里面黛玉和鹦哥犹未安息,她自卸了妆,悄悄进来,笑问"姑娘怎么还不安息?"黛玉忙让":姐姐请坐。"袭人在床沿上坐了。鹦哥笑道":林姑娘正在这里伤心,自己淌眼抹泪的说‘:今儿才来,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狂病,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因此便伤心,我好容易劝好了"。袭人道":姑娘快休如此,将来只怕比这个更奇怪的笑话儿还有呢!若为他这种行止,你多心伤感,只怕你伤感不了呢,快别多心!"其间"淌眼抹泪"四字的修辞手法,人们有很多不同的看法,陈望道先生认为是"镶嵌"格,即在词语中,故意插入数目字、虚字、特定字、同义或异义字来拉长文句。镶嵌的作用是使词语音节拉长,声音舒缓,藉以引起读者或听者更多的注意,了解得更为清楚明白。具体讲:(1)镶字:用无关紧要的虚字或数目字,插在有实际意义的字间,来拉长词语的方法,叫作镶字。如千秋万岁、三令五申、千呼万唤、横七竖八、三催四请等。(2)嵌字:故意用特定的字来嵌入语句中,叫作嵌字。如":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3)增字:增字是同义字的重复,目的也是在拉长音节,使语气更为完足,使语意益加充实如:犹如、曩昔、盟誓。(4)配字:在语句中,用一个平列而异义的字作陪衬,只取其声以舒缓语气,而不用其义的,叫配字。如":几番得失,我已失却一切"",历史上的恩怨植根已深"。"淌眼抹泪"即属镶嵌中的"配字"格。  相似文献   

3.
麝月、宝蟾、秦钟、板儿是《红楼梦》人物画廊中的小配角,读者或许已经忘记了他们的存在。如果从《红楼梦》整体艺术上去观察,“配角”或许地位卑微、故事不多,但他们有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感情,乃至他们有自己的命运结局。因此对“配角”艺术的研究,不仅为读者全面鉴赏这部名著人物形象提供了有益的帮助,而且可以深化人们对整部小说思想艺术成就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古典小说,塑造的人物众多,其中的人物形象一直是红学爱好者们探讨的话题.本文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个主要人物为代表进行评述,以期感受他们艺术形象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5.
理解高鹗     
周盼 《高中生》2011,(3):56
鄙人愚见,高鹗笔下的《红楼梦》后40回是值得肯定并大加赞赏的。记得刚读完《红楼梦》时,我也曾痛恨如此悲惨的结局,甚至常常幻想着宝黛共结连理的美好结局。想必世人皆有同样的心理。后来,我看过这样一本《后红楼梦》的书,内容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6.
《宝玉挨打》一写到宝钗去看望挨打后的宝玉的情景,教参认为“宝钗的关切多半是表面章”,是虚伪的。我以为这大可商榷。  相似文献   

7.
从《红楼梦》前八十回伏脉千里的性格暗示,后四十回形象塑造的最终完成,以及宝玉宝钗唇枪舌剑的思想交锋三个方面论述了贾宝玉的最终归宿是“出家当了和尚”,而不是所谓的早期民主主义者的“出走”。  相似文献   

8.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未见说“久违”;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请人帮忙说“劳驾”,请给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道“恭喜”;求人解答说“请问”,请人指点说“赐教”;托人办事说“拜托”,赞人见解用“高见”;看望他人用“拜访”,宾客来到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学家似乎对石头情有独钟,《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化自一块集日月精华于一身的仙石。曹雪芹的不朽之作《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他笔下的石头其实是一块通灵宝玉。而贾平凹的《丑石》中所写的却的的确确是一块石头,一块真正的“丑石”。  相似文献   

10.
“聋婆子”是《红楼梦》第33回《宝玉挨打》一文里.当贾政要打宝玉,宝玉在情急之下,却找不到人向内报信时,遇到的那个耳聋的老婆婆。一个聋老婆子怎么能跟汉初名将陈平放在一起说,这似乎有点不伦不类,不过笔者这里并非要比较两人的身份、功劳,只是想浅谈一下他们分别在《宝玉挨打》和《鸿门宴》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11年的李敏镐因《城市猎人》瞬间迅速走红。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被大家关注了起来,特别是他雕刻般的相貌,黄金比例的身材,让我们一起再次回忆,他在这部剧中的别样魅力  相似文献   

