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伊犁新垦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伟  张宏业  王秀红  张红旗  杨阳 《资源科学》2009,31(12):2042-2046
本文运用GIS和遥感技术,分析了1985年~2008年间,新疆伊犁河谷新垦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利用Costanza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思路,分析了20多年来,新垦区由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时间、空间和结构上的变化。结论如下:①1985年~2008年间,研究区耕地不断增加,但草地有退化为盐碱地或沙地的倾向;②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6.19%。在新垦区今后的农业开发中,一方面,应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功能,防止过度开发引起的草场沙化、湖泊与湿地萎缩、土壤侵蚀加重及农田土壤盐渍化等生态问题。另一方面,应通过种植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提升整个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③敏感性分析的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生态价值系数的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这说明研究区内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缺乏弹性,基于谢高地价值系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核算结果在本区域内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生态效应测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3S技术支撑下,运用生态服务价值测评方法测算榆林市生态资产时空分布,并消除气候波动的影响,构造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指数和生态效应度等指标。研究表明:①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波动是导致榆林市生态服务总价值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榆林市大部分区域1987年~1999年和1999年~2002年前后两阶段生态服务总价值变化中,土地利用变化的贡献率小于气候波动,这一结论说明在气候干旱、降雨年际变率大的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应确保其效益持续增加,生态建设方式、植被类型选择更应适应区域气候条件;②全市前后两个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度分别为65.65元/(hm2.年)、81.64元/(hm2.年);除榆阳、神木、米脂外,其余各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后一阶段高于前一阶段,在前一阶段,北6县土地类型间流转导致生态价值变化较南6县强烈;而后一阶段正好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3.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判断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实现土地结构优化、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依据。应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法,量化2002—2011年天津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分析总人口数、固定资产投资额、城镇化水平和第三产业产值4个驱动因素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之间的关联程度。研究表明:研究期间天津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水域为主,其波动对天津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较大;林地、建设用地对天津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逐渐增强;城镇化水平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影响最为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析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化特征及其与能源、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现状,对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有着重大价值。构建4E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黄河流域9省区2000、2010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及能源、经济、环境相关的统计数据,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分别与能源、经济、环境二元及四元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2000—2020年黄河流域的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不断减少,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面积不断增加,草地面积先减后增;从时间维度看,九省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0年的18 385.52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80 242.06亿元;从空间维度来看,黄河流域上游省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生态、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各二元系统及四元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均呈缓慢上升趋势。但甘肃和宁夏四元系统耦合协调度变化幅度较低,尤其是宁夏生态-能源-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仍处于轻度失调状态。据此,提出完善区域对接机制,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严控工业废...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已引起全人类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介绍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系统影响研究的进展、方法、技术及其优缺点,并分析其对国家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规划决策建设的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其发展趋势,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要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张军岩  于格  于潇萌 《资源科学》2009,31(9):1607-1611
胶州湾以其独特的环境特征与自然属性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发展的优越条件,但其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发展空间也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务件.研究胶州湾地区1980年~2000年近20年以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对区域未来发展有较强现实意义.研究表明:①1980年~1995年,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要特征是耕地绝对数量减少,城乡建设用地等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绝对数量增加,耕地主要向城乡建设用地和牧草地等转换;1995年~2000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城乡建设用地大幅增长,耕地少量增加,其它土地利用类型都在减少,其中牧草地减少最多;②其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可以从对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反映出来.今后需要进一步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最终实档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双赢的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生态网络、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对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方法】本文以陕西省为例,在土地利用变化(LUCC)分析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定量评价基础上,利用MSPA方法、Linkage Mapper工具等手段构建生态网络,并进一步展开了生态空间优化布局研究。【结果】(1)陕西省各地类面积在2000—2020年间发生了显著变化,期间面积(绝对值)变化从大到小依次为:耕地>林地>建设用地>草地>未利用地>水域;(2)陕西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2000—2020年增加了47.84亿元,其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保持稳定,高价值区主要分布在秦岭、巴山和延安市南部,低价值区集中分布在关中地区;(3)识别30处生态源地总面积约46465.92 km2,提取生态廊道62条、生态夹点36个、生态障碍点85个,共同组成生态网络;(4)提出“五带、六区、多廊道、多组团”的生态空间优化布局方案,为陕西省生态空间的修复管理提供了参考。【结论】从LUCC及ESV变化出发构建生态网络,识别生态空间中的问题区域并提出针对策略,可有效解...  相似文献   

8.
伴随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兴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经济理论逐渐成为研究主流,发展至今先后呈现三个阶段特点:一是生态系统的使用价值阶段,二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货币化评估阶段,三是生态系统服务市场化阶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经济学方法得到广泛运用,但是由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复杂性,经济学评估方法还有待继续深化及改进。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标准化评估的基础上构建生态系统服务指数(ESI),推动“绿色财富”革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三江平原宝清县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行为特征,对土地利用变化图谱进行分析。以三江平原宝清县为例,通过1954年 、1976年 、1986年和2000年四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叠加分析和编码技术生成三个时段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对研究区三个时段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扩张、新生、收缩、消亡和复生的图谱过程及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个时段耕地和城乡用地面积增加,草地和沼泽湿地面积减少,林地和水域除1954~1976年呈增加外,其他时段呈现减少的趋势。而且1954~1976年耕地以新生为主,新生速率为每年8.77%;1976~2000年耕地以扩张为主。湿地和草地以退缩为主。人类大规模的开垦活动导致沼泽湿地与草地退缩与消失,从而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与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土地利用生态界面也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许旭  李晓兵  符娜  李超 《资源科学》2008,30(9):1382-1388
战略环境评价以其高层次和直接性的特点,被运用到政策和计划、规划的评价上.战略环境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评价上的应用研究已经广泛的开展,本文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引入到战略环境评价中来,使其作为评价方法对北京市1996年~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战略环境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规划期内增加了23.90×108元,规划起到了增加生态效益的效果.然而由于人口增长速度快,规划期间内生态系统人均服务价值则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力度滞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为缓解生态系统人均服务价值下降的趋势,则需要对规划进行一定的修改和补充,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而2006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也表明,该规划在实施方面与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需要加大实施力度.  相似文献   

