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场景学生学习通分时,懂得了要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后,为了计算简便,一般应先找出原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而学生对于找最小公倍数只会用短除法,要想一眼就看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学生觉得相当困难。该如何让学生拥有一双能快速看出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慧眼”呢?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放在重要的地位,提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提倡开放、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愿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心境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为此,笔者深入数学课堂进行调查,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聚焦学生提出的几个热点话题,意在抛砖引玉,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堂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是指小学生在数学课堂环境中以个性特征为基础,以内心需求为核心,在教师引导帮助下,自主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找到符合自己个性发展的独特领域或特点,并通过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潜能的开发为目标的学习.尊重和发展学生的学习个性,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需求,激发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红燕 《广西教育》2012,(33):23-23
教育的重要使命就在于尊重学生的个体特点,创设条件,促进学生的个体优势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数学课堂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心灵、升华学生的智慧、张扬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许多学科的基础,也是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有力工具。职业学校学生的发展方向是就业和升学。对于就业的学生来讲,不管从事什么职业,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在教会学生学习的同时,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可以从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反思,以及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联系等方面入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作业既是巩固、反馈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又是学生独立体验知识与技能,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大多数教师只对课堂教学的革新,却忽略了数学作业的改革,严重阻碍学生个性发展.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如何让学生做作业时能“各尽所能,各得其需”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将对数学作业设计进行个性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而大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蒋利武 《考试周刊》2011,(22):75-76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张扬其个性是我国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即老师是课堂上的"讲师",以讲代学,以问代学,甚至是自问自答,以牵代学,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往往随着老师的问、讲团团转,大多被动地应付,接受性地学习,简单来说就是"老师滔滔讲,学生静静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个性被压制。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不再被看做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  相似文献   

10.
课堂场景学生学习通分时,懂得了要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后,为了计算简便,一般应先找出原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而学生对于找最小公倍数只会用短除法,要想一眼就看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学生觉得相当困难。该如何让学生拥有一双能快速看出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慧眼”呢?正在我一筹莫展之际,脑海中跳出了学生“帆”曾经在课堂上的一个回答。记得刚接触最小公倍数时(还没有学习短除法),学生“帆”就曾提出他会用自己的方法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他说:“只要用这几个数中的最大数,从1开始分别乘连续的自然数,等到乘出的积也是其他各数的…  相似文献   

11.
在大多数学生的心里,都认为数学是门极其枯燥的学科,如何才能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趣味和奥妙所在呢?这正是我们数学课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刚学数数的小孩子不觉得它枯燥,是因为老师在教他们的时候,都是用的现实中的例子,他们能现学现用。因此据我了解,学生厌倦数学课的主要原因有几点:第一,学生看不到它的用处所在,觉得它离我们的生活太远;第二,学生参与的机会(既包括课堂上,也包括课外)太少,他们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第三,过份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很难主动地学习、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抑,进而影响学生智能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要让学生彻底改变对数学课的认识,真正实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动”起来,还得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学校不是别的,只是个“人园”,理想的教学,应当使“人园”里面的人都能各得其所,现出各人本来之美,以构成整体之美。新的数学课程目标改变了以往只重知识、技能目标的做法,而是强调“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同时,更应该让学生愿意亲近教学,了解数学,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等”。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寻求一种“个体的真实性”,以达到数学学习与个性培养并行的效果呢?现结合课堂教学中的几个镜头谈谈自己的感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那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实现个性张扬呢?  相似文献   

15.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来说,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深刻领悟新课标理念,关注生活,关注心灵,关注探究,关注智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闪熠智慧灵光、洋溢童真童趣的数学课堂中,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张扬。一、数学课堂与生活相联系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笔者就善于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富有挑战的问题等方面入手,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这种背景中主动进行观察、猜测、讨论、交流等  相似文献   

16.
在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深入探讨愉快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教育方法,对于促进学生的数学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从客观角度看,愉快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更新教育观念是关键,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则是愉快教育成功实施的重要基础。其次,便是用心设计每一节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数学的快乐,并在快乐中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吴秋棠 《新教师》2022,(2):78-7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数学的学习活动,应该体现学生个性化的、主动性的过程.在学生个性化发展越来越突出的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遵循面向全体学生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因此,数学课堂必须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以利于学生学习,使学生乐意好学,从而不断推动教学精彩的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结合笔者的一些实践和思考,谈几点体会,以为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吴霞 《考试周刊》2014,(4):45-45
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情绪激昂,积极参与老师的教学活动?本文做了如下论述: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巧用多媒体激活思维。这样教学效果会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20.
新的教育理念中提出了对学生在情感与态度方面的教学目标:“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习数学究竟给孩子什么?——数字的繁琐、公式的枯燥,其实数学学习更注重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发展的培养过程,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转化为对数学奥妙探索的源泉,用自己的策略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环节的设计,提高40分钟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