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典雅的语言?"典"是古典,"雅"是文雅,典雅的语言要求我们的文字要具有古典语言的韵味与雅致,让人读起来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高度融合,能够体会到作者较为深厚的学养。例如,我们说"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就显得平直;如果加上适度点染:"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相似文献   

2.
《中国德育》2014,(18):F0002-F0002
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成立于1943年。学校遵循叶圣陶先生"教育是农业而非工业"的教育思想,确立了"童星教育"办学理念,牢固树立了学生"人人有潜能"的教育信念。围绕办学理念,学校"童真"德育顺应自然:重身教、重体验、重欣赏,对生命本真的尊重是我们奠定"童星教育"精神底色的基础信仰;学校育人环境别具匠心:楼群赋名,梯廊装饰,班级建设,彰显以"童星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学校"童化"课程精彩纷呈:普通项目,特色项目,知名项目,锻造以"童星教育"为愿景的办学品质。学校"童心"教师队伍名师云集:中学高级教师2人,特级教师1人,市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4人。  相似文献   

3.
纽曼从"知识"、"理智"、"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角度对其自由教育思想进行了雄辩地论述,使其思想堪称经典。其自由教育思想的实质是关于"理性人"的教育。纽曼坚守理性的培育使其思想具有恒久的历史价值,然而也有其局限性。整全人的教育不仅要关注人的理性,还需关注人的感觉,关注人的个性、情感与生活。精神独立,敢于担当的人才能适应并促进今天民主工业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唐甜 《文教资料》2010,(36):171-172
如何使教育事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出心理健康的人才,向来是灵魂工程师们不断思考探索的问题。作者就教育对学生心理影响的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不同心理教育方式对培养学生成为"学习人"、"健康人"、"优秀人"、"和谐人"和"社会人"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责任由责任情感、责任能力和责任行为三个方面构成。"负责任的教育"就是要办对学生、对教师、对学校、对社会、对未来负责任的教育,其根本宗旨是造就人的责任情怀、担当精神,以及履行责任的本领;其目标就是要让"说负责任的话、做负责任的事、当负责任的人"成为每个人的立人之本。学校坚守"责任教育"理念,将爱与责任融入教学与管理之中,努力为学生的成才精心营造负责任的教育环境,着力推进以"责任教育"为显著标志的特色高中建设,努力将"责任教育"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理论也在不断的进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束缚人的个性,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人性化"理念被广泛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全过程。"人性化"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理念之一,它反映了当代社会人们对人自身价值的重新认识与人的地位的提升。"人性化"的社会理念重视人的作用,认为人是管理之本,本文主要在诠释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特征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如何实现当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7.
日前,新华社记者报道两会代表委员"声讨"各地出现的"超级中学",十分值得关注。这些被称为"航空母舰"的"超级中学",是近年来各地正在"崛起"的"新生事物"。它们不仅规模巨大,多为万人高中,有的甚至超过两万人;  相似文献   

8.
赵昉 《语文知识》2013,(4):71-72
作为舶来品的通识教育即"General Education",其中文翻译又可为"一般教育"、"总体教育"。乍一听好像与大学高等教育的目标相去甚远,但其教育理念早已在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那里得到了应和,亚里士多德认为旨在实现人之心灵自由的"博雅教育"(或译自由教育)是通过发展理性,提升智慧及道德水平,实现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更有甚者,我国孔子因提倡"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学习而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通识教育家。  相似文献   

9.
"人"的培养是通识教育根本的价值追求。对"人是什么"的追问是通识教育不变的主题。哲学人类学告诉我们,人是"文化的存在",人创造文化,同时又被文化所创造。因此,我国的通识教育应该回到"文化的存在"这一原点,即尊重人的主体性,同时强调培养具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并能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人。  相似文献   

10.
教育政策贯穿整个教育管理活动,每一种教育管理行为的发生都来源于一定的教育政策。近年来,在教育政策研究的基本环节中,"人"的主体不断增强。对"人"的关怀往往是基于对抽象化的人的分析,在话语中缺少了一个重要的人类学现实——人的性别存在。女性主义教育思潮与社会性别理论的兴起,丰富了教育政策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视角,在教育政策研究中纳入性别意识,能够使教育政策研究更加贴切于"人"的存在,更富有"人性"。  相似文献   

