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获得语言就是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 ,语用能力只有在语言运用中才能获得 ,因此 ,第二语言的教学体系应当是以语言运用为轴心的教学体系。在所有类型的语言学习中 ,第一语言获得是最成功的。由于第二语言获得与第一语言获得具有相关性 ,所以 ,最大限度地借鉴儿童语言学习的经验 ,是促进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举措。当然 ,成人的第二语言学习与儿童的第一语言学习有很多差异 ,其中最大的差异 ,是以语言和文化迁移、语言和文化知识的介入为特征的理性化。如何看待这种理性化 ,如何充分发挥这种理性化的积极作用而克服其消极作用 ,是第二语言教学需要投入较多精力进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文化因素是语言习得,特别是第二语言习得中,不可忽视的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可以影响成人在第二语言学习时对第二语言和第二语言文化态度、社会距离,并产生文化定势、文化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3.
范银华 《文教资料》2008,(32):55-56
从跨文化角度研究第二语言学习开始于上个世纪,而国内对外汉语界的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本文将国外的文化智商理论引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中,从文化智商理论的提出,文化智商理论与语言能力的关系,以及文化智商如何进行测量评估等角度初步探讨了文化智商理论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外语教学不能脱离目标语文化而独立存在,第二语言学习即第二文化学习,语言学习必须在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中进行,第二语言教学必须考虑第二文化输入等问题。将文化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证性研究,提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几种途径,真正实现英语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因特网应用于第二语言学习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它为以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习者提供了充分接触目标文化及语言本身的最好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第二语言习得的联系其实是与通过因特网学习语言的机会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6.
在第二语言教学及学习过程中,“翻译”既是一种方法,也是目的之一。“翻译”和第二语言学习都涉及跨文化交际的问题,在以英语为母训,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同样必须注意第二语言学习与“翻译”的关系,注重两种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文化的差异与交融。  相似文献   

7.
有相当一段时间,双语和第二语言教育家们一直关心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同仁们从第一语言自然习得过程的分析中了解到了第二语言学习的最佳条件,以及习得第二语言的最佳年龄等许多情况。或许,通过分析第一文化的自然习得过程,可以在研究跨文化学习或第二文化习得方面取得类似的进展。我们将从经验主义和哲学角度来分析这些过程,然后讨论文化习得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8.
斯波尔斯基"第二语言学习通用理论"最伟大的意义是它事实上宣布了外语教学研究"方法论"的终结,在以"语言问题"为出发点的外语教学研究朝向以"学习问题"为出发点的外语学习研究发展中提出了以"学习者是否利用和怎样利用可以得到的学习机会决定第二语言学习的结果"的社会语言学习观,将社会文化条件引入了以心理语言学为主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拓宽了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
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联系起来在国外外语教育界已经形成共识,但我国外语教育界因为各种因素限制,没有高度重视文化意识引入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对外语语言教学的正向激励作用.文章从语言学习与文化的关系,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语言学习教学中设定文化学习的目标等方面,论证了文化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动态交互,教学中目标语文化的选取对于塑造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者的文化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下半叶兴起于欧美的社会语言学,首次把语言这个前人眼里自足的形式系统,放到社会与人类行为的大系统中去考察,研究并揭示了语言与社会、语言运用与特定社会文化之间双向互动的关系,其理论和成果对第二语言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引发了第二语言教学的文化转向。第二语言教学的文化转向一改狭隘的传统语言教学观念,丰富和健全了我国第二语言教学的内容和体系。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第二语言教学的文化转向在一系列问题上正面临着方向的抉择。目前,我国第二语言教学界一般把文化因素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定位在消除跨文化交际时…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信息的一种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含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的印记。这种民族文化印记跟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学习语言,必须同时学习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具有民族文化印记的知识,否则就不能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这种语言。不同的语言所包含的民族文化有一定的差异,这种文化差异是第二语言学习和习得的障碍之一。所以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必须重视跟语言理解和使用有密切关系的文化差异知识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张婧珊 《教书育人》2012,(15):132-133
一语言环境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文化适应模式"(Acculturation Model)由Schumann在1978年提出,其为从环境及情感因素的角度来研究第二语言习得提供了理论基础。文化适应模式理论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效果取决于其对目的语言社团的"社会距离"与"心理距离"。站在英语教学的角度研究,所谓"社会距离"是指  相似文献   

13.
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很大差异。通过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间的异同解析、讨论与研究,认识儿童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异同和效果,建议集各种习得理论和经验之优势,制定第二语言习得的计划和措施,最大程度地利用第一语言习得的经验来营造第二语言学习的情境,发挥儿童语言学习的潜能,促进儿童第二语言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第二语言学习是有关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理论,也是语言学界反复深入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其中比较流行的有"整体论假说"和"补缺假说"。这两个假说对第二语言学习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但也不够完善。由于第二语言学习涉及到一种文化系统进入另一种文化系统的问题,所以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是儿童学习母语过程的"逆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学习方法定位、经验型思想、语言工具观、面子、文化空缺和文化冲突五个方面论述文化因素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观念、策略使用的影响,探讨传统社会文化与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关系,强调文化意识对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学习策略能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语言既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则是语言表现的基本内容。语言与文化相依共存的关系要求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二文化学习同步进行,语言学习不能独立于文化学习之外。因此,中国文化,尤其是交际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特别是民族文化气息浓厚的文化意象和文化词语,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文化移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移入概念最先是Schumann于1978年提出来的。他在观察第二语言习得情况时,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建构了“文化移入模式”,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社会因素和个人情感因素,并据此提出假设:文化移入程度的大小可以决定第二语言学习的成败。目前,我国语言教学界和文化学术界,对文化移入的概念有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8.
本文引进第二语言获得研究的相关理论模式并结合我国第二语言教学实践,探讨文化因素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语言教学应该导入哪些文化因素、怎样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导入文化因素等第二语言教学文化导入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经过论证指出:将第二语言教学文化导入的作用定位在消除学习者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导致的对目的语表层交际信息的误解上是肤浅的,其更为深刻的意义在于第二语言学习心理的诱导和培养;第二语言教学首先应全面导入动机诱导文化因素,同时也不能忽视直接影响交际效果的交际文化因素的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应在制定文化大纲的基础上将文化导入与语言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主导文化因素的统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华裔学生而言汉语既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同时也是他们的母语。华裔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文化心理形成的情况比较复杂,这就决定了华文教育与第二语言教学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华文教育的文化导入也就具有了一些自己的学科特点,特别是在文化导入的关键期问题上,华文教育的文化关键期应先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文化关键期。  相似文献   

20.
母语知识与外语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之间的差别主要是一种“量”性差别。导致这种差别的基本原因在于学习第二语言的成人与习得母语的儿童之间在认知能力的发展、语言学习环境、与目的语的接触、交际的需求等方面存在着各种差异。而第二语言学习中的第一语言迁移或对母语知识的依赖应当被视作人们内在的语言认知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学习第二语言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