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豹尾”种种新闻评论的结尾,通常用来概括全面,表明结论。但,也不一定。前面已经谈到,可以把结论放在头里,它巳经成为一种很受欢迎的开门见山的方法;也可以在正论部分通过论证把结论告诉读者,特别是一些篇幅较短的评论,论点清晰,论证有力,无需另装一条尾巴,再来重复全文的主要内容。但是,这并不是说新闻评论的结尾无足轻重,可以随心所欲,写到哪儿就结到哪儿。历代评论家都反对“多余的尾巴”,也反对草草搁笔,他们都很精心地设计评论的结尾。古人主张文章要有“豹尾”。毛泽东同志的新闻评论的结尾,就很有这种特色。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代文章大家的作品,都很重视开头和结尾,形象化的说法叫“凤头豹尾”。凤头,言其玲珑多姿,华丽多彩,一下子就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豹尾,比喻刚健有力,简洁明快,毫不拖泥带水。新闻要写好导语,把最新、最重要的内容放在前面,这已是众所熟知的规律,但对于写好新闻的结尾,却往往被记者、编辑所忽视,软弱  相似文献   

3.
人云新闻评论是画龙点睛之作。但其睛,有时不在面中,而在尾上。睛是否点好,关系重大。 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中,不重视尾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蛇足”之尾。有尾与无尾,应按评论文章的内容而定,而我们有些作者在文章结束时,不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一个尾。虽为费心,也为“蛇足”之尾,因为有些文章的结论在文章的开头、或在正论部分,通过论证已把结论告诉读者,就不用再安尾巴。特别是篇幅短小的评论,论点较为清晰明了,论证亦严密有力,更应顺其自然,戛然而止。  相似文献   

4.
消息的结尾所不同于其它新闻体裁的结尾的是:消息的“尾”,有的明显,象“豹尾”,有的不明显.象“兔尾”(恕我打个蹩脚的比喻);有的“尾”大而长,有的“尾”则短而小;有的“尾”是在叙述新闻事实清楚、完整后,听其自然,立即收住,这种“尾”在消息写作中占多数。而有的“尾”则是在叙述新闻事实之后,来一句或一段话对新闻事实进行说明、补充、交代,或来一段描述,呼应新闻的开  相似文献   

5.
所谓“猪肚”,是指文章主体部分容量大、条理清的一个形象化比喻。元人乔梦符曾对文章的开头、中段、结尾,作了这样的生动表述:“作乐府亦有法:日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这“六字”要诀,也同样适用新闻作品的写作。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那样精致、俊秀,引人入胜;中段要像“猪肚”那样充实丰满,九曲回肠;结尾要像“豹尾”那样刚劲有力,久久难忘。文章主体,顾名思义是文章的主要部分,核心部分,是对主题内容  相似文献   

6.
大凡好的文章无不讲究开头,也无不重视结尾。因为漂亮的结尾能使文章增添光辉。关于文章结尾,古人有过很多好的看法。有的主张结尾要如“撞钟”,“清音有余”;有的主张要如“豹尾”,“响亮有力”;还有的说应如“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消魂欲绝”,等等,不一而足,这充分说明文章结尾之重要。新闻写作也应如此,美联社特派记者休·A·马利根就说过:“我常常在最后一段下的功夫比在第一段下的功夫大,因为我希望那真正动人的最后一行话将使编辑高抬贵手,不致砍杀我努力的成果。”通常新闻的结尾主要有这样几种写法:  相似文献   

7.
如何落笔破题,写好文章的开头,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元人乔梦符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他从不同角度道出了文章开头的重要作用,这同样适应于新闻评论的开头。新闻评论“凤头”的形象引入艺术,是新闻评论常见的一种开篇方法。就是在评论开篇,或讲故事,或描绘环境,或抒发情感,或引用诗文,由此引入对中心论点的论述。评论作者运用亲身经历或阅听知识,叙家常般娓娓道来,把受  相似文献   

