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引言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的雅合达拉合泽山东麓的约古宗列渠,全长4,845公里,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之一。我们祖先很早就在黄河流域定居下来,开辟草莱,辛勤经营,创造出我国古代黄河流域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唐代以前,黄河流域一直是人口密集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固然与历代劳动人民对黄河流域的肥美土地辛勤开发分不开,但黄河水利的被利用,也起了有力的保证作用。古代黄河流域的灌溉事业,一直很发达。根据考古学的证明,古代黄河流域不仅有着  相似文献   

2.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 ,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合拉达合泽山东麓的约古宗列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摇篮 ,人称母亲河。“黄河”之名称是因该河流经黄土高原 ,携带大量泥沙 ,水色尚黄而得名。在历史文献中 ,黄河有多种不同名称的记载 ,它们从不同层面反映了人们对黄河的理解和认识。春秋以前 ,并无“黄河”这一名称 ,说明黄河并非天然是黄色 ,而是因其流域植被被不断破坏所致。文献记载此前的黄河 ,多以“河”或“河水”名之。古文献《山海经》中记载 :“夸父与日逐走 ,入日。渴欲得饮 ,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 ,北饮大泽。未至 ,道渴而…  相似文献   

3.
扎陵湖和鄂陵湖是黄河源头一对姐妹湖。它们位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青海省玛多县境内 ,上距卡日曲190多千米 ,下距玛多县城 60多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 ,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诗道 :“孪生两湖浮光漾 ,宛如巨人眼睛亮”。姐妹湖是河源最高的湖 ,属构造湖 ,其形成与巴颜喀拉山的隆起和断裂有关。黄河从约古宗列曲经星宿海流到这里 ,被巴颜郎玛山和错尔尕亲则山所阻 ,形成了黄河源头第一个巨大的湖泊———扎陵湖。然后又经过长约 2 0千米 ,宽约 3 0 0多米的黄河峡谷 ,分九股水道注入第二个湖泊———鄂…  相似文献   

4.
(一)写作背景《毛主席向着黄河笑》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的抒情散文。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也是世界闻名的巨川,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藏语,意思是“炒青稞的锅”)渠,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  相似文献   

5.
话说黄河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千米,水面落差  相似文献   

6.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喇山脉的各姿各雅山北麓,蜿蜒东流,经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省境,至山东省垦利县东部注入渤海,全长5,494公里,流域总面积为771,500多平方公里。黄河中下游土壤疏松,在遥远的古代,这里草木茂盛,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于农牧业。因此,这个地区便成了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摇篮。  相似文献   

7.
河流是大地的动脉,无私地滋润着大地、哺育着人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因此,很多河流被形象地称为母亲河。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华夏子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源头叫约古宗列曲,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区,在山东省注入渤海。黄河干流全长5464千米,总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其中97%的流域面积集中在上中游地区。黄河流量不大,约为长江的1/17,珠江的1/7,居我…  相似文献   

8.
一、选题(一)2005年黄冈市(课改实验区)中考阅读题阅读《母亲河的自述》,完成18 ̄2l题。(12分)母亲河的自述我叫黄河,全长5464公里,生于10万年以前,我的源头在青海巴颜喀喇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千百年来,我哺育着炎黄中华儿女,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我认作民族的摇篮,称我“母亲河”。从前,人们总爱说“跳进黄河洗不清”,说的是我含的泥沙大。我每年要把16亿吨泥沙带走,淤在下游把河床担得老高,有人又叫我”悬河”。这些我都没有办法,大自然就是这样安排了我,几万年也都这样过来了。…  相似文献   

9.
这九十九道弯的黄河啊! 黄河全长5464千米,至今已流淌了五六十万年。它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由此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注入渤海。其间,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风光绮丽的崇山峻岭,有广阔无垠的肥土沃壤,有雄浑粗犷的黄土高原,有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  相似文献   

10.
山海经     
亮年 《中国漫画》2020,(4):28-31
莪之山再往西三百里,就到了阴山。浴水从这座山发源而出,向南流入泽。水中有很多五彩斑斓的贝壳——文贝,它们美丽极了。有一种说法:文贝就是紫贝。但是紫贝是生活在海洋里面的,而《西山三经》进行到这里,似乎没有接触到海洋。这就很奇怪了,也许是古书在流传中的错误吧,又或许现代人还没有彻底搞清文贝到底是哪个种类的贝壳吧。  相似文献   

