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最早的铜“投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最早的铜“投壶”三只雄姿威猛强劲的矮足独角犀,背上驼着一件两侧各附有一铺首衔环、遍体饰以生动流畅细线变形山字花纹的平口深腹圆筒(见图)。这件造型别致的三犀足筒形器,是考古工作者于1974在河北平山三汲乡战国时期的中山王墓中出土的。其整个器形古雅厚...  相似文献   

2.
一、青花山水人物瓷觚这件青花山水人物纹瓷觚高38.5厘米,口径18厘米,系清代福建德化窑制品。青花山水人物纹瓷觚造型仿商周青铜觚,呈大撇口,长颈,腹中部鼓凸,底足外撇,器型挺拔,器身上下以凸弦纹上饰如意云头纹相隔,上下分别绘山水人物和瑞兽呈祥图纹饰。  相似文献   

3.
孙艺灵 《收藏界》2010,(2):68-68
一、青花山水人物瓷觚 这件青花山水人物纹瓷觚高38.5厘米,口径18厘米,系清代福建德化窑制品。 青花山水人物纹瓷觚造型仿商周青铜觚,呈大撇口,长颁,腹中部鼓凸,底足外撇,器型挺拔,器身上下以凸弦纹上饰如意云头纹相隔,上下分别绘山水人物和瑞兽呈祥图纹饰。  相似文献   

4.
改之 《收藏》2012,(9):123-125
从紫砂壶诞生的明代开始,紫砂装饰就已出现。紫砂壶"花货"从壶身到壶嘴的多部位皆有采用仿生原理制作的;"光货"与"筋囊器"则是通过立体线条对紫砂进行装饰,此点现今也成为鉴别与考量一把紫砂器物优劣的标准。除了壶体自身的紫砂装饰外,另有几项技术,于外在对古朴、淡雅的紫砂器进行装饰。  相似文献   

5.
《收藏》2008,(9):48-49
金代耀州窑可分为金前期和金后期。金前期以烧制豆青釉和月白釉青瓷为主。器胎灰色或浅灰色,并往往略呈现灰棕色,胎土的颗粒均匀,质地致密,但比典型的宋胎颗粒要大,反映出加工工艺不够精细的特点。金后期以烧姜黄釉青瓷为主,同时兼烧黑釉、酱釉及兔毫、油滴结晶釉瓷。器物多实用器,以碗盘为大宗,还多见碟、盖碗、瓶、壶、罐、灯、盒等器类。器壁比晚宋时期的明显加厚,口唇尤厚。器足由宋代的窄圈足又渐转宽,以圈足内墙外斜为该时期的整体特征。造型趋向浑圆耐用。  相似文献   

6.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钧瓷以其古朴厚重的造型美、光润如玉的乳浊釉效果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千钧万变,意境无穷"的窑变艺术,为世人所倾慕。特别是历代帝王、名人更是对钧瓷推崇备至,遂使其盛名传天下,素有"国之瑰宝"的美誉。图中展示的钧瓷碗为南阳市博物馆藏品,口径23厘米,高9.5厘米,造型饱满,敛口、斜长腹、圈足,俗称宋钧"鸡心碗"。胎呈牙白色,泥质感较强。除圈足墙外,器身满施天蓝色窑变乳浊釉,施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7,(9)
正历代的审美常由王室主导决定,但明代是例外,明代文人的社会地位较高,他们的文化生活对社会造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桂林漆器兴盛于明代中叶,在中国漆器漫长而繁杂的工艺传承史中,是唯一始终围绕文人用具作为主导方向的漆器。桂林漆器以小巧玲珑见长,文气郁郁,由于胎体取自天然物,具有千器不同的特点,主要制作文房器物及精巧的酒水器。  相似文献   

8.
邱向军 《收藏》2012,(10):82-87
造型特征 康熙青花瓷造型丰富多彩,器物种类之多、器型之繁杂冠于有清一朝。其造型也分琢器和圆器两大类,器物的名称根据其用途、器型变化、时代的更迭而有不同的命名。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云:“古人制器载酒,用以飨神。牺尊、象尊,导源至远,此尊之权舆也。尊一变而为瓶,用以插花、清供,殆缘后起。  相似文献   

9.
《收藏》2020,(6)
正侯母壶是1977年3月至1978年10月曲阜鲁国故城考古发掘中出土的一件西周青铜重器(图1)。该器略呈卵形,平口直领,圈足,两侧有四系,上两系作兽首衔环形,壶身纹饰分四区,最上饰夔纹,次为三角纹,再次象鼻纹,下饰三角纹,圈足饰垂鳞纹,盖作蟠龙形,盖沿两侧各一系,盖沿和壶领有对铭,各一圈十五字:"侯母乍侯父戎壶,用征行,用求福无疆"。根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该器通高39厘米,口径10.2厘米,腹径27厘米,足径19.3厘米,口壁厚0.5厘米,重6.8千克。  相似文献   

10.
明代的龙缸是景德镇御厂制作的一种专供宫廷使用的官窑大缸,一般在器身使用青花绘画龙纹装饰而得名。与其他瓷器制品相比,该类器物器型较大,因此也有“大龙缸”之称。一、龙缸烧制的工艺流程嘉庆时期,蓝浦的《景德镇陶录》中提到明御厂,专门烧制瓷器的只有“龙缸窑”与“青窑”。“龙缸窑”仅烧制龙缸,  相似文献   

