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宗华 《职业圈》2013,(9):148-148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一个企业要科学可持续的发展,必须牢牢稳固根基,而这个根基就是每一名员工。一个企业,从建立之初的“人管人”,到发展中期的“制度管人”,直到成熟期的“文化管人”,实现员工自觉自主管理,都有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那就是班长。如果能从众多的员工当中慧眼识珠,挑选并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班长。企业的发展将更加高效、安全、稳固。对此,欢喜岭公用事业处物业四公司有着自己独到的“班长经”要说一说。  相似文献   

2.
企业的关键是管理,管理的关键是管人,管人的关键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这不仅对企业的兴衰与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也是一个有效的领导者或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和必备的管理素质。  相似文献   

3.
马鹰 《职业圈》2012,(26):20-20
从管理学角度讲。成系统的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管理的第一阶段叫经验管理,这时管理主要特征是人管人的管理,从我国看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管理,也有相应的制度。但是制度很不完善。也不健全。管理的第二阶段叫科学管理。这时的管理主要特征是制度管理,从我国看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管理,有较严密的制度、严格的程序,较科学的产品质量标准。目前我国部分企业仍处于此阶段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徐强 《文化学刊》2012,(6):49-56
史华慈作为一个人文主义思想家,终其一生都对人性的奥秘、人的吊诡性存在、人的有限的自由以及人的复杂性的意识活动充满关切。正是基于这种关切他对文化形成了独特的看法,一方面他持"弱势的、谦虚的文化整体观",不满于对不同文化作出诸如"x文化"、"y文化"的僵化、粗暴论断;另一方面提出"文化导向"说,反对文化人类学的"文化结构"或"文化蓝图"说,主张人既会被文化所限定,同时又有有限的自由,促进文化导向的丰富和拓展。在比较文化思想上,他认为古今中外的人分享了某些共同的关切,文化是围绕这些关切而展开的持续不断的对话,因而具有比较和沟通的可能。通过这种比较,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丰富我们共同的经验,增加人类应对当今一些挑战时的选择余地。因此,真正的文化比较应该深入到问题意识的层面,以韦伯式理解走入人类经验之海。以这样的文化观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史华慈展现了中国传统思想的独特面貌,对于我们反思传统,寻求其当代价值极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慧玲 《职业圈》2012,(30):126-126
企业文化是随着企业的产生而产生的。企业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管人来管事务。通过提升人来提升技术,通过改变人的卿仑束改变人的行为,通过创建优秀的员工队伍来创建优秀的企业,实现企业效能的放大。企业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全面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的载体。而企业文化的建设靠人,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又有助于现代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如何实现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互动效应成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李彦虎 《职业圈》2011,(29):19-19
母子公司文化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难点,一个实战过程中比较棘手的问题。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控一般通过制度和文化两个途径。往往是制度平台并不难搭建。难的是如何使各项制度从母公司到子公司自上而下落实执行。此时,就必须借助于企业文化的力量,让企业文化帮助企业制度落地。  相似文献   

8.
申宇 《职业圈》2014,(16):108-108
制度是文化的沉淀,文化是制度的精华.文化是制度的基础和土壤,制度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一个企业内部,文化的变异决定制度的更新,制度调整又会影响文化的变异.制度和文化之间,文化是本,制度是标.我们常说,制度并不能解决发展的全部问题,百年企业依靠的是文化,但文化的落地生根,也需要制度持之以恒地强化,才能形成全体员工的共识和认同.所以选择一种企业文化,必须通过制度来表现和加强,让文化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9.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只有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用制度规范和约束从业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的有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也只有把防治腐败的要求寓于制度建设中。以扎实的制度建设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才能为企业科学、和谐发展提供保障。本文以大庆油田近年的发展和实践来说明如何加强国有企业惩防体系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仇道臣 《职业圈》2014,(35):5-5
现代企业管理把文化建设引入到企业管理之中,丰富发展了企业管理的内涵,成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志之一。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围绕安全文化建设、服务文化建设、高铁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建设等重点内容,全面加强铁路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黄莹 《现代企业文化》2023,(35):145-148
当今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与日俱增。在国际大环境,最激烈的莫过于经济方面的竞争。而高科技项目的竞争则占据着经济竞争的绝对主导地位。其中,顶尖技术人才的竞争无疑是高科技项目竞争的兵家必争之地。人本管理对企业管理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不少信息管理学者认为,任何信息化解决方案都应该是机器适应人,而不是人适应机器。信息化技术要充分发挥其功效,关键是把“以人为本”的管理落实到系统建设的方方面面,实现“技术”和“管理”的“双轮驱动”。既要机器管人,也要人管机器,最终达到人机的最佳数字化结合。  相似文献   

12.
徐仲鹏 《职业圈》2013,(20):72-72,74
情感管理是人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它要求企业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增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是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企业管理体系的一种管理方法,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以人为中心面向人的情感管理,既能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促进和谐工作局面的形成又能提高企业管理的效果,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黄晓萍  陈洁 《职业圈》2013,(30):20-21
医院文化是一种以人为管理主体,以医院精神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以追求两个效益为目标的医院管理的新理念。医院文化既有医院本身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又有时代发展和鲜明的时代特点。也就是医院不能离开社会和患者而生存,医院文化也不能脱离环境而构造。医院文化作为现代医院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它包括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等四个层次。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尊重和坚持职工主人翁地位,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多环节地调动职工积极性,使之形成合力,在为患者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中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4.
一个时代必然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刻,"快文化"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那是理所应当的。而当人们突然充满了"慢下来"的渴望,渴望过一种不再承受太大压力的生活的时候,消费模式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  相似文献   

15.
虞陶唐 《职业圈》2011,(13):58-59
一个时代必然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刻,"快文化"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那是理所应当的。而当人们突然充满了"慢下来"的渴望,渴望过一种不再承受太大压力的生活的时候,消费模式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必然变革.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演变,体现出对人本身的不断重新认识,人的本体地位不断提高,是一个从把人当作单纯的管理客体到强调管理中人的主体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历史学家说,几乎世界上每一个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河流。"如果说长城是凝固的历史,那么运河就是流动的文化。"这是浙江省政协原主席刘枫同志谈及大运河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话语,也是最贴切的比喻。  相似文献   

18.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只有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用制度规范和约束从业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的有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也只有把防治腐败的要求寓于制度建设中,以扎实的制度建设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才能为企业科学、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苏荣贵 《职业圈》2012,(33):124-124,126
一、如何理解企业文化 文化是是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同样具有与之相适应的相关的制度以及组织机构。对于每个社会都有着相应的文化现象,同时文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的。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浓厚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包括相关的文化观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相应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企业制度、历史传统、文化环境以及企业产品等。  相似文献   

20.
刘津津 《职业圈》2013,(24):13-13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为全体员工认同和恪守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其实质在于把一种深厚的人文精神融汇到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发展过程中,是企业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企业文化的兴起正是缘于企业管理的发展。企业管理的发展需要发展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企业来说相当于思想对于人。所以对企业来讲。为什么设备资金差不多,有的会发展,有的不发展。甚至有的设备资金都很雄厚但最后都没有发展起来,企业文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