8.
常写评论的同志都有个体会:文章开头难。如何剖析这个难题,是研究评论文章布局时不可忽略的。在上一讲中已经讲到:研究评论的布局,既要研究“内部结构”,又要研究“表现形式”。所谓“表现形式”,包括:开头、展开论证、结尾。也有人叫作引论、正论和结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用“虎头蛇尾”这句话批评某些人办事前紧后松,不能始终如一。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上,也时常出现“虎头蛇尾”这类毛病。有的同志写文章的开头倒很认真,反复琢磨,精雕细刻,但对文章的结尾却很不讲究,甚至根本不去思谋。需要明确认识:如何写好评论文章的结尾,也是研究评论布局这个专题中不可  相似文献   

10.
所谓“猪肚”,是对文章主体部分容量大、条理清的一个形象化比喻。元人乔梦符曾对文章的开头、中段、结尾,作了这样的生动表述:“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那样精致、俊秀,引人入胜;中段要像“猪肚”那样充实、丰满,九曲回肠;结尾要像“豹尾”那样刚劲有力,久久难忘。  相似文献   

11.
空泛议论,空洞说教,是新闻评论的一个毛病。评论要扎实。怎么才能扎实?关键在于要有鲜明的论点。也就是说,评论要有新意,说新话。再问一句:评论怎么去阐明论点呢?这就要有周密的论证,而论证靠材料。由此联想到评论的“嫁接”,把评论同新闻(狭义的新闻,指消息、通讯等报道)“嫁接”,充分运用相关材料、背景材料,把评论写得扎扎实实,有血有肉。读了5月15日经济日报评论员杨尚德的《一个广阔的经济领域——谈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使人更看到评论“嫁接”大有好处。这是一篇论述发展第三产业重要性的评论,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题目。写这个题目,可以强调强调第三产业如何如何重要、第三  相似文献   

12.
结构问题,也就是文章的布局问题。古人说:“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物,是文章的内容,讲的是真知灼见,立意鲜明,论证周密,论据确凿。序,是文章的布局,讲的是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波浪叠起,循序渐进。新闻评论的结构,同新闻通讯不同。新闻通讯的结构可以标新立异,千变万化;新闻评论的结构比较古板,不能随心所欲。一般说来,新闻评论的结构由引论、正论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开头、中间、结尾三个部分。在具体布局时会有一些变化,但不管怎么变,总脱不开这三个部分。所以说,相对来讲,新闻评论的结构比较古板。然而,这绝不是说新闻评论结构无需讲究。相反,正因为新闻  相似文献   

13.
凤头、猪肚、豹尾”是元曲作家乔吉写作的六字真言,陶宗仪把它解释为“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南村辍耕录》)其中,开头和结尾尤其值得讲究。文章起头起得好,才能抓住“眼球”;结尾收得好,才能有回味。所以,明代诗论家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提出:“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新闻的结尾常常被人们忽略。有人甚至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他们的主要理由是:(1)短消息结构极其单纯,无须像麻雀那样五脏俱全。特别是简讯有时只有一两句话,离首即尾,离尾即首,实际上没有结尾。(2)在倒金字塔结构中,材…  相似文献   

14.
“风头、猪肚、豹尾”是元曲作家乔吉写作的六字真言,陶宗仪把它解释为“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南村辍耕录》)其中,开头和结尾尤其值得讲究。文章起头起得好,才能抓住“眼球”;结尾收得好,才能有回味。  相似文献   

