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语文第四册(人教版)《记一辆纺车》是吴伯箫的散文名篇。但“纺车”前用“辆”这一量词实属不当。“辆”作量词应用范围较狭窄,只用于“车”,如“一辆汽车”、“两辆自行车”、“三辆面包车”,而“纺车”虽有“车”字,却不属车类,前面用“辆”当然不恰当了。这就好比说“鞍马”(体育用品)只能说“一个鞍马”而不能说“一匹鞍马”。说“蜗牛”时,只能说“一只蜗牛”而不能说“一头蜗牛”。笔者以为应该把“一辆纺车”改为“一架纺车”。  相似文献   

2.
记一辆纺车一、语感分析(一)把握思路课文以纺车为线索,缘物记事,睹物生情,逐层展开。首先说纺车的普通:构造“跟一般农村用的手摇纺车没有什么两样”,它是大生产运动时“延安上千万辆纺车中的一辆。”其次说纺车的作用:它是粉碎敌人围困延安的阴谋,保证大家“丰衣”的战斗武器。再次写纺线:颇有情趣、需要技术、各种姿势、技术改革、开展竞赛。最后说明怀念纺车的原因,点出主旨:“跟困难作斗争,其乐  相似文献   

3.
《记一辆纺车》、《连升三级》都是篇幅较长的阅读课文。这类文章,要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设计的关键,就在于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巧妙地选择好突破口。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记一辆纺车》的文眼是:“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连升三级》的文眼是:“一群混蛋”。《记一辆纺车》的“思考和练习”一、二,《连升三级》的“思考和练习”一,都与文眼句密切相关。因此,这两个文眼句,可以选作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的突破口。我教《记一辆纺车》,学生初读课文(当堂预习)时,除常规要求外,出了两道思考题: ①阅读全文,准确划出直接表达本文中心思想的句子。  相似文献   

4.
不可否认,吴伯箫的确在《记一辆纺车》中以“纺车”为视点,达到了对延安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这一思想意义的蕴含与寄托。然而,正因为我们对作品思想意义的固执与专注,使我们疏忽了对作品总体结构的宏观考察,以至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作者“蒙骗”。如果我们从作品的标题和开头进行大胆地猜度,便会得出一个合乎文理的结论:不管作者在后文中如何叙述和描写,都必须紧紧扣住“一辆纺车”的“一辆”。然而事实上,作者在对这“一辆普通的纺车”简短地描写和叙述后,却开始  相似文献   

5.
一、读前先思。读题目后先想想 :文章是要介绍哪辆纺车呢 ?它和普通纺车有什么不同吗 ?作者为什么要“记一辆纺车”?这样的思考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对提高写作水平也会有帮助。同学们每学习一篇文章 ,都应该先思后读 ,看看自己和作者有没有异曲同工之处。二、读课文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即 :文章写了什么 ,抒发了什么情怀 ,突出了什么主题 ,等等。读完课文后你会发现 ,作者并没有介绍那辆纺车 ,而是写了纺车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发挥的不同寻常的作用 ;通过写纺线的技术、姿势、竞赛等 ,体现纺线劳动的无穷乐趣 ,…  相似文献   

6.
《记一辆纺车》的篇章结构新论甘肃/刘社革《记一辆纺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理解线索清晰、层次分明的篇章结构。《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上列举了张炯、张雪森,龚肇兰等人的分析,尤以张雪森的为主,并附录了他的“课文串讲”。他认为“文章共十二段,可以分成三...  相似文献   

7.
《记一辆纺车》是我国现代散文家吴伯箫的散文名篇,它以质朴、明朗而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延安当年生产自救的革命战斗生活,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延安军民“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精神境界。文章的材料十分繁富,但组织得却井井有条,原因之一就是文章选择了一个很好的顺序——逻辑顺序。 一、从文章的总体构思分析:本文所记的纺车。是延安当年大生产运动的一个标志,作者通过对这辆纺车的回忆,引出了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的纺纱劳动。所以文章所选择的大体思路是:先从大处落笔,抒写了延安大生产运动的革命意义,再从细处  相似文献   

8.
吴伯簫同志的优秀散文《菜园小记》和《记一辆纺车》是异曲同工的姊妹篇。我们教《菜园小记》,可以联系第三册学过的《记一辆纺车》,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温故知新,理解得更为深刻。笔者拟从三个方面将两篇文章作个比较,以供采用比较法授课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比喻生活化     
采用能够充分体现时代生活特色的事物作为喻体,往往能取得极好的修辞效果。施耐庵《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采用“全堂水陆的道场”这一佛教大规模活动和“磬儿钹儿铙儿”等传统民族打击乐器作喻,这是符合元末明初的社会生活中宗教信仰与文化需求实际的。吴伯箫《记一辆纺车》说纺车是“伙伴、旅伴、战友、战斗用的枪、耕田用的犁、学习用的书和笔”,引领读者多角度认识和理解与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延安生活与延安精神,贴切、自然,极…  相似文献   

