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艾珺 《文化学刊》2009,(4):91-91
印文语出司马迁《报任安书》“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流俗,即世俗或一般的风俗习惯。曾经被“主流”画坛边缘化的齐白石,一向不讳言自己的木匠经历“草根”出身,非但不以此自卑,反而因此自豪。他恣意挥洒、豪气淋漓的两方印作“大匠之门”和“鲁班门下”,正是对”流俗之所轻”的鄙视。此印,或当是那两方印的注解。  相似文献   

2.
禅宗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以形形色色、异彩纷呈的禅法吸引了众多的信徒和广大教外人士。禅宗的禅法是奠立在什么思想原则上的?指导禅宗修持实践的理论要旨是什么?本文拟通过简要的论证,说明心性论是掸宗的理论要旨。 一 禅宗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因重于禅,主参禅,故名。禅宗的禅法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只是坐禅。禅宗又因主张“以心传心”,直传佛的心印,而称佛心宗。“以心传心”的心,指佛心,自心。意思是师父不依经论,离开语言文字直接面授子弟,以佛法大义使弟子自悟自解,这也叫做传佛心印。弟子为师父当下直接认可而得到的心印称为“正法眼藏”,即是得佛教正法。被师父直接印可的徒弟可以相承嗣法,为嗣法弟子。如此由师父传弟子,弟子传徒孙,一代一代内证传承,构成禅宗的“法脉”。禅宗的特征通常被概括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即不依据文字,不依据经书。三论宗吉藏也有“不立文字”的说法,而“教外别传”却是唐代中期以后禅宗的特色。“教外别传”是“不立文字”说的发展,它并不是与经教完全绝缘,而是强调在传授上不依文字、言教,即另有“心印”。故禅宗又称作别传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指深究、彻见心性本源,从而成  相似文献   

3.
“狼心狗肺”、“狼狈为奸”……在中国,狼这种动物似乎是凶狠、贪婪的代名词。然而,同样以千年文明而备受世人关注的意大利,却把狼的图案印在了城市的徽章上,还把狼当  相似文献   

4.
艾珺 《文化学刊》2013,(1):183-185,194
我的书斋,有两个“斋号”。一曰“雅俗轩”,取义于自撰联语“雅俗相间得高趣,起伏跌宕是文章”;同时,又别称“冷趣斋”,也是取义于自撰联语,即“冷板凳自有冷趣”。不过,后者的下联迄今尚未对上。  相似文献   

5.
迷人的陶印     
蔡树农 《职业圈》2010,(25):90-93
第一次见到王丹自制、自刻的“王丹陶印”就非常喜欢。第一,喜欢王丹陶印的率真写意;第二,喜欢王丹陶印的原始质朴;第三,喜欢正丹陶印的别趣异态;第四,喜欢王丹陶印的诡谲多姿。  相似文献   

6.
洋泾浜英语在近代中国产生的历史渊源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晚清, 随着英美殖民主义者在广州、上海成为最主要的贸易者并逐渐取代葡萄牙老殖民主义者, 中英混合语———“洋泾浜英语”随即应运而生, 中葡混合语———“澳门葡语”或“广东葡语”因此而失去其重要性。“广东葡语”是后来“广东洋泾浜英语”的母体, 而“上海洋泾浜英语”则源自“广东洋泾浜英语”。洋泾浜英语的诞生、存在、兴旺和消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脉络, 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中西交往的轨迹。本文将着重探讨洋泾浜英语在近代中国产生的历史渊源以及广东洋泾浜英语与上海洋泾浜英语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艾珺 《文化学刊》2009,(1):44-44
印文语出李白《江上吟》:“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作者许容(约1635年-1696年)字实夫,号默公,别号遇道人,如皋如城人,清代篆刻家,东皋印派的开创人。许容曾师事邵潜而得六书秘旨,篆刻师宗秦汉技法,刀锋游移颇见深厚功力,而又博采众长刻意创新,别树一帜,如其章法布局往往故作松散,疏朗开阔,韵味无穷,隐含明代遗风。  相似文献   

8.
恽丽梅 《文化学刊》2011,(5):128-136
文章根据《乾隆宝薮》与故宫印章实物及文献,论述了乾隆晚年将“犹日孜孜”、“自强不息”印与紫禁城、圆明园和避暑山庄等宫殿印组合的原因和意义,总结出乾隆帝晚年壮志未泯、励精图治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一九五七年,《中国语文》杂志在第四、五两期就“社会习惯语”和“社会方言”问题展开讨论。这次讨论的一个较为集中的争议,是“行话”(同行语)与“黑话”(秘密  相似文献   