11.
改之 《收藏》2012,(5):149-125
从紫砂壶诞生的明代开始,紫砂装饰就已出现。紫砂壶“花货”从壶身到壶嘴的多部位皆有采用仿生原理制作的;“光货”与“筋囊器”则是通过立体线条对紫砂进行装饰,此点现今也成为鉴别与考量一把紫砂器物优劣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鄉宁)方鴞商代晚期酒器,通高41厘米,宽25.1厘米,重9.1千克。器身为长圆形,束颈、鼓腹,口沿上有一对高耸的伞状立柱,四足为三棱锥状,器盖微拱呈弧形,盖上有一立鸟形钮。器身纹饰可分为三段:口沿下饰一周三角蝉纹,颈部饰一周龙纹,腹身饰大兽面纹。器内铸铭文一字。该器器形宏大,纹饰繁缛,铸造精良。  相似文献   

13.
吴斌 《集邮博览》2009,(8):75-75
天鸡作为一种神鸟的传说由来已久,其造型有别于平常所见之鸡,具有吉祥之意。"掐丝珐琅天鸡尊"仿古铜器天鸡尊形制,其具体形象的塑造则在清代乾隆朝才开始成熟。乾隆时期造办处曾以不同的工艺制造天鸡器物,令人耳目一新。这些掐丝珐琅天鸡尊器形优美,形象生动,色彩富丽,  相似文献   

14.
孙艺灵 《收藏界》2010,(9):50-50
这件八仙纹瓷觚高24厘米,口径16厘米,系清代福建德化窑制品。 八仙纹瓷觚造型仿商周铜觚,呈大撇口,长颈,腹中部鼓凸,底足外撇,器形挺拔,器身以八卦下饰如意纹相隔,上下分别堆雕八仙和梅花图纹饰。"八仙"乃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位神仙,传说他们是由凡人学道而成仙的,  相似文献   

15.
正明代以后,瓷器、紫砂器大兴于世,锡壶造型仿而行之,获得大发展。特别是入清后,一方面,文人锡壶承明代余绪,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另一方面,民间日用锡制品造型也获得充分的自由。清代初期至中期,文人锡器备受士绅阶层青睐,涌现出不少具有高度艺术修养的锡器工艺大师和锡作高手。他们在锡壶制作工艺、材料、装饰等方面都有一些崭新的突破,制作了一批独具创意的锡器精品。  相似文献   

16.
索系兵器     
索系兵器是以绳索或以铁链扣系的一种兵器,其用法为手执索链的一端,用力将另一端所系之器掷出击人或钩人。它的作用介于短兵和远射器之间,可以抛掷击远,亦可缩短以击近身之敌。索系兵器起源甚早,而明代用之颇多,不但步卒、骑兵均曾用之,且为出海远去之明代海军所用,以做舟上作战及登陆后抛击土人之特种兵  相似文献   

17.
高学训 《收藏界》2015,(3):54-55
笔者早年收藏品中,有一洪洲窑器物,为一西晋青瓷褐彩羊形器(见图)。器长22厘米,高17厘米。造型为一立式犄角公羊。羊体颀长、圆润,有三道双圈弧线纹,羊两颊饱满,长须下垂,神态安祥,抿口敛神,两耳竖起贴于脑侧,两眼炯炯有神,双犄卷曲,羊体上身有一圆形孔口,内空。羊体全器施青黄釉,犄角、眼、尾等处均施褐彩。全器造型比例准确,线条优美,尤头部刻划极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8,(12)
正明清时期,德化窑白瓷极富地方特色,以"象牙白"声名远播,不仅深受国内人们的喜爱,还畅销海外,被誉为"中国白"。北京艺术博物馆藏明清时期德化窑白瓷,造型丰富,制作精美,具有重要的资料研究价值。现结合窑址考古发掘新资料及器物类型学研究方法,解析如下。形制各样的杯、碗德化窑白瓷杯、碗类器物,形制各样,有仿犀角形杯、椭圆形杯、圆口杯、八角杯、花口杯、乳足杯、公道杯及荷叶形高足碗等。其中,仿犀角形杯(图1),主要有平底龙虎杯与尖底山岩杯两种。龙虎杯因杯身贴塑龙虎纹而得名,另因还贴塑鹤、鹿、梅花等纹,故也称梅鹿杯。山岩杯造型为椭圆状,敞口,瘦腹,尖底,因似岩石形状而得名(图2)。  相似文献   

19.
聂胜  宋康年 《收藏界》2012,(4):59-59
面前呈现的这件粉彩无双谱人物壮罐,尽管是民国时仿明清的器物,但其造型奇特,制作精细,釉润色美,特别是罐上的人物绘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富有较为深邃的人文底蕴,颇有一种耐人寻味之感。该罐通高31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13厘米。直口,短颈,折肩,筒腹,腹下内折,直圈足。罐盖呈将军帽形,上有宝珠钮,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2,(11):114-118
藏于加拿大博物馆的一尊三彩罗汉像,据化验显示,头部是明代之物而身体是宋辽时代的。对此电视片解释为明代重新修理的结果,实为大谬。三彩工艺不复杂,完全可以重新塑,不可能只烧个头像接上。实际上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罗汉像头部也是明代的。移花接木,都是清末民初古玩商玩的把戏。现在波士顿美术馆又重新创作了一个头部接上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