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各种生态取向的理论在学前教育领域逐渐兴起和传播,其中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尤为广大学前教育人士所关注。本文着重分析了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关于儿童发展问题的主要观点,并探讨了该理论对我国儿童发展研究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社会生态系统论心理发展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以布朗芬布伦蚋为代表的研究者从生态学研究取向出发提出的社会生态系统论。从生态学的角度对人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提出崭新的观点。给发展心理学研究带来新的启示。由此对社会生态系统论产生的背景度理论观点加以夼绍、分析和评价,以引起更多的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王晓梅 《教育探索》2012,(2):153-155
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视角看,瑞吉欧强调学校是一个关系系统,它时刻渗透着人类发展生态学强调的“将儿童的发展置于各种生态关系之中”的价值取向.我国的学前教育应以此为借鉴,关注儿童自己的活动,建立家庭、幼儿园、社区间的合作体系,并立足本国文化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广阔的背景.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学前教育中出现了一些生态取向的学术研究。这种生态取向的学术研究是对学前教育界过分信奉“科学主义”学术取向的反动、,多年来,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习惯于按照科学主义的思维方式来做研究。然而,学前教育领域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我国学前教育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等现实因素,  相似文献   

5.
从生态学视野看学前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各种生态取向理论的概述近年来,生态学受到了国内学前教育界人士的重视,特别是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已被广泛引用和运用。10年前,笔者在国内曾对布朗芬布伦纳的理论作过系统的介绍。留美学者薛烨博士认为,在布氏建立的理论模型中,有三个特点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一是布氏多以历史发展为线索,根据时间的变换,研究人类发展的具体问题;二是布氏认为个体发展总是在某种生态环境中进行的,他将生态环境分成了大系统、外系统、中间系统和小系统,构成了他所创造的雀巢式模型;三是布氏把生态取向的人类发展心理学理论推…  相似文献   

6.
生态问题,归结到底是人的问题。在传统的生态文化领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一、“以人为本”,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取向,人与自然的观念对立,强化着人类存在的反生态本质,从而导致生态的反向发展;二、“物我共生”,主张“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通过消灭主体价值,以最终实现人类的幸福。所以,生态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文化与伦理问题。自然,两种不同的生态文化伦理,必然带来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态后果,保护生态环境应该从文化开始。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最新取向,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必将致力于校园生态文化的构建.21世纪的校园应以教育生态学为理论基础,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构建良好的生态教育系统,通过各种实施途径,注重人-教育-环境的和谐与平衡,造就生态校园,推进学校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熙超 《海外英语》2013,(7X):141-142
生态翻译学是从生态学的视角进行的翻译研究。从2001年开始到现在的十余年,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天人合一"与"和谐"的生态学研究,为生态翻译学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文化底蕴。该文首先介绍生态翻译学的含义以及产生的背景和发展,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生态翻译学的影响力,最后得出结论生态翻译学在中国必将有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维平 《教学与管理》2009,(11):111-112
“生态”一词最初见于生态学,是指一定区域(空间)内所有的生物之间、生物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含有系统、整体、联系、和谐、共生、动态平衡之意。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生态学开始对人文社会各学科的渗透,生态学也从以往纯粹的生物学研究转向与人文学科融合之路。随着生态觉悟的深入以及生态学研究方法的成长,文化生态学、社会生态学、人口生态学、生态人类学、生态美学等相继出现,使整个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出现了生态化发展趋势,也形成了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北京的“绿色奥运”给学校体育的生态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用生态学观点分析研究学校体育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教育生态分析:教育生态研究方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教育生态研究数量呈现繁荣之势,但是研究质量却良莠不齐。提高教育生态研究质量,亟需一种综合教育学和生态学的学科特点的研究方式。萃取各个生态学分支学科的核心研究视角和价值取向,结合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的实际,形成了新的教育生态研究方式——教育生态分析。教育生态分析是一种注重全面联系、突出整体价值和强调动态过程、追求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研究方式。教育生态分析的"整体—联系"纲领和"动态—持续"纲领,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当然,教育生态分析的"动态—联系"视角和"整体—持续"取向也存在一些潜在局限。  相似文献   