15.
结构问题,也就是文章的布局问题。古人说:“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物,是文章的内容,讲的是真知灼见,立意鲜明,论证周密,论据确凿。序,是文章的布局,讲的是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波浪叠起,循序渐进。新闻评论的结构,同新闻通讯不同。新闻通讯的结构可以标新立异,千变万化;新闻评论的结构比较古板,不能随心所欲。一般说来,新闻评论的结构由引论、正论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开头、中间、结尾三个部分。在具体布局时会有一些变化,但不管怎么变,总脱不开这三个部分。所以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评论是由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而引发来的一种新闻体裁,它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方法,专门对时事作出分析,表明作者的意见;有时,某些事实通过评论透露出来,不再专门发消息。作者的意见当然可以“百家争鸣”,但是总要能够自圆其说,从立论、论据到论证和结论,都要言之成理,符合形式逻辑。不然,就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南辕北辙的问题。 最近我看到几篇新闻评论,作者们的主观意图都是好的,但在立论、论证的全面性和论证逻辑上出现明显的漏洞。这几篇文章都将最近发生的事实或其他文章作为阐发自己观点的“引子”。这个“…  相似文献   

17.
选题和立意,确定了一篇评论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接下来就要论证。证明你的论点是正确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议论了。这是一篇新闻评论能不能写好的关键。有时候,选题很有针对性,立意也新,但是论证没有论好,或者是论点没有展开,或者是论据不足,或者是论如乱麻,都不足以服人。这样的评论。仍然不能说是合格的。可惜的是,这种不合格的,本来应该回炉再造的评论,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报纸上。甚至出现在一些颇有影响的大报上。论证的过程是逻辑推理的过程,也是调查研究的过程所谓论证,简单说来,就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用分论点证明总论点,或者用通常的话说,就是摆事实、讲道理;在逻辑学上,则被称为“用已知为真的判断去确认另一个判断的真实性或虚假性的思维过程”。(《普通逻辑学》)新闻评论的论证虽然不同于一般政论文的论证——它是根据新闻所发表的评论。新闻就是评论的论据,一般说来,无需离开新闻再去寻找其他论据,但是,事实上,多数新闻评论不过拿新闻作“由头”,从新闻生发开去议论带有普通性的问题,这类问题仅仅有一个新闻由头并不足以证明,仍然需要用论据,特别是事理论据去加以证明。所以,不管新闻评论有什么特殊性,作为一种议论文体,它的论证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实践中,一种最轻型、很直接、且简便的评论形式,常常出现在一则新闻的落句或收笔处。这种与新闻事实切然不可分割的评论形式,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思维,用概括性语言,对新闻进行评论,从而加深读者对新闻所包涵的深刻意义的理解和接受。不少同行称这种评论形式是新闻言论中的“短匕首”,笔者姑妄把它定为“报尾评论”。“终篇之一刻,临去秋波那一转,未有不令人消魂欲绝者也。”(清·李渔)。报尾评论,就是在文章结束的那“一刹那”,提纲挈领地表达编者或作者对所要报道事物的一种见地、态度或倾向。它的特点在于:形式不拘一格,长短因文而异,手法匠心各具,效果妙趣纷呈。数一数手头搜集的若干篇例,就其功能分类,既有卒章显义,深化报道主旨的;又有补上一笔,显现事物轮廓的;还有有感而发,评论新闻事实的。卒章显义,深化报道主旨——这是应境而出。一则  相似文献   

19.
空泛议论,空洞说教,是新闻评论的一个毛病。评论要扎实。怎么才能扎实?关键在于要有鲜明的论点。也就是说,评论要有新意,说新话。再问一句:评论怎么去阐明论点呢?这就要有周密的论证,而论证靠材料。由此联想到评论的“嫁接”,把评论同新闻(狭义的新闻,指消息、通讯等报道)“嫁接”,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评论的开头与结尾,属于新闻评论的结构问题,它们体现着新闻评论的特殊规律。对于新闻评论开头的特殊规律,人们一般有个说法,叫做“开门见山”。但是,“开门见山”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在具体写作中还会遇到具体的问题:到底把哪一种要素放在最前头?这时,就不能满足于“开门见山”这种简单的写法或规范,而要从更根本的问题中寻找答案:新闻评论的形式有着什么样的特殊规律?它对新闻评论的结构。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