12.
天山北坡不同景观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功能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建寨  李波  崇洁  张新时 《资源科学》2008,30(4):621-627
本文以1989年、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为基础,对天山北坡山地、绿洲、荒漠3个带状区域的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及其空间差异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1989年到2000年,绿洲带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明显高于山地带与荒漠带,草地处于3个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山地带的耕地与林地、荒漠带的未利用土地、绿洲带的未利用土地与耕地是参与变化较多的类型;②草地在3个地带中一致减少,水域、建设用地、耕地一致增加,尤其是建设用地在山地带、绿洲带的增加幅度较大,林地在山地带、荒漠带增加,绿洲带减少,未利用土地则呈现出与林地相反的变化特征;③山地带、绿洲带、荒漠带生态系统系统服务功能都在增加,增幅分别为0.78%、2.44%、0.57%;研究区整体生态环境保持了相对稳定,但局部地区恶化,绿洲带受到了最强烈的扰动,山地带相对稳定,荒漠带扰动最轻。基于3个地带在整个区域承担的不同生态功能,不同区域的开发利用要采取不同的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值价值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红树林是我国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类型之一,由于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已使我国红树林面积剧减,其提供多种服务的能力逐渐变弱。本文应用能值理论,对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值货币价值作了评估,结果表明,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值货币价值每年12.6×108元,每hm2价值9.24×104元,其中,凋落物的价值0.28×108元、木材价值0.12×108元、栖息地价值6.39×108元、抗风消浪价值1.05×108元、污染物处理价值4.76×108元、科学研究价值0.0206×108元。另外,根据能值理论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时间尺度,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流量价值和存量价值的概念,并应用于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计算。这方面的量化研究,为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及其服务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淳安县土地利用规划为研究对象,采用Co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参照谢高地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服务价值系数,结合敏感度分析,探讨了淳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间(2006-2020年),淳安县生态服务价值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将净减少68.91×10~6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的主导因素是规划建设占用和耕地补充。规划实施过程应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地理元胞自动机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土地利用及其变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现象与过程,它既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在一定地域上又受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强烈影响,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和地域性.同时,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和全球环境变化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已成为国内外近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采用地理元胞自动机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优点、原理及方法,并以河西走廊地区为实例,采用Idrisi的CA-MARKOV模块进行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分析和预测,得出河西走廊地区1995年到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研究表明,与一般的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GIS方法和统计方法相比,地理元胞自动机具有快速、准确、实时性强的特点;与动态模型相比,采用地理元胞自动机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具有简明易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青海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人们往往将生态系统功能的相对价值称之为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而将生态系统这一能量、物质和信息的贮存体称之为生态资本.由于传统的价值理论存在严重的缺陷,难以对生态资产及其服务功能价值进行客观评估,该研究运用能值理论与方法对青海草地生态系统运行的主要驱动力、内在过程及贮藏进行评估,展现了能值理论在生态系统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青海高原草地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能的宏观价值为609.35美元/hm2/年,草地生态系统主要自然资本的价值为1 196.23美元/hm2.从全省的情况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约为204×108美元/年,生态资本的价值约为400×108美元.同时,运用上述评估结果可以对青海草地生态系统的替代价值作进一步评估,结果表明,青海草地生态系统的替代价值约为748×108美元.  相似文献   

17.
吴艳芳  许月卿  田媛  郭洪峰 《资源科学》2011,33(12):2285-2292
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利用1993年、2008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从数量结构、空间格局和类型转换三个角度对平谷区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15年来,平谷区耕地面积锐减,园地面积大幅增加,城乡建设用地逐年增加;②土地利用变化的强度和方向在不同地貌分区存在明显差异,山区、半山区受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政策影响,耕地流失最严重,主要转为园地和林地,而在平原区,主要是建设占用导致耕地减少;从山区、半山区到平原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量依次增大;③在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上,主要表现为耕地转为园地、林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林地转为园地,以及草地转为林地;园地的增加主要来自农业结构调整,新增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区,来源于耕地。因此,协调经济发展与农地保护间的矛盾,是平谷区社会经济发展中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继续加强生态保护,以保障平谷发展服务首都北京的功能,实现自身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干旱半干旱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区域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在大量详实的基础数据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之上,综合运用生态学、经济学方法对内蒙古乌梁素海建立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价的框架和方法.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为具有直接使用价值的生产产品功能和具有间接使用价值的生命支持系统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直接使用价值(包括提供生态系统产品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约为0.45×108元,主要是芦苇资源的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包括水资源调节功能、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功能、水质净化功能、大气调节功能、文化科学功能)为6.68×08元,间接价值远远大于直接价值,其中大气调节功能是价值量最高的服务功能.水量短缺和富营养化是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遥感调查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方法,针对北京大都市的特点建立北京湿地分类体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2009年北京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9年北京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2137.31亿元,其中经济功能价值为33.99亿元,占总价值的1.59%;社会功能价值为1340.94亿元,占总价值的62.74%;生态功能价值为762.38亿元,占总价值的35.67%,反映了北京湿地生态系统在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多功能服务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为北京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和重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