11.
依据“新基础教育”研究性实践的经验,借鉴文化发展心理学和生态学的研究观点,本文着重探讨了以学生发展工作为主题的学校文化生态建构问题。学校文化生态建构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我完善的价值取向。为实现这一核心目标,学校文化生态建构必须充分考虑儿童发展和文化运作的机制。敏锐觉察儿童发展的势头,顺势开发儿童潜能,将学生组织建成文化生态系统,让学生在文化活动中建构自己的发展。本文从学校文化生态组织、学校文化生态能源及功能、学校文化活动设计角度和主要活动形态几方面探讨了学校文化生态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骆玮 《考试周刊》2013,(78):11-12
随着现代社会工业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相继出现,由此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使生态学研究不再囿于自然科学领域,开始了"人文转向"。一些新的思潮与学科随之兴起,其中,生态翻译学是一种从生态取向,对翻译进行综观的跨学科研究。它的研究主要包括生态翻译研究范式、翻译的生态环境、生态翻译的三维度及"翻译即选择与适应"的概念等。二十一世纪,生态电影在全球电影领域逐渐成为流行热点,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期,一些优秀的中国生态电影被创作出来,但在世界舞台未能嘹亮发声。如何将生态翻译学与中国生态电影的对外传播联系起来,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美国新进化论人类学家斯图而德(steward.s.h)基于生态学提出了人类生态学的概念认为人类生态文化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文化的发展不仅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且文化的变化也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膨胀和人类所处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人类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生态意识普遍加强。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生态史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生态哲学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哲学的兴起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从世界观、思维方式和知识谱系等方面改变了人类的文化结构;它重新确认了文化产生的生态学源头,并为构建优良的文化生态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它改善了人类的文化价值观念,并借此确立了人与自然的新型价值关系。  相似文献   

15.
"学前教育发展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生态学前教育观要求对幼儿教育中家庭、幼儿园、社区三者要协调一致,形成开放、动态、全面和谐的生态学前教育模式。本文围绕"三位一体"生态学前教育模式的内涵、特点及其意义,提出如何构建"三位一体"生态学前教育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相关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用生态学(含教育生态学)有关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是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出现的一个新领域。目前这种借鉴研究分两种:一是借用生态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来研究,具有明确的学科交叉研究特点;二是仅借用生态所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论来研究,属于研究视角、思维和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相关问题研究主要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概念及其系统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引入生态分析方法的价值性与必要性、生态分析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等。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生态学的世纪,国外教育界的许多研究者都提出从生态学的角度来重新思考教育问题。研究者们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教育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课堂生态观。本文针对近几年大学英语多媒体课堂下的僵化现象,运用教育生态学的原理,从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及教学监控等方面来思考大学英语多媒体课堂。  相似文献   

18.
课堂生态研究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课堂问题,它用整体和谐、动态发展、生命生成、互惠共生的观点看待课堂,因此,课堂生态视角下生态课堂需要采用这样的价值取向:整体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目标,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开放创生的课程与教材,系统多元的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认知,生态教育逐渐走出生态学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生态问题的背后所隐藏的是人的价值取向问题,生态教育是"防范胜于救灾"的最有效且最持久的生态保护手段,在幼儿园开展生态教育是时代与现实的需要。本文阐述了在幼儿园中通过环境建设开展生态教育的一些具体做法,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20.
陈艳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8):142-144,150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持续膨胀,全球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极大地制约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解决重大生态与环境问题的过程中生态学发展为一门"生存的科学",全民生态意识也因此受到许多国家的推崇。作为培养未来中小学师资的主阵地,师范院校师生的生态意识和生态学素养对我国生态学教育水平和公民生态意识的影响程度远大于其他人群,普及和提升师范院校的生态学教育迫在眉睫。该文简要论述了普及和提升师范院校生态学教育的必要性、迫切性,并探讨了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