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仁政”是孟子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的政治理想。“民本思想”是其仁政学说的核心。孟子不光从仁政的含义中透视“民本思想”,而且还从“人性善”的理论高度解决了“民本思想”的逻辑前提,并提出了“保民”与“尊民”的仁政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2.
人性论自孟子之后,趋向于从伦理道德的层面进行判断,这其中,儒家往往怀揣着一种道德人文情怀,坚信人性本善。在孟子看来,先天的良善本心形成理想人格,理想人格构成理想社会。孟子言天,也往往指的是义理之天,将人性之善归源于天,即为此找到了依据,又增强了性善论的确定性。而孟子其“仁政”的本质即为民本。  相似文献   

3.
孟子的仁政理论是以其性善说和民本思想为基础和前提的。性善说是仁政的理论基础。民本思想是仁政的思想前提。对于怎样才算行仁政,如何实施仁政,孟子提出如下理论:制民之产嫩民以德,与民同乐,尊贤使能,仁者无敌。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法律思想精华的民本思想,其内容包括以民为本和民之所本两个方面。民本思想建构的理论基础是民由天生,民天相通。君要以民为本,爱民、保民,否则,民既可以通过“国人决”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又可以被动地“暴君放伐”。由于先辈们往往只对人(暴君)不对制度,从未怀疑过制度的合理性,所以走不出新旧王朝轮回的老路。只有民个体权利意识增强,主体性充分发挥,才能实现民权向民主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杜甫作为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同时也作为古代士大夫阶层中的一员,他的一生始终抱着"兼善天下"的济世情怀和积极进取、刚健有为的入世态度,来努力地追求着自己"治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人生理想。虽然杜甫始终没有居于庙堂之高,现实也始终没给他一个"济世扬名"的机会,但是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通过诗歌这一有力武器,不论"穷"、"达",始终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孜孜以求的在阐述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以儒家的"仁政"和"民本"思想为标准,来揭露社会的弊端,批判时代的黑暗。  相似文献   

6.
民本岳阳理念是一级地方党委、政府对中央大政方针的创造性执行思路,是关于执政与发展的科学理念。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岳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程度,也将最终决定“民本岳阳”这一发展和执政理念在岳阳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民本岳阳建设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以民为本、协调发展、体制创新、教育优先,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来谋划和运作,早日实现“民生殷实”的“强市目标”。  相似文献   

7.
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仁"学思想,将之从道德原则发展为实行王道政治理想的仁政.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以性善论为理论基础,以保障民生为核心,以推行教化为归宿.在皇权专制的传统社会中,孟子的仁政思想具有批判暴政、维护民生的积极意义,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家批判专制主义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
以民为本、为民谋利,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体现;民本思想、民生关爱,是十七大报告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民本思想以封建君主专制为前提,民本与群治构咸了二重性主体的矛盾;引冲山的民生主义突破了这一困境,抨人民确立为真正的价值主体;民生与民本思想又有着诸方面的同与异,在对二者的比较中,我们看到了民生主义的革命性与进步性。而在进一步的反思中,我们叉会发现民生主义本身所蕴舍的不足。它将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中的一块活化石而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0.
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学,第一次提出“仁政”,并发展成一个完整的封建政治哲学思想体系。孟子的”仁政”思想内涵丰富、影响深远,今天我们批判地吸收和继承这一思想的合理内核,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民生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时期加快民生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社会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新理念和新思想。社会建设的重点是改善民生。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息息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离不开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洪秀全的民生思想是对传统民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内容主要包括:经济上的公有思想、政治上的平等思想和文化上的大同思想三方面。他最大的贡献是颁布了一部含有丰富民生思想的制度安排——《天朝田亩制度》,在该制度的引导下,洪秀全尝试了许多有关民生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丰富与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一方面,它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意蕴,其民生思想的核心是“保民”,“爱民”.同时,毛泽东民生思想是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的实践形成的.既在“革命”中践行“民生”,又把“民生”的履行作为“革命”胜利的先决条件,进而达到“革命”与“民生”目标的融合与实现.毛泽东民生思想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关怀的一面,又体现出与时俱进,超越前人的一面.因此,深入研究毛泽东民生思想,对于我们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非常关注民生问题,如何改善民生是贯穿他一生的思考主题之一。李大钊的民生思想经历了从传统思想影响下对民生的关注,到主张资本主义民主政体下用国家政策改善民生,再到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彻底改革民生的转变历程,发生了根本质变。这种质变体现于关注范畴、主客体转变及解决途径等方面。李大钊民生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民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于人的研究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心,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直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公开问世,马克思从未放弃对现实的人的研究。民生问题归根到底是关于人的问题,是关于人的生活、生计问题。从马克思人学的角度分析民生问题,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现实层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邓小平经济建设思想的分析,总结概括出了邓小平的民生经济观及其实践的四个主要内容: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关注"农村、农民、农业",加强涉农民生工程服务;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三步走"的伟大战略,逐步解决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8.
廖仲恺晚年对中国的民生问题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如旧中国的民生问题是阶级压迫的结果,扫除政治障碍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社会主义是解决中国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农民的地权是民生问题的根本,民生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农工群众自己等。这些思想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对民生问题的思考、有关论述以及践行蕴含了极为丰富的民生思想。尽管这一思想是以后才明确丰富起来的,但在中央苏区时期就显出其雏形。它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理论和实践渊源: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为历史之源;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之源;以科学总结我国革命斗争经验为实践之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