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87年我从南通师专(现南通大学)毕业,先在一所镇中学,然后到如东高中,2002年暑假,接到苏州中学校长的电话后来到苏州。和很多老师的经历类似,我也是经历了从乡镇到小县城,再到大城市这样的人生三部曲。如东是我成长的基础,在如东工作的十五年,我打下了比较扎实的教学功底,我能以一级教师职称走进苏州中学这所全国名校,得益于家乡的滋养。苏州加快了我的发展脚步,是转变我、成就我的沃土。2009年,我被评为苏州市名教师,2010年获得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称号。  相似文献   

2.
苏州印象     
苏州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但它没有喧嚣和繁杂,显得十分安然和娴静。这是苏州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3.
生性好动的女儿这学期报名参加了学校环保兴趣小组.三月底的一天.她回到家便来到我的书房翻阅一大堆报纸,把所有三月份的《苏州日报》收集到一边,然后小心翼翼地将报纸中缝的“苏州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剪了下来,并按日期顺序装订在一起,说是这一周的环保小组活动课上要用。  相似文献   

4.
苏州呓语     
案前摆放着几张苏州门券,心底幻想着我还会再去苏州,因为苏州的样子时常牵引我,如一首诗优柔但深刻。我乘坐从南京开往上海的列车,快到时在列车上看到不远处的虎丘塔。不巍峨,不端庄,但丰华。苏州一下子裸露在我的面前,苏州就是苏州的样子,别的城市不可能替代,城市的风格会永远浸入它的骨髓。我如一位诗人一样进入苏北平原,过安徽,越长江,进入苏南腹地。我为苏州而来,为江南民居而来。夜晚我住入一家较清净的旅馆,住宿费极低,只有20元。与我同住的是位打工者,他在一家集装箱制造公司打工,他曾去上海打工7年。他跟我聊了…  相似文献   

5.
我在教学实践中,对第四册《称象》这一课,从备课到上课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体会较为深刻。这一课,我有意识有计划地做到:  相似文献   

6.
诤言可贵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作品中,白嘴鸭和一个人论年龄:年龄有什么可骄傲的,像中国,活得再长,还和一千年以前一样……我的脸上顿时火辣辣的,像被人打了耳光。这句话一直让我耿耿于怀。后来读到一位作家写的一篇章叫《白发苏州》,当然是赞扬苏州的古老明,中还提到美国建国二百年,资历远远不如我们一个小小的苏州。读到这里我忽然感悟,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本能照亮你心情的书,这是一本能改变你思索方式的书,这是一本点燃你人生智慧的书!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南京湖南路上的可一书店,那是一本已经被翻烂了的书,我想要买下来,售货员说没有了。于是就匆匆地到苏州参加一个会议。于是在  相似文献   

8.
EVA 《中学生百科》2012,(4):25-26
在工厂值班室的窗前,保安叫住我,"有明信片。"就这样,我收到一张从苏州寄来的明信片。明信片上是苏州的水乡风景摄影。翻过明信片,那是一个女孩子隽秀的字:"娜,我到了苏州。苏州很美,城里有交错的水道,像个水网。还记得我们的网吗?好好照顾自己。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个在田园长大的农民的儿子,父亲是一位优秀村干部、共产党员,母亲是上海人。这样的家庭使我的童年有幸在上海和苏州两地愉快地度过。虽然读小学、中学都在“文革”期间,但我从小就喜欢读书,特别是读课外书,这使我拥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0.
焦霄 《早期教育》2001,(2):18-19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几乎无人不知,“苏”当然就是指苏州了,是说我们苏州美得就像天堂一样。很多小朋友可能会不服气地说:“哼,焦霄姐姐你吹牛,我的家乡也很漂亮呢。”既然你这么说,那我们不妨来比一比,我在“多多沙龙”栏目里介绍苏州,你也可以给我来信,介绍介绍你的家乡。  相似文献   

11.
说书     
①因为我是苏州人,望道先生要我谈谈苏州的说书。我从七八岁的时候起,私塾里放了学,常常跟着父亲去"听书"。到十三岁进了学校才间断,这几年间听的"书"真不少。  相似文献   

12.
1996年秋天到苏州,转了几个弯,我终于走进《苏州杂志》编辑部。这是一个典型的苏州小院,有北房一溜,房间很深,便从当中一分为二,于是又有几间面墙的南房了。屋里有老式的地板,虽不宽敞,却很舒服。主编陆文夫先生在等我,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他。他隔窗望着天井里...  相似文献   

13.
再登滕王阁     
我去过滕王阁三次,自然没少享受“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景象。有一回,同游者中有一个与苏州亲戚同来的外国女孩,大概是因为喝过苏州的水吧,女孩马虎的中文竟带有吴侬软语的细腻。她对中国文化颇为好奇,这让我尤为满意。  相似文献   

14.
又回母校     
无论何人,当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时,第一不能忘的是母亲,第二不能忘的就该是母校了。50年代,我在苏州读高中。因此,当去年11月中旬有机会到苏州参加中国散文学会召开的笔会时,我就想抽时间回母校去看看。但笔会的日程安排得很满,白天竟找不出一点空隙。16日下午,会议组织大家去游览“虎丘”和“拙政园”,临上车时,我想何不放弃重游姑苏名胜的机会,回一趟母校呢?本来,我的同班同学陈兆立在母校当副校长,我是应该在去之前先与他通个电话,约定好了再动身的。但为了争取时间,就只得当一回不速之客了。 母校是一所有着千年传统、…  相似文献   

15.
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开会,不可不带点礼物送给我的学生。我到几家礼品商店浏览,最后选定了一副苏州风景扑克牌。  相似文献   

16.
正引子首先,我与大家分享一份我很欣赏的计划。这是一个跑步者的计划:第一个月,跑完家属楼到学校的1000米;第二个月,跑完1050米;第三个月,跑完1100米;第四个月,跑完家属楼到医院的1200米;……第二年,跑完家属楼到火车站的5000米;……或许,在大家眼里,这个计划太不起眼了,甚至有人会嘲笑这根本就是一个懒人为自己制定的一  相似文献   

17.
我出生在苏州,在苏州长大。旧时的城墙,时至今日,依然历历在目。我曾写过题为《苏州的城墙》的文章,发表在2002年《苏州杂志》第4期上。在这篇文章中我曾回忆说:“在1958年以前,苏州的城墙还相当完整。  相似文献   

18.
<正>我的高中是在"文革"中度过的。说到这个时候,大家都会想到一个词——荒漠。因为这是一个一望无际的荒漠时代。可是本人受到的最好的教育恰恰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为什么?因为当时有一批苏州城、无锡城名校里头的名师,下放在江苏盐城那一大片芦苇荡里。他们到了我所在的中学,做了我的老师。  相似文献   

19.
苏州人管“话”叫“闲话”。“说话”就是“讲闲话”。我在苏州生活到三岁,然后被送到南京由妈妈带。离开苏州前,奶奶怕我讲的话别人听不懂,就教了我好些她认为是普通话的话。结果刚到南京时,我讲的话不仅南京人听不懂,连我妈也听不懂。谁知上了一个礼拜幼儿园,我就学了  相似文献   

20.
《学苑教育》2012,(22):F0003-F0003
奥马尔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一他的头脑里充满了智慧,而且稳健、博学,为人们所敬仰有一次,一个年轻人问他:”您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刚一开始您是否就已经制定了一生的计划了呢?”奥马尔微笑着说:“到了现在这个年纪,我才知道制定计划是没有用的“当我20岁的时候我对自己说,我要用20岁以后的第一个111年学习知识;第二个10年去国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