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化研究>已走过15个年头.在当前中国文化重新为人瞩目之际,回瞻<中国文化研究>与中国文化共命运的世纪走向,确实令人感慨与反思俱生,高兴与忧患共存.<中国文化研究>诞生于90年代的第3个年头,当时还是一个乍暖还寒、阴睛不定的时期,精神与世俗互为消长,光怪陆离,不一而足,<中国文化研究>也处于一个更为艰难与微妙的时代.人们还都记得,8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文艺与美学领域的人文思潮的兴起,人们再次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和研究.当时有些学者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精神是背道而驰的.1985年,在当时的文化热中,大型不定期文化学刊<文化:中国与世界>出版了.第一辑发表了<八十年代文化讨论的几个问题>一文,文中提出:"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传统心理、传统知识形态、传统行为方式,与现代社会必然要求于中国人的现代意识、现代心理、现代知识形态、现代行为方式之间的全方位遭遇了总体性冲突."而冲决这种传统的目的乃是使中国文化在80年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郭宏焘 《文化学刊》2015,(2):226-227
自汉代以来,儒学便被尊为庙堂之学,居于古代思想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儒家文化也成为中华民族社会生活中的文化主流。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和谐、中庸,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宽容的民族秉性。同时,人们也形成了安于现状、缺乏竞技意识的生活态度。足球运动是一项极具代表性的体育运动,其魅力在于对抗和竞争。而深深根植于儒学占主导地位的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的中国足球运动,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内在精髓,却少儿了对抗精神。  相似文献   

3.
刘国钧生于江苏靖江,家境贫寒,其青年时期就聪慧过人,在常州创办纺织工厂倡导实业救国。该文针对其出生的年代,以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参照背景,对刘国钧个人发展及其精神源头进行梳理分析,提炼21世纪后疫情时代刘国钧精神的时代价值,以“囯钧文创”作为设计产品案例探索刘国钧精神塑造的具体方法,通过文创品牌创设的手段对刘国钧精神及其事迹进行传承路径的创新,激起民众尤其是青年保存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让刘国钧的时代价值仍能以新的内容和视觉形式得到宣传推广,引发大众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必须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炼具有当代价值的精神标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与时俱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标识,它是建立在生生日新的世界认知基础之上,要求具备自强不息的主体自觉,践行革故鼎新的治理追求,拥有见几而作的行动理性。与时俱进的文化精神可以促成产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顺天应人的时中意识、勇猛精进的自强意识、止于至善的进取意识。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各种思潮涌入中国,充斥着大学生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基始性地位的孝文化更是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而日渐淡化,对大学生的道德行为造成不利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具有高素质大学生是其重要职责。因此把传统孝文化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培养大学生高尚的品德,提高大学生感恩意识,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19世纪60年代,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开始出现,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停滞过程后,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在中国再度兴起。近年来,它更是引发了新的研究热潮,也表现出了新的发展特点。全面且客观地认识当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特点,指导其发挥出积极作用,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文化精神是时代精神、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这种文化精神通过文化主流意识显现出来。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强化文化主流意识,弘扬人文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戴鸿鸣 《职业圈》2013,(30):136-137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时代主旋。特别是在全党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新形势下。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潮,更好地通过企业文化的搭台唱戏、传承弘扬,推动企业与职工互利共赢的和谐劳动关系创建。  相似文献   

9.
80年代是中国输入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最为猛烈的一个时期。体育竞技的广为人知,流行音乐的大肆风行已经表明,非理性主义已不再仅仅是形而上的思辨,而成了一整代人真实的生活。但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输入是艰难的,它首先要受到来自传统的排斥。于是,国内曾有学者谈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痼疾就在于以儒教正统文化为主体的新旧儒学有过强的理性,这种理性又是以压抑人的自然欲望,阻止人的创造欲和竞争欲为代价的。所以,中国只有人格的萎缩,没有人格的健康;中国只有等级人,没有自由人;中国只有唯命是从的高级奴隶与低级奴隶,没有平等的、主体自觉的人;中国只有为国、为家、为他人活着的人,而没有灵魂丰满、自然而纯粹的人……,归根到底,中国人一向缺乏带有竞争欲、竞技欲、进取欲、开拓欲、外向欲、平等欲的冲突精神,而只有闭锁性、阿谀性、奴化性、屈从性、内省性、保守性的和谐精神,因此,中国人的人格根本就无以适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近现代生存观念与生存方式。更有论者将中国的文化归纳为以儒道为主体的文化,并命名为“逍遥式”文化,而将以基督教精神为主体的西方文化命名为“拯救式”文化。进而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类似奥林匹克那样的竞技盛会是中国文化不尚冲突的固有特性所决定。理性主义的过强,  相似文献   

