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大学学风建设要遵循大学学风的特点与规律,从学习科学的角度,认清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教风建设,以优良的教风带动和影响学风;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营造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氛围;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自律,养成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2.
大学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实践群体,他们通过日常可能的行为和实践,展示和实现着自己.以人为本的大学教学是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遵循教育规律,从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学生组织教学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并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教与学互动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姜宇飞  孙雷 《文化学刊》2014,(1):136-142
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大学制度,让大学组织既能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功能,又能够按照大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办学,不失知识传承与创新的本真使命,是当前高等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文化是制度之母,正确认识大学文化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着力谋求大学文化建设的战略创新,能够为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的完善提供全新视角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文化与教育有着本质的联系,教育是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大学即文化,大学文化是大学的根基和血脉,是大学生成长、认知和成熟的摇篮,大学文化对大学生有着深远的不可替代的影响。发挥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优化文化观念、丰富文化活动、创新文化载体、拓展文化空间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升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大学的教育精神凝聚在大学"校训"里,目的是将其铸造于大学人的生命中,激励大家在尽善尽美的理想中奋进,直至生命终结。慎读、铭记这些"校训",传承大学教育的根本传统,将育人、博学、笃行、笃志作为大学教育的精神宗旨,使其成为每个大学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的功能已经达成共识的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仅仅依靠这三项不能完整概括当代大学功能。所以提出大学的第四项功能——使大学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即大学的文化功能。大学功能经历了从西方中世纪大学的博雅教育功能,西方19世纪—20世纪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功能和20世纪大学的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项功能的嬗变。21世纪大学必须具备第四功能。大连大学组建学部、成立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大学制度文化建设证明了大学制度文化建设对于发挥大学第四功能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庞国斌 《文化学刊》2008,(2):123-127
教育、传播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互动关系。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培育和传播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的传播可以有多种途径。教育本身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最积极有效的途径。大学的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传播过程。教育的参与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传播减少了盲目性,促进了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因此,应该按照文化发展的总规律,在高校中提倡文化自觉。要不断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建设具有特色的优秀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8.
文化实践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这种实践形式是源于不断丰富发展的社会实际,也是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的现实进化。教育的本质是文化的,大学教育的本质即是在知识的生产与传承过程中,以体现学术的专业高深性为标志的塑造人的文化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文化学刊》2010,(3):123-123
<正>黄子杰、程广文在《教育评论》2009年第3期撰文指出:大学的任何行为反映了大学文化,折射的则是大学精神。作为观念中抑或实践中的大学,无论其行为的哲学基础是"象牙塔"还是"服务站",在与社会互动过程中应保持自身应有的精神。没有大学精神,就  相似文献   

10.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强调:“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带领广大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于对这一精神内涵的理解把握,按照公司党委创先争优工作部署,我们从增强先锋意识入手,从体现推动发展、促进企业和谐、保障改善民生的创先争优本质要求出发,在继承以往党建活动经验、遵循实践规律的基础上,辩证把握“担当责任的主客体、组织推动的主配角、方法手段的动静态、  相似文献   

11.
洪刚  汪明峰 《文化学刊》2012,(3):145-149
西方现代大学和中国古代书院的精神传统,作为大学精神建构的资源,是重新审视现代大学教育的焦点和挖掘的对象,大学的精神传统是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追求的理想和信念,是大学生命的源泉,是大学精神的灵魂、精髓和内核,是对大学的生存、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导向,本文通过重温大学的内涵和回顾大学精神传统,探讨大学教育的目的和使命,以明析大学教育中师者和学生的价值定位,从而突显大学固有的精神意蕴和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12.
杨晓宁  马毅 《文化学刊》2008,(6):146-152
现代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大学存在的本质内涵。大学精神之于大学如同人之于灵与肉,它与大学的存在发展共生共存、紧密相联。现代大学精神的内涵包括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和和谐精神,其内在或终极指向的是科学的人文精神。在我国现实的教育中应从强化人文教育、高扬人文精神;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倡导创新精神与追求卓越信念;营造科学、民主、和谐的理想环境四个方面入手来培育大学的人文精神,引导人本真地存在。  相似文献   

13.
王水连 《职业圈》2007,23(7X):175-176
职业技术教育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培育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实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通过对人的职业性的锻造,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这一模式既应遵循普通教育的规律,同时又有其独特的规律。从逻辑学角度来看,职业技术教育有其内在的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14.
职业技术教育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培育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实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通过对人的职业性的锻造,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这一模式既应遵循普通教育的规律,同时又有其独特的规律.从逻辑学角度来看,职业技术教育有其内在的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15.
高琼 《现代企业文化》2023,(11):145-14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转型的需求,制造业转型下,企业人才需求背景也日渐丰富,企业人才需求朝着多样化、技术化、专业化方向转变,这就需要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能够按照自己的职业偏好和就业需求进行调整,大学也应该根据市场现状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调整,以保障大学生能够在就业中获得一定优势。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要形成企业与高校共建的良好形式,确保大学生能够适应人生阶段的过渡和人生角色的变化。文章将对企业人才需求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策略进行积极探索,希望能够帮助高校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6.
解读纽曼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高等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和开拓者,纽曼的大学教育理想代表了经典自由主义哲学观,具有深刻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在重新审视大学理念、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成为我国大学改革目标的今天,深入研究纽曼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学文化论     
现代大学的本质是在积淀和创造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实现文化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传承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研究和融合文化是现代大学全部活动的基础,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命。文化的创新使得大学的功能丰富而多元。作为先进文化的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中国的大学必须在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先进文化,塑造全民族深厚、广阔、灵慧的精神空间方面,担当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高扬思想、文化的旗帜和精神的风帆,引领时代与社会前行,是中国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命。  相似文献   

18.
大学教育应该往何处去?一直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如同中国传统所总结的经验"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大学教育应明确自己"有所不能",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能"、"有所为",在职业教育、品德培养、思想熏陶方面,大学教育的重点在哪里?同样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9.
论古典文学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一些大学生缺乏崇高的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流失、人格心理不健全、审美情趣日益大众化、良好道德风范日渐滑坡等。中国古典文学在改善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在大学文化活动中引入古典文学的因素,能够有效地补充目前高校人文教育的不足,对改变大学生人文素质薄弱的现状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义娟 《文化学刊》2015,(2):144-146
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是建立在基础英语教学定位基础上的,已不能满足以英语为教学语言推广通识教育的要求。在通识教育的要求下,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专家学者们纷纷对大学英语教学展开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通识教育及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论述通识教育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对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进行新的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