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观察郭注特点及对比<尔雅>原文,发现了郭注多双音节词的重要原因:一是语言系统内部原因,包括词汇系统本身的变化、语义系统的发展及语法系统的发展;二是语言系统外部原因,包括<尔雅>体例的不足和文体修辞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部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呈现出两种形态,即实践探索的成果和理论探索的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两次飞跃,其产生的重大成果从实践层面看,就是找到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条正确道路;从理论层面看,就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科学理论.无论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和党的文献的概括看,还是从"十七大"的理论创新看,都说明只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与发展道路和理论体系的统一中,才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做出科学的理解和完整的把握.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所有制理论中国化,在中国社会主义时期所有制变革中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作用。我们有必要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基本原理作新的探讨,需要破除和澄清的对马克思理论的教条式理解及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错误观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层突破即源于所有制改革,改革又推动了所有制理论的重大系统创新,我们主张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指导新的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的中国化是指中国心理学发展的本土化。中国本土文化中并没有产生出现代的科学心理学,而是从西方文化中引入的。中国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非常曲折的过程,这主要体现为三次大的模仿、复制和跟随,三次大的批判、转折和重建。可以把中国心理学发展的本土化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心理学本土化的热点与难题包括科学观的问题、本土契合问题、文化转向问题、多元文化问题、方法论的问题、全球化的问题、原始创新问题。心理学本土化的演变与趋势涉及不同文化中的本土心理学、本土心理学的隔绝与交流、心理学的文化与社会资源、心理学发展的传统与更新、心理学演变的分裂与融合。心理学本土化的出路与结局就在于将其定位为文化的心理学、历史的心理学、生活的心理学、创新的心理学、未来的心理学。  相似文献   

5.
分析与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离不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从时空背景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不同情形与要求.概括来看,这些形势分别是:全球化、市场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分析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形势与任务,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摘要:为了探讨太极拳本真的文化内涵,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运用哲学、宗教学、体育学等理论,从修炼文化视角,分析太极拳思想、技术秉承《道德经》《道藏》等道家、道教文化精髓,探讨太极拳与道的辩证关系。研究认为:道家的“阴阳”“八卦”与“五行”演化太极拳的世界图式;太极拳承袭道家、道教的“身体观”“内景观”的内求文化导向;道家、道教命功的根劲、养炁、洗髓、蓄神构成太极拳的功夫机理;与道之本体的合和向度,决定太极拳修为之高低;道家的“道化德生”造就太极拳性功的客观效应;太极拳的终极价值是以武入道、拳道合一。对挖掘、还原太极拳文化的原初属性,传承并发扬光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将噬菌体的基因组经过工程化修饰后,可以允许外源多肽序列在该病毒颗粒的主要外壳蛋白表面上展示出来,为研究这些外源蛋白质的结构,性质提供了又一有效途径,阐述了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玉溪市汉英公示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但由于对外文化交流滞后、翻译标准缺失、翻译市场混乱等原因,翻译上还存在随意、生硬、英文与汉语拼音混用等问题,满意度较高的英文公示语为数不多。相关部门和单位应该加强对公示语标牌生产流程的监管,完善公示语修正体系,加强公示语翻译的学术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毛泽东倡导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正式提出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0.
指针是C语言的双刃剑,若准确、良好地使用,能使编写的程序精炼而高效;若使用稍有不当,就会使程序出现意想不到的错误而带来灾难。因此,通过对几种指针类型的定义与使用作对比分析,归纳整理出灵活使用指针的技巧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晋唐时期是印度佛教净土信仰在中国传播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净土信仰逐步本土化即中国化。净土信仰中国化的条件,除了高僧大德的弘传、净土经典的传译、修行方法的简单易行之外,还有几个重要的客观条件,即晋唐社会残酷的现实条件、民众的心理需要、统治者的大力扶持、形象思维方式的影响等,这些条件共同促成了印度佛教净土信仰在晋唐时期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