10.
文化哲学研究思潮可以视为我国哲学研究领域的显学之一,这在其论著发表、团队形成、学科建制、学术会议等方面便可见一斑。然而,从施特劳斯和施米特对政治概念的论争视角观之,我们可以看到国内文化哲学研究在研究起点、问题意识和理论资源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距。因此,在深度上向西方哲学的古典方向推进,在广度上兼顾中国传统文化的图存与发展,就成为文化哲学研究领域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墨子提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职业教育更要倡导学以致用,躬身实践。根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五年制高职院校要抓住劳动教育契机,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文探讨了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内涵特质,分析了如何将“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五年制高职劳动教育相融合,旨在端正学生的劳动观,强化学生知情意行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让广大学生能够从劳动体验中锤炼意志,积累生活经验,丰盈传统文化思维,获得必备劳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环境愈加复杂,意识形态领域波澜迭起,各类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因子逐渐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红色文化作为熔铸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一种具有先进性、革命性的中国特色文化,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育人资源。从既有的红色资源和红色精神中得出红色文化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价值功能及其精神生产特征,进而把握红色文化蕴含的内在逻辑和本质规律,优化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路径,有助于高校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于福江 《职业圈》2011,(32):10-1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4.
西化思潮是近代中国一个重要的思想文化思潮。本文拟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西化思潮研究作一述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学术界对西化思潮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学理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西化思潮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二是"全盘西化"思潮的相关问题,三是西化思潮的特点及其评价。  相似文献   

15.
《文化学刊》2010,(5):88-88
秦德君在《学术界》2010年第2期撰文指出:对于中国国民品性和民族文化性格的分析,辜鸿铭注重从中国人的精神特质与中国文明价值的结合点上以及中西文化之间的对应、相鉴中展开,这使他的分析具有突出的特点。辜鸡铭指出:要估价一个文明。不在于它是否修建了和能够修建巨大的城市、宏伟壮丽的建筑和宽广平坦的马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中国文化精神与道德美学的梳理与细绎为引导,对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从美育教育层面进行解读,提出传统文化复兴在"情感认同"的意识觉醒下融入美育。在教育中构筑一个成熟的美育体系,需要在当代语境中建立整体观念并具有科学的实施内容与形式。不仅仅学习外在的如技能的东西,更应注重内在的文化精神和民族气质的培养,以美育为引领进入文化叙事的精神层面。  相似文献   

17.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企业群体意识和企业价值观念,新时期的文化建设应注重:从精神层面和领导层面入手,增强领导者的企业文化意识;从目前油田实际情况出发,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含量;从重在建设待人原则出发,努力营造油田的文化环境;从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精神出发,努力增强企业的竞争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8.
陈禹希 《职业圈》2011,(1):83-84
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日益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方面国学的认识系统构建能够消解西方企业文化管理中不适合中国国民气质心理的部分,补充理性层次上中西结合的完美经验。另一方面,中国企业文化管理又要梳理和再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作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补充剂。最后,将二者进行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9.
张建平 《职业圈》2010,(14):16-17
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要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倡导企业和谐管理理念,构建整体和谐精神,形成人企合一的和谐关系,并注重丰富企业文化建设载体,重视建设良好的物质文化。实现企业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考察了“国民”与“奴隶”二词的渊源及其在清末从古典意义向近代意义的转化过程 ,分析了当时围绕“国民意识”与“奴隶”根性问题的讨论情况 ,并探讨了二词内涵在当时转化与流行的原因及对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