11.
姚暹渠在运城盐池北约五里,穿运城市区而过,是一条人工渠道。 姚暹渠“即古之永丰渠也,后魏正始二年(公元505年)都水校尉元清所开,以引治东南诸水西入黄河。隋大业间(公元605年以后)都水监姚暹重开,民赖其利,因号焉。”说明姚暹渠始开挖于北魏宣武帝时期,经过一百年后,于隋炀帝时期重新开挖。并以都水监姚暹之名命之。姚暹渠源头“出夏县王峪口,引史家峪诸水合流而东,自东而北,又合巫咸谷水折而西流以入姚暹渠。”她汇纳了在夏县境内的王峪口、史家峪、巫咸谷诸水流,疏导而西流入黄河,她流经的地区为:“旧制:渠自朱吕桥起,今  相似文献   

12.
【经典寓言】青蛙很想看看大海的样子,于是问见多识广的苍鹰怎样才能看见海。苍鹰说:"这很容易,只要你登上前面那座高山,就能看见海。""天哪,那么高的山!"青蛙吓得吸了一口冷气,"我既没有  相似文献   

13.
“三湘”泛指湖南全省,一般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关于三湘的源由,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说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总名“三湘”;一说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 陶澍不同意上述两者说法。他认为湘江下游有数十条支流,蒸水是细流,其他如  相似文献   

14.
问题解答     
问:谁是汀泗桥之战北伐军的带路人?答:很多历史书上记载,举世闻名的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汀泗桥之战,北伐军在正面强攻不下的情况下,由当地一位农民带路,绕道塔脑山后面,最后前后夹击而取胜。 这个农民是谁?目前社会上流传几种说法。有的说,这位农民是北伐军中一位汀泗桥籍的连长;有的说是汀泗桥街上一位搬运工人;有的说是汀泗桥附近一位姓江的个子不高的农民;还有的说是一位赌博输了的人;有的说是咸宁籍的农民;有的说是附近蒲圻籍的人等等。其实以上几种说法,都是一种猜测和估计,并没有真凭实据。 本人是原汀泗区花纹乡人,在原咸宁县第七中学即汀泗中学读过书,也曾在汀泗桥公社、汀泗区和汀泗镇任过秘书,常委宣传干事,后调任贺胜桥镇党委宣传委员、分管文教工作。对此,我作了许许多多的走访调查,最后确认汀泗桥镇聂家村三组汪远福老人是汀泗桥之战北伐军带路人。  相似文献   

15.
前几天听一位青年教师上“时、分的认识”,课上出现了这样一道填空题:钟面上有( )个数。当时,学生的回答很合老师的意:“钟面上有12个数。”可是,仔细一想,钟面上真是都有12个数吗?好像并非如此。课后,我问学生:“你们见过的钟面上都有几个数?”这下同学们讨论开了。有的说,我家的挂钟上一个数也没有;有的说妈妈的手表上有6个数,是一  相似文献   

16.
潇水发源考     
多年来,许多资料说潇水发源于宁远九嶷山,这是值得商榷的。《唐诗三百首》对温庭筠《瑶瑟怨》的注释曰:“……宋祝穆始称潇水出九嶷山。今细考之:唯道州北出潇山者为潇水,其下流皆营水故道也。至祝穆所谓出九嶷山者,乃《水经注》之冷水,北合都谿以入营者也。又,零陵蒋本原《山  相似文献   

17.
<正> 这一点在现行的各种教科书中都是一致的。但是在满足此条件时,滴定M的误差有多大,各书就不那么一致了。有的说约0.2%,有的说约1%。前者没有给出证明,后者虽然给出了证明,但笔者认为是很不严格的。笔者赞成第一种说法,现证明如下。  相似文献   

18.
美哉,废黄河     
在普通的中国地图上,有一条淡蓝色的带子飘逸在黄淮大地,那就是几近被人们忘却的“废黄河”。“废黄河”,顾名思义,即废弃了的黄河。看来,它在历史上也曾有过叱咤风云、雷霆万钧的声势。关于它的来历,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当年蒋介石为阻挡日军的进攻,掘开黄河花园口,形成的水流冲决而成的;也有人说,它的历史要追溯到宋代,甚至以前,它是黄河水挟带的泥沙大量淤积形成的“地上河”夺淮而形成的。我没有翻看历史,对它的来历不甚了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这条河曾经和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血脉相连,息息相通。我无法想象当年黄河决堤时…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周日的下午,我校一名男生在美丽的西山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关于他的死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他变异的偏向女性的性格所致;有的说他和同学吵了几句嘴,想不开;也有的说他很孤独,几乎没有什么朋友……但不管怎样,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简单地死去,极大地震惊了全校的老师和学生们。这事也促使我——一名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了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模拟题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些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关于探索"路"的名言警句,曾经给了我们多少勇气与感动。我们每天都要走路,有的平坦,有的坎坷,有的通畅,有的曲折……路,有看得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