10.
我案头放着一本练习本,在糙米色衬底的封面上,上端印着墨绿的菊瓣花纹,下端印着十只形状不同的奔鹿图案,菊瓣中间用淡绿线条框着的“练习本”三字粗壮端正。练习本的纸张成色和图案风格,无不述说着本子封底“营口市印刷厂制1962年11月”这两行小字的确凿性。这本生产于上世纪60  相似文献   

11.
“龟”、“鸭”、“王八”何以成为詈语,自明以来,释之纷如,大率皮相之见。这三个詈语的出现与思想观念的演变及古代风俗习惯密切相关,如仅据字面悬想,永无盖棺论定之日。今考其本末,以明其源。  相似文献   

12.
论戊戌时期的“孔教复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百年前的戊戌维新,既是一场政治运动,又是一场文化思想运动。就文化思想运动而言,进行文化批判与重构是它的重要内容,而中心一环则是“孔教复原”。“孔教复原”一语见于1901年梁启超所作的《南海康先生传》,是他对康有为所从事的儒学改造工作的概括。其实,这...  相似文献   

13.
印人郁重今     
西泠印社资深社员、印坛宿将郁重今倾数十年心血精心编注的《历代印谱序跋汇编》,已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为“天下第一名社”献上一份厚礼。  相似文献   

14.
从言语传播学的角度来看,现代汉语的符码和语艺优势在于拥有大量的复合词,这些复合词往往体现一种辩证关系,“危机”一词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包含了“危险”和“机会”并存,这一朴素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5.
1984年7月,35岁的刘克功来到津巴布韦,投入了建造哈拉雷体育场的宏大工程。这项被称为“中津两国人民友谊丰碑”的工程结束后,他又先后在图书馆、医院、住宅小区筹建筑工地上抛洒汗水。工友们换了一批又一批,而他却一直被留了下来。刘克功说:“刚到津巴布韦工作时最大的困难就是语言障碍,于是我就下决心学说绍纳语。”  相似文献   

16.
阿拉伯语修辞学是一门专门研究阿拉伯语文体规范、表达功效和用词技巧的语言学科,分为句式修辞(辞达学)、形象修辞(辞巧学)、藻饰修辞(辞华学)三大分支学科。其中形象修辞(辞巧学)中提出语用中词的本义和借义的概念,本义与借义之间的关系分为“比喻性借代”和“非比喻性借代”。该文通过引入认知语言学概念转喻理论指出:“非比喻性借代”实际上是一种广义上的“转喻”关系,本义和借义之间通过“临近性”基础实现转换。“转喻性借代”的提出抽象地归纳了“非比喻性借代”中不同类型之间的联系,并建立一种“转喻性思维模式”来分析理解该类借代,跳脱出传统类型学对“非比喻性借代”静态划分的局限性思维。  相似文献   

17.
当下,争夺国际话语权已成为各个国家捍卫自身利益、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必然诉求,与此同时,国际交流和对话中各个国家的话语和话语权均受制于彼此间的权力格局。虽然当下“中国话语”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但毋庸置疑的是,如今国际话语格局仍是西强我弱,因此要切实推进“中国话语”在全球的传播,首先要努力让全世界“听得见”,增强文化互动、减少国外误解,进而争取让全世界“听得进”,最终使得中国在成为行动巨人的基础上也成为话语巨人。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英语”就是不可忽视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8.
“顺便v.一下”(v.代表动词)和“by the way”是汉、英语中典型的话题转换标记,不仅使语篇的话题转换更加连贯,同时还有立场标记功能,能够表现出言者对于语篇的认知态度、评价或者命题信息。大量英、汉语料表明,两者在立场标记功能方面都凸显了评价立场功能,这反映了汉、英语在认知上的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从国别、等级、偏误类型、音节长度几个方面统计HSK语料库中汉语二语学习者习得否定词“无”的情况。对偏误类型最多的误代偏误进行分析发现,误代偏误主要是由形式和语义原因产生的偏误。同时,HSK语料库统计中出现许多不符合韵律特点的“无+双音节词”结构,通过本体与中介语的对比,得出“无+双音节词”这一结构出现的特定条件。最后在形式、语义、韵律方面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关于王国维的死因 ,邓云乡先生在《吴宓与王国维——静安先生自沉实录》一文 1中是否定“殉清”说 ,而赞同“殉文化”说的 ,拙文《也谈王国维的死因》2 (以下简称“《也》文”)对此提出异议 ,认为中国文化之遭遇“数千年未有之钜劫奇变”至 1 92 7年已有“数十年”,“殉文化”说既无法回答“为什么王国维经此‘数十年’不死而到 1 92 7年才死”的问题 ,也无法回答对王国维遗书中“再辱”之语“该作何解释”的问题 ,而“殉清”说则足以回答这些问题。最近 ,邓先生又发表《静安先生死因之谜——奉答蔡仲德先生》一文 3(以下简称“《答》文”)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