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妍 《中国德育》2009,(11):90-90
青少年期亲子关系的发展特点及其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是家庭与儿童发展,尤其是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行为遗传学领域的资料显示,个体进入青春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基因对亲子关系的影响逐渐增强。遗传因素对青少年的抑郁、焦虑、攻击行为、退缩行为、亲社会行为等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对家庭环境的测量也显示出遗传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是情绪能力的两个主要构成因素,情绪能力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对有关学前儿童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及其关系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以及主要研究范式进行述评,并阐述了儿童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的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学周刊C版》2015,(31):60-61
<正>课题研究中采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提供的测量工具《中国心理健康量表CMHI》(青少年版适用于10-18岁)。调查分析学生自评抑郁情绪、问题行为、同伴问题行为、生活事件几个因子,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学生自评问卷测评因子得分解释及划界分(一)学生自评抑郁情绪抑郁得分,得分高于17.12则说明该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很严重,低于17.12分但高于3.65则说明这部分青少年可能会不时地出现抑郁情绪,需要及时引导。(二)学生自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4.
社会节奏的加快及社会的转型,容易给繁忙的当代人带来心理健康问趣,相应出现心理疾病人群。尤其在当代儿童、青少年中,由于社会家庭对他们的心理素质不够重视,甚至忽视,导致儿童、青少年问题日渐突出,遭受各种心灵创伤及情绪困扰的人与目俱增,相继出现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抑郁、焦虑、恐怖)、行为障碍(逃学、斗殴、网瘾)及其它精神疾病,并成为制约他们学习和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37):182-183
为了调查、对比新疆地区民汉中职护生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现状,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本研究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为调查工具,对新疆博州、昌吉地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的睡眠质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焦虑、抑郁情绪具有显著性差异,即少数民族学生焦虑、抑郁情绪比汉族学生严重。焦虑、抑郁情绪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应注意对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中职护生,特别是少数民族中职护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焦虑、抑郁情绪,促进中职护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性别刻板印象问题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综观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儿童青少年性别刻板印象的发展及表现;性别刻板印象对儿童青少年发展影响;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因素;教育者的性别刻板印象及其对儿童的影响;性别刻板印象的去除等.  相似文献   

7.
自尊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早期心理学家詹姆斯、库利、米德等人对自我做了大量理论探讨,并提出了对自尊问题的不同看法。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哈特等人对自尊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揭示了青少年对自己在五个具体领域中的能力的知觉和来自重要人物的社会支持等因素对自尊水平的影响,并且对低自尊与抑郁情绪、自尊与自我认知问题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个性发展、情绪发展、人际交往以及行为等方面。留守儿童在个性发展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冷漠、世故、任性、冲动以及自制力差等;在情绪发展上,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激怒、抑郁、焦虑、压抑、敌对等;人际交往方面,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人冷漠、人际信任度低、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等。父母、监护人、监护类型、教养方式等都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加强父母与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都能够有效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抑郁作为一种常见的消极情绪,在青少年群体中高频发生。长期存在的抑郁情绪,不但会影响青少年的生活态度与行为范式,还会严重损害其身心健康和自身发展。本文以人格论为视角,阐述了抑郁与人格的关系,分析了影响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因素,如述情障碍、依赖性与完美主义以及自我批评,并从家庭、社会、学校等层面提出了有效抑制抑郁情绪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是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其情绪和心理发展都有他们的特殊性。自20世纪90年代,学业情绪已被教育、心理领域所关注,相关研究表明,学业情绪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适当的情绪调节方法维持积极情绪,改变预防消极情绪能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是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其情绪和心理发展都有他们的特殊性.自20世纪90年代,学业情绪已被教育、心理领域所关注,相关研究表明,学业情绪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适当的情绪调节方法维持积极情绪,改变预防消极情绪能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其主要的影响人物就是父母与同伴,而同伴关系对儿童的社交、情绪、人格和认知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同伴接纳和拒绝的影响因素,能帮助我们及时有效地干预儿童的心理健康。本文介绍了个体差异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情绪、社交技能和行为特征,探讨了本领域的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作者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6所高中(城市3所、农村3所,包含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的1756名学生(城市770人、农村986人)进行调查,并参考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认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教养方式、家庭背景和家庭关系等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是儿童时期一项重要的发展任务,直接影响儿童的社会化程度及其情绪的健康发展。文章首先对情绪表达规则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对影响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较全面、系统的整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的研究(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关于性格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性格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人的个性差异首先是性格差异,由于性格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存在着极其复杂的联系,因此,性格的研究是一个比较复杂而难度很大的课题,也是我国心理学研究中比较薄弱的一环。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儿童性格形成的研究,自建国以后长期处于近乎空白状态。自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方面研究才逐渐展开,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探讨遗传与环境对儿童性格发展的影响,对独生子女性格特点的研究;对儿童青少年性格特点的比较研究;对儿童青少年性格特征的…  相似文献   

16.
情绪调节策略与记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情绪调节策略和记忆的关系是近几年逐渐兴起的一个研究领域,对于进一步认识情绪与认知的关系、形成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情绪调节及其策略、情绪调节策略和记忆的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评述,指出情绪调节策略与记忆材料性质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并受到注意资源分配、个体情绪体验、认知能量损耗、认知加工策略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最后讨论了情绪调节与记忆关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家庭嘈杂度是家庭环境的一个重要维度,家庭嘈杂度代表了家庭内部的混乱及不稳定水平,目前关于家庭嘈杂度的研究主要涉及家庭嘈杂度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其对儿童发展的消极影响等方面。内化问题行为指儿童感受到的消极情绪情感,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退缩等,是威胁个体发展的风险因素。回顾了家庭嘈杂度与儿童内化问题行为的关系研究并对相关机制进行梳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儿童内化问题行为的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提出抑郁是一种复合性情绪体验,同一般的悲伤不同,抑郁的体验比任何一种单一负性情绪更为强烈,而且持续时间更长,给人带来的痛苦更大。它除包含悲伤外,还伴有痛苦、愤怒、自罪感、羞愧等情绪。国内有关高中生抑郁情绪的研究显示,高中生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多达20%以上。近年来,青春期儿童受到心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妇梅毒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引导她们进行心理调节,积极配合梅毒的治疗,减少梅毒对胎儿的影响,顺利渡过妊娠期.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社会支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SDS),随机抽取由我院梅毒母婴传播控制项目确诊的孕妇梅毒患者共50例进行调查.结果:孕妇梅毒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高于正常孕妇(P<0.05).孕妇梅毒患者中有抑郁情绪的占62.0%,有焦虑情绪的占74.0%.两者均与孕妇性格类型、初次诊疗是否规范、病程的长短、躯体症状的轻重、是否混合其它性病的感染、文化程度、家人关心支持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孕妇梅毒患者的焦虑情绪与正常孕妇比较有差异,且与医源性因素、生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注意,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20.
“识记”是记忆的第一步,也是记忆的核心内容。所以,儿童识记的能力与品质状况是影响儿童记忆及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儿童的记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必须研究儿童识记的概况。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立足于文化环境、教育模式的角度,分析侗族儿童及青少年识记的品质的形成情况,就侗族儿童及青少年的记忆与思维特征及其成因试作初步的揭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