10.
关于《记一辆纺车》 《记一辆纺车》有四处值得商榷:1 “开垦南泥湾的部队除了在打仗练兵和进行政治文化学习而外,甚至能够纺毛线给指战员做军装呢。” 句中的“除了”和“在”没有必要并存。“除了”……“而外”,结构是完整的,完全没有必要在中间加个“在”。当然,如果删去“除了”,只用“在”也可以。“除了”之后跟着的词语“打仗练兵”、“政治、文化学习”,显然是部队的第一任务,“甚至”所跟的是第二任务,有强调的意味。除了第一任务而外,甚至还能完成第二任务,这样,还有什么必要用“在”呢?“在”是一个“赘疣”。  相似文献   

11.
文学创作中,有一种被称之为“逼人期待”的技巧——悬念。这种悬念技巧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引入教学中,以唤起学生的兴趣。(一)充分运用和突出教材本身的悬念因素。如《记一辆纺车》开头那一段后,便可以告诉学生,这个开头的“想起它”重复出现,其目的就是造成悬念:这究竟是一辆怎样的纺车?为什么如此值得思念?这样一讲,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到这一问题上。(二)提炼和选择一个富有感召力的故事情节,作为开讲的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应该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不仅仅是为了适应考试形式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把知识转化成能力,多读、会读、巧读,在阅读过程中提高语文素质. 一、准确理解文章关键内容 开头结尾的提示.如《记一辆纺车》,首段点明作者常常想起、深切怀念在延安使用过的一辆纺车.这辆纺车普通、旧式,并无特别之处,何以引起作者深切怀念呢?结尾说"跟困难斗争,其乐无穷",因此联系首尾两段思考,文章主旨显而易见:纺车是延安军民战胜敌人封锁、渡过暂时困难的战斗武器,写它是为了表现延安军民艰苦奋斗的乐观精神.  相似文献   

13.
吴伯萧同志写的《记一辆纺车》再现了延安时代的生活画面,反映出革命先辈以苦为乐奋发向上的精神。它在六十年代初,起了鼓舞人们战胜困难的作用,在将要走上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更是向广大青少年进行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它以小见大,叙中有倩,为学生遣词造句,写好自身生活提供了范例;它文情并茂,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给人以美的感受。如何珍惜这篇教材,熔德、智、美育于一炉,教出效果来呢?我联系生活实际,抓了以下两点,1、冶其情,发扬老一辈延安精神《记一辆纺车》以情感人。在讲到“大生产运动”的背景时.找怀着激情唱了几句…  相似文献   

14.
《记一辆纺车》精心设喻,联想奇妙,将普通的纺纱活动及其过程形象化、艺术化、情感化,给人以新鲜独特的感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一、喻形文章把“熟练的纺手”纺成的“线穗子”喻为“成熟了的肥桃”,喻体不仅形状酷似,且给人“沉甸甸”的质感;文章还以“露出头角的蜗牛”  相似文献   

15.
古人论文章,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凤头”,小而迷人;“猪肚”,丰富充实;“豹尾”,短而有力。这就是说,文章的结尾,应简短有力。 那么,作文怎样结尾为好?以笔者之拙见,谈谈文章结尾的几种方法与作用。 一、画龙点睛,总结全文。这是以简练的笔墨,对全文进行总结,以精警的语句,揭示文章主题的方法,如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前面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在结尾却用“跟困难作斗  相似文献   

16.
具体说来,思路纷乱无从下笔,最好是这样办:第一,勾划出写作思路的基本图式。在阅读中,有心的读者常常要试着勾划一下作品的思路图式。例如读吴伯萧的心Z一辆纺车》,全文分为3个部分。第~部分即第1小节,写对一辆用过的纺车的怀念。第Th部分即第2至第10小节,写怀念纺车的原因。这部分又分为三层:第一层写纺车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第二层写纺车纺线的劳动感受、群众的劳动热情及创造性;第三层论述纺线的重大意义。第三部分,照应开头,总结全文,再次抒写了怀念那辆纺车的深情。其基本图式是:在阅读中研究文章思路的基本图式对于…  相似文献   

17.
吴伯箫同志烩炙人口的散文《记一辆纺车》,热情赞颂了抗日战争岁月里延安军民的战斗生活,它通过纺线劳动的记述,尽情地抒发了延安军民紧紧团结在毛主席、党中央周围,响应“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积极投入大生产运动的火热情景和乐观精神。表现了对延安精神的由衷赞美。作者对延安战斗生活有着真实的感受,对纺车有过不平常的关系,所以“后来常常想起它.想起它,就象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  相似文献   

18.
《记一辆纺车》是吴伯箫同志反映延安生活的一篇优美的散文,它与《歌声》、《菜园小记》、《窑洞风景》等为一组。通过对延安风物的描述,热情歌颂了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高度赞扬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9.
火热的生活浓郁的诗情──《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诗意美浅析长沙市一中黄耀红《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是吴伯箫先生的两篇回忆性散文。文章都以小见大,表现了大生产运动时期延安军民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以真挚而深沉的情感把平凡的劳动生...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吴伯箫写了一组回忆延安生活的散文。这些文章,质朴自然,情深意美。《记一辆纺车》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细细品读,可以得到多方面的收获。一一辆木制的纺车,既简陋,又普通,早已弃之不用,有什么可写的呢?然而作者对它情有独钟,视为家珍。除了当年经济上的意义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