12.
读你心动     
唐金龙 《教育文汇》2010,(12):53-54
今年刚到一所新学校,就给《教育文汇》发邮件,通报自己的新址。我和《教育文汇》交往近10年了,从当初的读者到“知名作者”也有近8年了。现在,我和《教育文汇》编辑部距离远了,但心贴得仍然那么近。  相似文献   

13.
曹放 《语文知识》2005,(12):8-8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叙说青梗峰下一块无才补天的顽石化为通灵宝玉,书中这样描述:“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有五色花纹缠护。”红楼千古梦倾倒无数人雅士,其中最重要的“道具”就是一块沟通天地人神的美玉。  相似文献   

14.
蓼汀花溆     
王晖 《教育文汇》2007,(5):57-57,62
去书法家许云瑞的“一心斋”访谈,辞别时获赠一帖日本金潜纸镜片字幅,灿金纸面上,隶书恭录了《红楼梦》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的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第八十回,宝玉坐车到西城门外天庙烧香还愿,向能治百病的王道士求药。王道士问什么药,宝玉说,妒妇方。其时,薛姨妈的媳妇夏金桂因妒耍泼,薛蟠全家上下乌烟瘴气,鸡犬不宁。宝玉也为此闹心,想替姨妈求一方药。医治了夏金桂,以求得天下太平。  相似文献   

16.
以花喻人是《红楼梦》塑造人物的一种艺术方法,清代《红楼梦》评点于此亦有关注,"牡丹"与"宝钗"就是其中之一。以"牡丹"喻指"宝钗",诸家评点一致认同,但于宝钗所掣牡丹签上的题字和诗句的阐释却持论不一。关于题字"艳冠群芳",或从才德,或从世人喜好,或从容貌、运气等角度进行分析;关于诗句"任是无情也动人",或揭宝钗老练处无情,或责宝钗于宝玉无情,或评美刺宝钗,或示宝钗被弃,不一而足。无论是基于褒钗还是抑钗,这些观点丰富了《红楼梦》中"牡丹"喻指"宝钗"的内涵,且深刻地体现了同处封建时代的评者关于礼教道德、处事修养、生存策略等的传统儒家立场。  相似文献   

17.
在《红楼梦》第23回和第27回中,对于落花,宝玉和黛玉分别采用"水葬"和"土葬"两种不同的方式,这样两种不同的葬花方式反映了宝黛二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深度。宝、黛二人不同的生活境遇和主体差异是造成二人在"葬花"问题上产生同和异的原因。从文学与文化的角度来认识宝黛二人葬花方式的异同,可以发现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真人"对自我与自由追求的幻灭,写出这类人"梦醒了无路可走"的历史境遇。  相似文献   

18.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的第一个高潮。贾政这一顿噼噼啪啪的板子打下去,不仅打得宝玉皮肉受苦,动弹不得,也打得整个贾府上下眼泪纷飞。而众人纷飞的眼泪,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不同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9.
人的心竟这般脆弱,禁不得丁点儿折腾,真是红尘烦事多恼人。难怪有人说:人是最麻烦的动物,怎比得一棵花木那般斓雅安静,难怪《红楼梦》中黛玉泪尽思返,宝玉终享不尽荣华福禄而落发为僧,也难怪十二金钗个个未遂心愿,走向了生命轨迹的尽头。作为十二正钗的薛宝钗本也是一个命途多蹇的女子,然而她和她的行为却更多了些争议。  相似文献   

20.
汤玫英 《生活教育》2014,(18):61-62
通过对《红楼梦》宝玉挨打部分的文本分析,探讨了其对写作的启示:一是巧妙安排矛盾冲突,二是高度统摄人物言行和性格,三是合理剪裁内容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