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地位的日益凸显,每当面对勤奋学习、寻求发展的教师群体时,我都忍不住想说,教师,研究对你非常重要。你是一个研究者,你必须尽快成为一个研究者。之所以这样讲,既是基于对教师职业的本质认识,更是基于社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是时代必需,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科学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基础。我们应该明确课程改革必须由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去完成,因此老师具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思想影响,对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的落实有深刻影响。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叹:“课改!课改!改得身为教师已不懂得教书啦。那么新课程理念如何走进课堂,如何使教师的教学行为,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3.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成为研究者——给教师的三点行动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八次课程改革正逐步走向深入,“让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口号好像也越来越接近泛滥的境地,但是这个口号中所暗含的指令性和被动性特征却还没有引起学术界和实践层面足够的重视和警觉;教师究竟应该成为怎样的研究者,到底又如何成为这样的研究者已经进入我们的视野。教师成为什么样的人必须首先是教师主动而自觉的选择,那么研究者和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就绝不是简单的研究方法策略的传授,而是“唤醒”:唤醒教师,认识自己内心尊严的价值基点;唤醒教师,回归反思的生活;唤醒教师,找到叙事的灵感和快感,并最终走上令自己幸福的研究之路……其实这才是各级教育研究机构最为本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一、科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理念 科学教师要成为教育者和研究者,必须具有充实的专业素养。因此,重视培养和发展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已成为当今教师教育革新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科学教师培养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5.
如何培养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让教师自主发展,这已经成为教育研究者的共识。如何提高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的专业化水平这是当前课程改革过程中每一个语文教学的研究者和从教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文章紧扣语文课程中教师这一环节,从规划教师职业生涯、更新教学理念、明确语文教师发展方向、开发校本课程进行反思性实践等几个方面探讨语文教师的可持续专业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师要成为一个研究者,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艰苦的,需要一定时间,仅仅靠行政命令是不能完成这个转变的。我们的体会是:只有教师的“心动”,才会有教师的“行动”,有了行动,还要让教师“激动”,换句话说,让每一个教师成为研究者,必须让广大教师想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要求中学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要求教师自身是一个“研究者”,因此,中学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它是中学教师成为“研究者”和进行专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本文简要阐述了中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黄平 《贵州教育》2010,(20):36-36,40
如果依据最新的课改理念,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可以命名为“课文导读”。教师的核心任务是“导”,它是这样一种教学理念——课堂导学必须强调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强调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教师导读的任务是:设置情境,然后激励、唤醒、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让教师成为研究者,这是当今教 育改革,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 然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应研究真 问题,而其中必须明确三点:为什么 研究,研究什么,怎样研究。 为什么研究,就是要明确教师研 究的目的性。眼下,为了提“层次”, 上“档次”,一些学校漠视新课程改革 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具体的新问题、新  相似文献   

10.
让教师成为研究者,这是当今教育改革,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应研究真问题,而其中必须明确三点: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怎样研究。为什么研究,就是要明确教师研究的目的性。我以为,学校和教师的研究应基于学校(课堂),为了学校(课堂),在学校(课堂),应聚焦新课程改革中的具体问题,并善于筛选问题,将问题提升为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在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中的实践性问题,为提高办学效能或提升教师效能服务。研究什么是核心问题,要明确教师研究的对象。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的互动和对话中时时会生成一些…  相似文献   

11.
让教师成为研究者,这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应研究真问题,而其中必须明确三点: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怎样研究。为什么研究,就是要明确教师研究的目的性。眼下,“假、大、空”“口号式”课题层出不穷,理论推演重复不断,研究的真正目标迷失雾中,教学改革实践中的真问题没有通过研究得到有效的解决。我以为,教师的研究应聚焦课程改革中的具体问题,并善于筛选问题,将问题提升为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实践性问题。研究什么,是核心问题,就是要明确教师研究的对象。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的互动和对话中时时会…  相似文献   

12.
为成功的人生奠基,是耀华中学的办学理念。作为一名在耀华中学成长起来的教师,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这一理念之下,需要的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教师一定要爱学生,但是这种爱,绝不只是感性的,而是建立在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理性思考之上的。多年的实践让我找到了这种理性思考的核心:做教师的关键和难点就是角色的不断转换。而正是由于这种不断的角色转换,使我成为学生需要的教师。  相似文献   

13.
作者阐述了自己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具有国际影响的教育观念的理解,分析了当前教师学术地位不高的原因,揭示出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者的内外条件,并且对教师这一研究者的身份进行明确的定位,即教师作为研究者不同于专职教育科研工作者:教师研究的立足点在于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教师研究的着眼点在于沟通教育科学与实践的联系;教师研究的方式以行动研究为主。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特殊性对教师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教案的执行者,还必须是教学问题的研究者,是教学改革的开拓者。教师发展自我、教师自我发展已被广大学校管理工作者所认同。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呢?基于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这样一个等式,即: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习+研究+培训+实践。因为唯有专业化不断发展的教师队伍才能以矫健的步伐,让脚下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15.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近年来广为传播的教育研究理念,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新时代呼唤新的教育理念,这势必会改变以往的教师角色,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而应成为学习者、设计者、促进者、引导者、研究者。文章从这一视角切入,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角色定位进行探讨,并指出行动研究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理论生产和知识生产为业的人。常常会忽略“现实”,或者以理想的现实替代真实的现实。这似乎成为我这样的大学研究者的习惯。但随着教育田野现场的长期浸润,对教师日常生存方式体认的加深.我开始有了对一种鸟托邦式冲动的警惕:以抽象的冥想替代具体的现实。教师周遭面对的是坚硬的现实,它常常让我们无奈地发现理念的虚幻甚至虚妄.总是轻易地击穿各种以理想的名义刻意炮制的光环和泡沫。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但这样的研究者并不是教育理论的研究者,个别教师把学校教科研理解为就是多写文章或发表论文,显然背离了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本意。教师作为研究者,最主要的是研究自己的教学,研究自己的课堂。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关键性指标之一,持续研究和改进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解读"教师成为研究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通过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然性、可能性及其能力要求等方面的论述,使人们从真正意义上认识教师的研究者身份。  相似文献   

19.
要成为真正的学生数学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一、打造鲜明个案特色的“合作学习课堂” 我们认真学习新课标和课改的经验、理论文章后.认识到,当前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正向纵深发展,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和学生需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对教师进行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加强和处理,既能让教师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成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教师即研究者,任何坚守这一信念和常常以这种论调说事的人们都必须首先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即教师究竟应该成为怎样的研究者?一、反思性实践者教育活动的实践性和教育对象的丰富多彩性决定了教师教学工作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独特性和价值冲突性,而这些复杂的、不确定的、独特的和价值冲突的情景存在于任何已经产生的理论和技术之外,因此教师既不能把这种情景作为一个工具性问题,更不能奢望应用头脑里已储存好的专业知识来解决。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萧恩的“反思性实践者”的理念应运而生。反思性教学实践倾向于教师直接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