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建学习共同体或合作型学习组织是国际教育学界的共同愿景,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学校组织重建提供了重要启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倡为创建合作型学习组织提供了基础。基于国内外有关合作型学习组织的研究成果,提出如下建议:(1)建立对话型学校文化;(2)要做"领导者",不做"管理者";(3)创建学校共同愿景。  相似文献   

2.
创建学习共同体或合作型学习组织是国际教育学界的共同愿景,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学校组织重建提供了重要启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倡为创建合作型学习组织提供了基础。基于国内外有关合作型学习组织的研究成果,提出如下建议:(1)建立对话型学校文化;(2)要做“领导者”,不做“管理者”;(3)创建学校共同愿景。  相似文献   

3.
"学校在风雨飘摇之中",风雨飘摇之中的学校呼唤重建.因此,创建学习共同体或合作型学习组织已成为国际教育学界的共同愿景,同时也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学校组织重建提供了重要启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创建合作型学习组织提供了基础.基于国内外有关合作型学校的研究成果,提出如下建议:建立对话型学校文化;要做"领导者",不做"管理者";创建共同愿景.  相似文献   

4.
合作型学校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大卫·约翰逊和罗杰·约翰逊经过近40年的研究提出的一种新办学理念,在西方,尤其在美国的中小学有着广泛的实践基础。合作型学校的探索不仅能为合作学习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而且可以使合作精神在教学与管理两个层面得以延展与整合,从而用合作原理对一所学校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行政人员的管理从理念上予以统整、在实践上加以规范,使合作成为一所学校的文化内核。可以说,团队是合作型学校的组织基础和组织保障,合作精神则是团队组织的灵魂。近些年来,上海市育人中学把建设合作型学校作为一种办学追求,在学生层面的合作学习、教师层面的团队互助和管理层面的团结协作等方面作了可喜的探索,值得其他学校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末,终身教育思想逐渐成熟,并提出建立一体化的教育体系,这一理念推动着各国教育的发展。终身教育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是唯一教育手段的模式,使学习的空间得到广泛的扩展。终身教育的发展呼唤学校和家庭合作,形成教育的合力,建立学习共同体。随着社会的转型、经济的变革和教育的改革,人们对学习高度的关注,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也随之越来  相似文献   

6.
学校改革的草根运动正在席卷日本全土。这种静悄悄的革命是如何生成的,提示了怎样的学校未来的形象呢?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创建,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实现着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在教职员室里孕育着作为反思性实践家的教师的同僚性;实现着社区的家长与市民参与的合作性学习。其基础就是立足于"倾听他者声音"的对话性沟通的创造。本文阐述了"学习共同体"的改革哲学是基于怎样的教育发展背景产生的,这种实践又将导致怎样的学校改革的愿景。  相似文献   

7.
培育学习共同体:在共同学习中学会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学习共同体,促进有效学习行动研究,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通过学习方法的相互启发和帮助学会学习。研究者以学生习惯采用的学习方法类型为主要依据,兼顾互利和就近原则,帮助学生组建学习共同体;给共同体安排了互惠式的学科活动、以头脑风暴和拼图法合作解决真实问题的活动,并规定各种学习活动的程序。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人员配置和活动组织可以使学习共同体长期有效运转,促进学生习得好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8.
专业学习共同体与教师合作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高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三种主要形式的教研组、学科组及课题组,是集教学、科研及日常管理于一体的教师基层组织,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载体,具有自愿性、同一性及发展性的特征,呈现出完善知识建构、实现知识共享、提升教师效能感、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及生成学习动态环境等诸多价值功能.教师共同体合作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职业群体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的综合反映.建立完善开放的校本研究制度、建构人文化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实施师徒教师教育模式、营造开放的学校环境氛围及确立"共识"的核心价值,对于构建和培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合作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衡量课程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教育》2005,(6):16-17
衡量课程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志究竟是什么呢?其一,是看我们的教育追求是否体现了生命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宗旨、其二,是看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方式是否发生了真正的变化,学习是不是积极主动,学习过程是不是充满了快乐和成功的体验。其三,是看师生关系是不是发生了变化,是否变得平等、和谐、融洽:其四,是看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否真正体现了人类的基本经验和核心价值,是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其五,要看是否真正形成了高效的学习型组织和创造了优良的学校文化。一言以蔽之,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learning community”在教育学领域成为热词,通过翻阅相关文献,发现“学习共同体”和“共同体”“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之间的研究,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结合“学习共同体”理论反思我们传统学习方式“社会性”的不足,挖掘对我们当今语文课程改革的启示作用,并抓住多媒体时代到来的机遇,科学创建网络下的各类学习共同体以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在梳理学习共同体的历史渊源的基础上,探索基于传统方式与现代媒体相结合的多种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对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学习作为一种根源性实践活动,无论是对个人的成长还是对社会的进步,都具有决定性意义。然而,强迫性的、排斥性的"苦学"信念与路径,不仅导致学习意义的普遍失落,而且造成严重的恐惧学习、厌恶学习、逃避学习现象。因而,重建学习概念、转换学习范式,是今日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之一。学习概念重建的关键在于明确学习的内在性、自主性、创造性逻辑与品质,并实现学校、课程与学习方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4.
庄可 《辽宁教育》2010,(6):10-12
学校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共同体,师生、师师、生生之间就是一个共同体,要不然就不是学校。但为什么现在要强调共同体呢?在应试教育下,我们把教育当作了一种功利行为,难免不出现各自为营等现象。所以,现在讲共同体,是对教育回归的呼唤,是学校教育氛围、教育关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就是学习方式的变革问题。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作为与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相并列的自主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许多学校积极地开展自主学习的专题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在看到成果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对自主学习的本质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盲目性:对自主学习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杨雪  张波 《教书育人》2013,(12):32-33
公开课和观、评课作为学校教研活动的传统形式,在对教师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弊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学校急需一种更为有效的推进教师发展的新模式来重构教研活动,课例研修为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建构新的学习理念,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也是保障课程改革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对现代学习方式品质的综合分析,提出学习的自主性应该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指导思想;在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视野下,对学习自主性思想的内涵和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的历史回顾,并对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8.
李艺 《今日教育》2005,(11):12-1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一缕春风给长期呆板而枯燥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清新的空气。而与此同时.在一些地区,由于学校或者教师个人的理解偏差,语文课程改革带来的弊病也随之而放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探讨。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能够形成教师合作的、动态的学习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了加强体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应构建体育教师合作文化;确立体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共同愿景;加强交流,形成体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内知识的共享;开展灵活多样的共同体教研活动。  相似文献   

20.
专业学习共同体把管理者和教师联结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学习,以提高专业教学效率,达到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目的。以专业学习共同体为视角审视学校学习文化,发现校长带头学习的示范效应差、教师共同探究与反思的意识不强等问题。要建设学习文化,可以采用强化校长的学习、分享及对教师的支持,促进教师个人和教师团队持续不断地学习,理解和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