11.
苏军 《上海教育》2011,(9):39-39
教育,不是把人"减肥"成一种"苗条",并以此为标准,去要求所有的人都"以瘦为美"。况且,这种差异,有着先天的因素,更有后天的因素。想明白了,就能想到把孩子培育成像自己的人最重要,教育更要为这种公平提供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杨培明 《江苏教育》2014,(10):22-23
人靠着身心活动,即使赢得了世间的名利权位,加上丰富知识、爱戴感念、卓越人格,最后还是必须自问:这一切是为了什么?耶稣说:"人若赚得了全世界,却失去自己的灵魂,又有什么好处?"宗教家的警语,提醒我们:如果死亡结束一切,人生岂非南柯一梦?当然,灵性不是由人"发明"的,而是让人"发现"的。只要察觉身心活动的极限,灵性的作用就蓄势待发了。  相似文献   

13.
刘弛美 《考试周刊》2011,(34):224-224
"技术"作用的对象是"物",而"艺术",作用的对象是"人"。我们教育作用的对象是"人",尤其是初中教育作用的对象不是一般的"人";他们是少年,思想活跃,行为好动,朝气蓬勃,可塑性极强,是生龙活虎的"人",处在长身体,形成世界观的时期。所以,初中教育更应该是一门艺术,不能把它看成是一门技术,更不能把它看做是我们吃饭谋生的手段。我们应该用艺术的标准去衡量、要求本职工作,  相似文献   

14.
幸福是理智对人性的追问,是人的不断发现;幸福是欲望的满足和激情的释放,是快乐的体验;幸福是"由一个支配性目的决定的这样一种诱惑"……这些形形色色的幸福观究其本质反映了人对生命的承诺与追求。但对那些伟大的思想家来说,承诺是轻而易举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承诺。他们给出的最有效的途径是:教育。那么,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幸福?柏拉图的两个著名隐喻"洞穴囚徒"和"舵手"以及卢梭的"自然人"的理想对此有重要启示,原来人类所有的不幸皆因"洞穴"所致,这些"洞穴"作为欲望的化身或来自于败坏的个人、或源于不健全的社会,教育促进人的幸福要通过解除习俗、传统和偏见等等这些"洞穴"对人的文化绑架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新基础实验"、"新课程改革"、"新教育实验"是被当下教育人士称为"三新鼎立"的教育改革工程。"新教育实验"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最高追求和努力方向,其理论基础中所蕴涵的人的发展、人的潜力的开发和个性的形成、追求崇高和和谐等一系列教育幸福观正是当前教育生活中所忽视和缺乏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16.
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和平文化"为核心,倡导"多元主义的教育价值观"。这一理论的提出是源于生态伦理学中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及其"人与其自身超越"观点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人致力于自身发展的一种实践活动,"教育是什么"这一教育学研究的最基本问题可以进一步还原为"人是什么"的人学问题。从教育思想历史演进的脉络可以看出,人学视域中"人是什么"的历史性理解是"教育是什么"内涵确认的思想根基,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学思想决定了教育思想的分别。  相似文献   

18.
教育碎思录     
⊙如今,"模式"一词满天飞,例如有"教育模式"、"管理模式"等等。什么是"模式"?按流行的解释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成熟而有效的结构程序。其实,无论是教育模式还是管理模式,它们都是针对具体的人,而每个人的年龄、性格以及具体情况等都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它把教育和人的幸福、人的自由、人的尊严、人的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弘扬了人的主体精神。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体育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两个"为本"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和教育"以文化为本"。"人"对"教育"来说是"根本","教育"对"人"来说是"末" "文化"对"教育"来说是"根本","教育"对"文化"来说是"末"。人和文化对教育来说是目的,而教育对人和文化来说都是应为之服务的手段而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应当包括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 关注人的自由、幸福、尊严、终极价值 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是一种博大的精神力量和感召力量,它推动人们去感受生命过程。文化之所以是教育的本与根,之所以也是教育应为之服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和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决定的,这种关系简单地说,没有人,固然没有文化,然而反过来,没有文化也就没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