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学衔接教育应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全方位、高标准落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
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学校办学的宗旨是"一切为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为了能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我们开展以下活动。  相似文献   

3.
9月14日晴最近,我在几所校园看到同一则标语: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一切为了孩子。细细品味,感受颇深,这是教育观念的转变,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为了一切孩子",这是个介词短语,"一切"是全部、所有的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偏废一方,学校的教育教学要充分发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单用成绩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决不能做眠灭学生天性、埋没学生创造才能的事情。"为了孩子的一切"也是个介词短语。"一切"指的是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河南驻马店市第二实验小学建校二十余年来,以育人为己任,与改革共成长,秉承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办学理念,依照"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的教育理念,紧紧围绕"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教育追求,努力寻求学校发展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5.
邢台市第十中学建校于1971年,多年来,学校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适合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围绕打造"绿色课堂,生态校园"的发展目标,走特色立校、内涵发展、课改兴校之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过去名不见经传的一所普通初中近几年连续创下了邢台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邢台市"文明校园"、河北省"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全国"艺术教育示范学校"、"中国当代特色学校"等等惊人的奇迹。  相似文献   

6.
成燕娟 《现代语文》2009,(10):89-89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社会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和谐的教育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的真谛,而和谐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的和谐程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和谐的课堂能促进"教"与"学"的协调发展,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增强知识的掌握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全面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人是教育的、受教育和需要教育的生物。教育是一种关怀生命,促进生命发展的活动,其真实意义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而进行的社会活动。"那么,教师在设计、实施教学活动时,一定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相似文献   

8.
在使用"仁爱版"英语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全面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利用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手段及方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党和政府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学校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教育要坚持以德为先,以学生的学习成长为基础,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此,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几个转变。  相似文献   

10.
郭思乐先生生本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在教育中必须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强调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性,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的原则。"生本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易被学生接受的开放性课堂。但化学学科内容存在特殊性,比如理论内容较为深奧,以学生为主体难以开展教学,如果只是追求表面繁荣的课堂气氛,无疑属于牵强附会,实为弄虚作假,所以不能弱化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如何实现学生  相似文献   

11.
陈素芬 《考试周刊》2012,(43):180-180
所谓的"理解教育"是消除误解、增进理解,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从而获得较好发展的过程。它不是一种制度化的教育,而是一种对当代制度化教育进行补充的教育思想与一系列策略。当今实施素质教育强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它关注后进生这一弱势群体。转化后进生是当今教育难题之一,更是令广大教师头痛的问题,已引起了多方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丁阳 《辽宁教育》2009,(12):26-26
大连市西岗区五四路小学一向以教师素质高、教学质量好、办学特色鲜明而闻名遐迩。该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明天.一切为了发展”的办学宗旨.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13.
孔艳 《考试周刊》2011,(53):226-227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不但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而且是学生教育、班主任工作的理论依据。本文就多年教学经验浅谈对"生本教育"教学理念的理解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家长》2012,(5):2-F0002
天津市河东区盘山道中学把"一切为了学生成长、一切为了教师发展、一切为了教育和谐"作为办学理念,确立了"植根传统、弘扬美德"的办学目标,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班主任工作的角色定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作为这支队伍中的骨干力量,高校班主任肩负着双重的任务:一方面他们处于学校与学生联系的第一线,与学生接触最多,相处的时间最长,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最直接的组织者,学院的要求、具体的活动安排基本上都要通过班主任传达并布置到学生中。另一方面,新时期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金涛 《新课程研究》2010,(8):110-111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而所谓生本教育,就是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相信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过多地干预学生,而给他们尽可能多的自主。  相似文献   

17.
邵梅 《快乐阅读》2013,(10):60-60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课堂教学由学科本位转向人的发展本位:"以学科为本"的教育理念,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忽略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求,使人成为知识的奴隶;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一切教学活动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个性及差异性,这符合、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和时代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力探讨初中教育的发展定位和实现发展思路的若干策略,重点阐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学生观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观的具体把握,夯实一种衔接中的具体内容,强化五种核心机制的关键构件以及做实六种工作措施的实施落脚点等四个方面的策略解读。  相似文献   

19.
杨春辉 《考试周刊》2012,(29):168-169
评价改革是新课程实验的关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广大实验工作者的努力下,"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在评价改革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陈展辉 《考试周刊》2012,(36):131-132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积极开展生本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介绍生本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及开展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从而拓展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