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挑战——精彩的生成源于高质量的预设。只有把"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让预设与生成实现"零距离"的和谐共舞,我们才会步入理想课堂境界。  相似文献   

2.
眼下,"生成"二字已经成了教学的时尚,如果谁不知道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谁就落伍了。是的,课堂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极具个性化的头脑。教学是一次次与活跃思维的碰撞。好的课堂应该是灵动的,富有机智和充满变数的。  相似文献   

3.
"生成"是相对"预设"而言的词语,"预设"简而言之就是"预先的设定",如教学计划、教案等都是预设的产物。"生成"是指事物的发生、形成,任何课堂教学过程都是师生共同活动下生成的过程,它具有动态性、建构性、多面性的特点,"生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生成",课堂会变得封闭僵化,没有活力。在课堂中,教师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想教学,而要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境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一节课教学效果如何,评价标准有很多,众说纷纭,从评价"教"到关注"学";从"预设"到"生成"都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产物,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多年,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课堂的"生成"应是"课堂动态生成教学",也就是老师、学生、  相似文献   

5.
倡导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在灵巧应对"预设"与"生成"、营建和谐有效课堂时,呼唤着教师的教学智慧。要精心的弹性预设,垒砌和谐有效课堂之基;机智地应对生成,搭建和谐有效课堂之桥;适时地引导生成,展现和谐有效课堂之美。  相似文献   

6.
周建明 《考试周刊》2010,(48):82-82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重视。有些生成是教师无法预设的,就出现了数学课堂的"出轨"。因而在课堂上,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是很重要的课堂教学艺术。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解决生成性问题,采取有效的策略,我就这个问题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7.
将"预设"和"生成"融入英语对话式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对于预设性问题应该把握提问时机的预设、提问内容的预设和提问对象的预设。教师对于生成性问题要注意三个方面的环节,即:创设情境,营造"问题生成"的氛围;互动反馈,获取"问题生成"的信息;抛出问题,升华生成。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意外"无处不在,教师如何对预设与生成进行科学的调控,使之转化为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应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一、重构教学预设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同构共建,这就要求我们为生成性教学寻求灵活的预设,让预设促进有效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顾丽萍 《考试周刊》2011,(41):64-65
数学课堂中"非预设生成"是伴随着课程改革派生出来的崭新理念,它是在课堂的师生互动中,学生提供的材料、学习的思维成果、学生开展实验操作获得的结果或结论,与教师的预设相左或在教师预想之外的学习生成。  相似文献   

10.
宋冬兰 《考试周刊》2012,(56):53-54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多种可能性,是教师无法全部预设好的。所以,教师不可能是完全胜券在握,按照自己的精密的预设顺水推舟地进行课堂教学,现在的课堂更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这对于已习惯于四平八稳、配合默契的"控制式"教学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严峻的挑战。因此,互动生成的课堂需要教师摆脱传统教学的桎梏,不断发展彰显"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1月29日,笔者有幸听了衢州市白云学校叶海涛老师教学的《守候良心》,叶老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以人为本",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地位,很好地处理了课堂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关系,这对笔者在社会思品课中如何处理好课堂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预设"对应于"生成",尽管在课前的预设中教师对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充分的设想,但学生毕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不尽相同的基础知识、思维方式、年龄特点和思维水平,课堂上一些突如其来的状况常常会超出教师的主观臆测。当课堂中出现这样或那样始料未及的"尴尬"时,如果教师能运用机智,直面"尴尬",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将尴尬适时转变成五彩缤纷的"精彩",往往会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妙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预设"和"生成"成了教育教学中最热门的话题。我园针对这一话题开展了"预设性课程与生成性课程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对既相辅相成又对立统一的"预设"和"生成"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与了解。  相似文献   

14.
传统教学认为,上课就是执行教案所"预设"程序的过程,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而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追求;传统课堂把处理突然"生成"的情况看成一种"教育智慧",而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彰显学生课堂生命活力的基本要求。那么如何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呢?本文就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5.
贺维东 《考试周刊》2012,(59):54-55
数学教学是精心预设与精彩生成的统一体,没有很好的弹性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但一些初中数学教师过多地强调预设,严格按照教案教学,不敢放开,使课堂成了一潭死水,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重视学生课堂"精彩生成",让课堂充满生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研究激发学生课堂"精彩生成"的策略,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一节等腰三角形习题课教学中所遇到的意外,引发了课堂上精彩的"动态生成"于"精心预设"之外,并由此产生更深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王美华 《现代教学》2011,(11):44-45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越来越丰富复杂的课堂生成现象,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灵性和智慧的挑战,预设与生成的和谐融合已成为教师们课堂上不懈追求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动态生成"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生成性问题教学是指在生成性思维的指导之下的一种教学思想。坚持生物课堂上生成性问题处理的原则,采取有效方法应对生成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雷玉华 《海南教育》2014,(12):48-48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和"生成",并非井水不犯河水或是水火不容,而应是水乳交融、和谐共生。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只有两者并重,让"预设"和"生成"和谐共创,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精彩。一、精心预设,为生成而起航新课标指引下的预设应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预设、人性化的预设,同时更应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设。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灵活地捕捉、调控"生成"。1.弹性预设——促进教学内容生成。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理想的课堂?理想的课堂应当充满灵性与智慧,是开放、民主、互动对话和相机生成的课堂,是一种充满激情与生命力的课堂。那么,生成的课堂就是这种理想的课堂。如何在生成的课堂上,让不曾预设亦精彩?策略有三:一、明确关系,理解概念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首先要清楚预设和生成的概念。“预设”简而言之就是预先设定,如教学设计、教案等都是预设的产物。所谓“生成”就是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体验成功的过程。生成一方面源于学生的大胆质疑,另一方面源于学生独特的感受。新一轮课程改革呼唤生成的课堂,那么,预设与生成有怎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