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福柯在《词与物》的前言中引述了博尔赫斯曾提到的“某种中国百科全书”中的动物分类,并由此开始了他全新的哲学思考.中国学者对此做了不少论述和阐释,但思考一般都是从中西差异的角度切入,对福柯持一种批评态度.比如认为福柯过分强调了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强调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忽略了文化的普遍性和可交流性,把中国视为与西方全然不...  相似文献   

2.
张寒冰 《职业圈》2010,(7):74-75
专家型人才、系统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的分类,既是基于员工本身的特征、实现员工价值最大化所带来的,也是企业精细化分工对员工能力提出的必然要求,而这种人才分工的实现不仅需要任职资格管理等人才管理技术,最根本的还是员工自身职业化精神的塑造和人才观念的转变,即对自身专业领域的尊重和忠诚,崇尚“官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宗源 《生态文化》2009,(6):10-12
初秋的阳光暖暖地照着辽东大地,微风吹拂着山林.吹拂着田野,也吹拂着清清的碧水。 初秋时节还不是层林尽染的时候.远山近岭依然恣意地张扬着浓浓的绿。  相似文献   

4.
维吾尔族作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虽然汉语和维吾尔语属于不同的语系,但两种语言的学习者常常会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对多义字进行翻译。“打”字作为一个多义字在古语中的使用范围比较狭窄,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意义也日益增多,其义项多达24个。因此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打”字的使用及翻译有一定难度。因此,该文主要探讨汉语“打”字的维吾尔语翻译方法,用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地区别和掌握“打”字在交流中的意义,尽可能减少语言使用者在交流中出现语义表达偏差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陈洪标 《文化交流》2010,(10):75-78
宁海作家浦子印销4.8万册的长篇处女作《龙窑》自出版后受到多方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文艺报》《文学报》等媒体先后发表了对该小说的评论文章,雷达、李敬泽、陈思和等10多位作家和评论家对这部小说纷纷叫好.称该小说是“对时光深处的乡村和大地充满诗意的怀想”。  相似文献   

6.
《梦窗词全集笺释》是民国时词学家杨铁夫对南宋词人吴文英的《梦窗词》的解读笔记,我们拈出杨铁夫在其中提出的"缩"("缩字诀")加以探究。"缩"是在一阕末尾处转入叙写过去时态的笔法,一般篇幅较短。在论述"缩"的特征的同时,本文还涉及到"逆"、"平"等相关判断。  相似文献   

7.
《文化学刊》2012,(3):F0002-F0002,F0003
李治亭,男,汉族,山东莒南县人。1942年1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系。曾任吉林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现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传记组副组长。他长期致力于清史、东北地方史、晚明史研究,相继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史学月刊》、《史学集刊》等国内外数十家刊物发表文章220余篇,其中,5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3篇摘要发表主要观点,自著、合著及主编学术著作共30余部。以上论著的总文字量.约有2500万字。  相似文献   

8.
刚刚过去的2011年之夏充满了“喧嚣和骚动”,一系列热点新闻事件令人目不暇接。从“郭美美事件”导致的“红十字会”信任危机,到“卢美美事件”引发的网民对慈善事业的质疑,从黑龙江方正县日本开拓团的“墓碑门”到北京故宫接连不断的“十重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和“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越来越多地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中文文本葡译出版。2021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澳门合作编写的《中学生历史教材(葡文版)》正式出版。该文是基于参与这一项目的翻译实践为基础,针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文化负载词翻译困惑,经过多方求证后最终的翻译方法,借助语言学“文化缺省”理论与文化翻译“翻译补偿”理论,探讨对于标志着中华民族文化中特有事物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以便提升跨文化语境下汉译葡的翻译效果,更好的用葡语翻译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0.
梅新林、葛永海在《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撰文指出:在人类文化传播从口授时代、印刷时代迈入电子时代之时,经典“代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与阶段,由此引发的经典“代读”热潮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却无法持续性地向前推进,其理性回归之路应是从“代读”走向“自读”。  相似文献   

11.
文化负载词在中国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它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强大象征,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一步。但由于文化负载词往往在英语中处于空缺状态,且翻译难度大,因此研究文化负载词英译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文化“走出去”的视角,选取了《创业史》中部分文化负载词的例子,对其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并运用音译+脚注、直译、意译3种翻译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文化负载词英译提供参考,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2.
李阳 《文化学刊》2008,(5):51-55
《说文解字》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典,很大程度上记录保留了古人的思维流变以及古代风俗,祭祀作为贯穿我国古代历史始终的一条线索,对于它的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古代社会,解读古书,研究古文字以及社会风俗,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12月4日.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栏目邀请参与该条约的谈判和缔结过程的前驻日本大使徐敦信就中日关系的发展展开对话.本刊选登其中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4.
《纽约时报》用整版篇幅报道她,盛赞她有“女战士的伟大梦想”。纵横T台60年的传奇名模卡门,以78岁高龄来北京为她走秀。章子怡、董卿、雷迪嘎嘎和丹麦王子夫妇,都是她的会员顾客。她就是著名服装设计师郭培。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心灵震憾和敬畏,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道德定律。  相似文献   

16.
王义道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撰文指出:当今时代,各种学科都通的“全科通才”是没有的。也不可能再出现。所谓“通才”,一般是指那些从事基础学科研究、进行纯学理研究的人,和那些在专业领域从事宏观决策与组织管理的“学科通才”。他们实际上是另一类专才,是不同于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上进行具体技术工作的高一层“专才”。  相似文献   

17.
文化语境是每个语言社团在各自的精神、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语言生态系统,是该语言社团特有的文化标记。继系统功能语言学将语境分为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后,国内外众学者曾多层次、多角度地探讨文化语境的本质问题。在当今的时政文献翻译领域,文化语境因其复杂性和独特性已成为影响跨文化交际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独具中国特色的“四字格”翻译则是探究多元文化语境最合适的切入点。该文以习近平总书记《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日对照“四字格”为例,探讨时政文献日译中四字格在文化语境等值、缺失和变异条件下的不同形式及其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吴蕴慧 《文化学刊》2014,(4):147-150
《礼记》中有关礼乐的内涵和功用的描述充分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念。礼乐即礼节和音乐,是为了防止人欲横流酿成大乱而人为地加以节制的,也是用以教导人民摆正好恶之心从而返回做人正道的。实行礼乐是为了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儒家治理天下之道其实就是实行礼乐之道。  相似文献   

19.
凌姗姗 《职业圈》2012,(35):71-73
八小时之说源于《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因此,“八小时之内”就常指上班时间,“八小时之外”则是上班时间以外的业余时间。“八小时之内”领导干部的行为受到单位上下和社会各界的多方关注和监督,腐败难以成行;  相似文献   

20.
日本作家泉镜花一生创作了大量小说、剧本,师从尾崎红叶。他一生跨越了日本3个时期,被当时有名的作家芥川龙之介等人推崇。目前国内关于泉镜花的研究基本停留在文学方向,而泉镜花的行文又与大部分小说有明显不同。该文以“信达雅”为切入点,探讨周飞和王晓夏的合译本中《草迷宫》的翻译。该译本在“信达”上做得较为突出,保证了可读性,但依然存在可以改进的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