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婚姻法》与原《婚姻法》相比 ,无论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作出了重大修改。但修改后的《婚姻法》并不是像有些人说得那样只是保护妇女权益 ,相反 ,新《婚姻法》兼顾婚姻家庭中男女两性主体的利益 ,平等地对他们 (她们 )的权利予以保护。实际上 ,新《婚姻法》是婚姻家庭关系中所有弱者的保护法。婚姻家庭关系的主体不受性别影响 ,平等地享有《婚姻法》赋予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  相似文献   

2.
平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之一。不同社会有不同的平等内涵。循着大思想家们的研究思路,继承思想家们的平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平等理论来审视我国当代社会的平等问题,本文认为,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观念的完整、准确表述应该是:权力平等、机会均等、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3.
教育平等是社会平等的一个子系统,它包括教育机会平等、教育过程平等、教育结果平等.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使得我国的"教育平等"有了自己的困难和问题.现实社会中社会不平等的存在,使得教育平等只能成为一个悖命题,教育的不平等才是永恒的主题.人们对教育平等的渴求,更多地反映的是对社会正义与公平的渴求,其实是在追求"教育公平"而不是"教育平等".  相似文献   

4.
对平等的关注和追求是政治哲学的“永恒问题”。在希腊化及罗马帝制时期急遽变动的现实政治境况中,斯多葛学派逐渐形成其特有的基于宇宙城邦观念的普遍平等学说。但根植于理性与德性的斯多葛式平等并非是一种真实且广泛的平等,其面临着由理性脱轨导向的平等关系的解除、由智慧高下产生的平等资格的限定,以及由偶然机运导致的平等能力的丧失等三重悖论。整体看来,斯多葛学派创新性地将人类心灵秩序同世界普遍秩序相关联,从共同法的高度给予个体以无差别的尊重和关怀。对斯多葛学派普遍平等理论的审视对我国超大型政治共同体的建设与治理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育平等是社会平等的一个子系统,它包括教育机会平等、教育过程平等、教育结果平等。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使得我国的“教育平等”有了自己的困难和问题。现实社会中社会不平等的存在,使得教育平等只能成为一个悖命题,教育的不平等才是永恒的主题。人们对教育平等的渴求,更多地反映的是对社会正义与公平的渴求,其实是在追求“教育公平”而不是“教育平等”。  相似文献   

6.
平等与效率一直是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罗尔斯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代表了一派观点,即平等优先,关于平等与效率的论述是罗氏正义理论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较难把握和容易产生误解的地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罗尔斯的效率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效率在内涵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对此却很少能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为此就罗氏在论证这一问题过程中有关的概念、关系等一些关键性问题作了进一步介绍和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当前的平等与效率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回顾西方有关舒适物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析社会不平等的新视角,即:从社会学角度来探讨城市内部舒适物的配置和摄取的公平与平等问题.澄清了舒适物的概念,对舒适物进行了分类,并指出住房连带是摄取集体舒适物的一种独特的竞争方式.并从住房连带的视角出发,以广州大学城为例解释了集体舒适物的配置和摄取上的社会不公平现象.  相似文献   

8.
试论教育平等与教育分流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评述平等和教育平等的内涵,概括我国教育分流的形式、层次、性质和问题,分析我国教育平等与教育分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美国通过教育政策法规促进教育平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成就平等、受教育者社会和经济地位的提高,基本实现了社会平等的目标,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美国通过教育平等走向社会平等的发展策略,对我国制定教育政策法规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机会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等历来是哲学和政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当今时代的焦点问题。对于平等可从多个维度进行研究,从人的发展维度看,平等可分为起点平等、结果平等与机会平等三个层次。起点平等不可能,结果平等不可取,唯有机会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努力创造发展机会平等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探讨武术的文化效用,认识它,寻找它与时代契合点。通过对武术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进行剖析,提出了促进武术发展的战略构想,以使武术走上规范化发展的正确的道路,并健康地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2.
教育叙事研究的理想追求与现实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叙事研究逐渐透入教育研究领域,体悟教育生活、反思教育过程、沟通理论与实践成为教育叙事研究的理想追求.然而我国的教育叙事研究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叙事主体单一化、叙事视野狭窄化、叙事体悟肤浅化、叙事形式模式化等现实困境.转变传统思维方式、扩大学术视野是走出困境的关键,寻求叙事研究本真、确立基本定位则是走出困境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激增的国际婚姻与移民使韩国社会进入了"多元文化时代",政府出台了诸多多元文化教育政策,试图解决由于文化背景不同的学生增多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本文从后殖民主义视角批判性地考察了"多元文化"教育政策背后隐藏的士大夫式种族主义理念,提出新的"全纳型多元文化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综观自清代以来对《聊斋志异》的研究,涉及蒲松龄婚恋观的专著、论文极少,且多侧重其理想爱情观。本文试图通过《聊斋》九篇写实性三角模式婚恋小说,透析蒲氏对现实婚恋的看法和期望,揭示其囿于时代的思想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由于新课程思想和内容的挑战性,使得当前中学教师的备课产生了诸多新问题,在备课新问题成因的分析过程中.提出新课程呼唤学校教师形成和建立一种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大备课思想。并指出,建立一套大备课观制度是落实和体现大备课思想的保障,这一制度能有效的解决备课新问题,使得教师能够顺应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发展需要,提高备课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两宋婚姻法领域的革新气象勃兴:婚制取代了隋唐以前的门第婚;在商品私有经济和私权观念刺激之下,宋代皇室家庭、士大夫官僚以及科举新贵不惜与商人大贾之家联姻;在婚姻论财的厚奁风气影响下,无论士大夫阶层抑或庶民阶层都热衷于对奁产的追逐。上述新的时代变化,无疑为我们深刻认识宋代社会的近世转型开辟了一种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抗战前知识女性的婚姻观是民国期间一种激进的思想观念。觉悟的知识女性形成了崭新的婚姻观,认为婚姻应以爱情为目的,注重对未来丈夫个人的考量;女性应掌握自己择偶的权利,建立“小家庭”;号召晚婚节育,婚后继续工作;主张离婚自由,甚至部分人抱独身主义。婚姻观是民国政治、经济、思想、教育、法律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对于启迪整个妇女界的思想,变革中国的传统家庭,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乃至以“家庭革命”推动“社会革命”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社会革新多元的冲击下,广州婚俗以西化为根本特征,在婚姻观念和行为上变化如下:媒家馆、相睇等趋于社会化公开化的媒介形式出现;主婚权力下移带来自主择偶和择偶形式多样化;离婚现象增多以及女性获得离婚权等。婚姻礼仪上,六礼向三礼、四礼的简化;“阻头”“验贞”“开叹情”等陋俗渐趋势微;婚礼服饰西化等。新式婚俗尚未成为当时婚姻生活的主流,但中西混杂、新旧并存恰恰寓示着广州婚俗正历经革新而逐步开启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9.
中世纪的婚姻受基督教的影响,其中有许多可取之处,如自愿原则、一夫一妻、夫妻互敬互爱以及忠诚等。但中世纪的婚姻观也有其弊端,如在婚姻中也限制发生性关系。从上述两方面进行探讨,使人们对中世纪的婚姻有个清晰的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婚姻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诗经》时代的婚姻礼俗呈现出丰富多彩性。既有远古社会的遗风流韵,也有时代文 明的新变;既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限制,也有自主婚嫁的自由;既有繁琐的婚礼程序,也有简便 的嫁娶方式。其婚礼既注重形式,更注重事项与物象的象征意义,其中作为聘礼的“雁”、“薪”、 “鹿”和“鱼”等物,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