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方静 《宁夏教育》2006,(7):69-70
“探究式学习”源于西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的。其基本模式是: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明确“任务”,通过“探究”、“会话”,完成“意义建构”。探究式学习,以变“教我学”为“我会学”为核心目标,它的教学理论建立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通过学生能动的创造性学习的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实现自主性发展,使自身素质优化。探究式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将这样的学习方式运用于语文教学之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品格的培养也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有思维深度的问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使深度学习真正发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搭建提问支架,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梳理提炼出大问题,以大问题驱动学生展开探究学习,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我习得、主动发展、自能构建和自主展示的舞台。为此,教师可通过“三分式”“四疑式”“五有式”探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善问、会问并能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韦兰珍 《学语文》2005,(2):14-14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不仅是为了传授语文知识,更萤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语文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常常可以看见这样一些不和谐现象:有人口若悬河,有人却呆若木鸡;或是你说你的,我想我的。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值得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关注的。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的理念要求语文教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呢?  相似文献   

5.
马计娜 《成才之路》2014,(20):91-91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应由课堂教学的“主宰”变为“主导”,学生应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自主探究的主人。为使“主人”这一角色得以真正确立,语文教学首先要调动学生参与的主观能动性,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感情,使其愿学、爱学、乐学、会学,这应成为广大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和坚持不懈的追求。而要让学生进入“愿学、爱学、乐学、会学”的境界,就需要发挥情感的激励与调控作用。一、发挥情感对语文学习的动力作用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语文教学活动亦然,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与情感相伴相生、和谐统一的过程,这一过程始终伴随着情感的发生与发展。语文教学应把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差异、满足学生需求,作为教学活动的原则。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内驱力,而这正是《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所倡导的教育思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乃语文教学之灵魂,积极的情感有助于推进学生的认知活动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与学习动力的激发,有助于促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活动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得到思想熏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此可见,情感是语文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和有效开展的动力,如果学生的语文学习染上了积极的情感色彩,那么学习活动就会走向有效与高效;倘若语文教学过程中缺失了情感因素,尽管学生也能学到一些语文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与技巧,但却不能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研究型课外阅读,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外时间,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阅读,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课外阅读方式通常要围绕一个需要探究解决的特定问题展开,所以又称之为“课外专题阅读”。它是指导学生“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有关材料”的有效方法,是实现“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  相似文献   

7.
毕业试卷一启封,教师们就大发感慨:“现在的语文真是没法教了。”有好事者曾作出统计,整张试卷,课本知识仅占30%左右,其余都是活学活用的课外知识,怎能不引起教师们的哗然?由毕业试卷我们又想到“纲要”中也曾多次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就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用好教材教,而不是就教材教,应使教材成为指引学生运用语文能力的导航灯。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学习资源,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8.
王丽丽 《小学生》2011,(2):45-46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开展有效探究学习,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起来。  相似文献   

9.
“探究学习”是新课标中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它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键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巧妙运用有效的方法。我觉得大致可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 一、设疑探究法 “疑”就是问题,问题就是矛盾。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设疑置疑;在学生的头脑中摆设矛盾,激发他们去积极地思考和探究。它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抵达知识彼岸的一种有效方法。 “疑”设得好、设得妙,就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在积极思索探究的过程中,求异创新  相似文献   

11.
路婷 《小学校长》2006,(6):41-42
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目标,思考问题,掌握方法,敞开思路,交流内容,总结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探究式课堂。在未来的社会里,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针对人生的有限性与知识增长的无限性的矛盾而提出来的。怎样使个体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去掌握无限增长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法”本身就包含着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习数学“认识活动的一般方法”。掌握认识数学的一般方法。而“主动探究”正是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8,(99):47-48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为能够得到更理想教学效果,使学生语文水平得以有效提升,语文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对有效学习模式进行应用。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为能够使学生学习效率得以有效提升,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探究式学习模式进行运用,从而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使其更好学习并掌握语文知识,促使其语文综合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3.
胡海 《江西教育》2002,(23):19-19
教育部《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本文所探讨的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综合性学习的方法。研究性学习注重各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运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养成主动进行创造的习惯。它使课内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课堂学习的有效延伸。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先后开展了以“语言误用现象分析”、“诗歌欣赏和创作”为专题的研究性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语言误用现象分析专题…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帮助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大自然以及社会生活中选取学习专题,以探索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真正“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主题学习”背景下,将“读”与“写”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研究读写结合教学法,并不断结合学生的诉求及个性发展需要,从多角度改善教学方法。文中结合作者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研究了在“语文主题学习”背景下,如何将“读”与“写”有效结合起来,以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以来,实现着语文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实践中,“学案导学”成为了很多教师探究实现语文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进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弘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种课堂模式中,“预学”作为  相似文献   

17.
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让学生会学、乐学、善学是教学的最终目的。给学生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究、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是教师的责任。在探究学习中,教师要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抓住语文学习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由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去挖掘学生语文学习的潜力。一、创设情境,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环境”。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主设置学习探究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是有难度的。这就要教师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面向2 1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学,呼唤语文本位的复归,主张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不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本。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使学生在形成语文能力的过程中,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一、…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知识的过程。它是教学双方主动探究、真诚合作、共同解读的过程,也是学习方式、研究意识、探究精神得以培养的过程。《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0.
高萍 《考试周刊》2009,(45):57-58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课程改革将给教师搭建一个学习、探究、展示的平台。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