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难忘胡绳     
我对胡绳素有敬意,因为在解放初期,就读过他写的<帝国主义和中国政治>以及<理性和自由>两本书,他那渊博的知识、流畅的文字和严谨的态度,使我受到很多教益.但是我们始终没有见过面,更没有书信往来.  相似文献   

2.
吴晓明 《广西教育》2005,(9C):29-29
为了养家,聂华苓在台北参加了雷震主编的《自由中国》半月刊的工作。在雷震的关怀下成为该刊的文艺编辑。当时《自由中国》的发行人是胡适,主持人是雷震。  相似文献   

3.
自由与约束     
<正>率中国作家代表团出席柏林世界文化宫举办的第二届华文学研讨会,参加会议的除了德国作家,还有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几位海外华人作家。一位生活在境外、读过几本马克思哲学著作的作家问我:"你在大陆的生活自由不自由?"我回答说:"既自由又不自由。"他又问:"为什么?"我说:"自由与约束是双胞胎,在社会生活中,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这位朋友好像不太理解我的话,摇摇头,表示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4.
我有一本<契诃夫手记>(1983年浙江文艺出版).我20出头就拥有了它,它跟随我多年了.书的封面上有一张契诃夫像,耳光深沉,一看就是一个极具正义感的人.可是多年来,他那架子眼镜是如何戴在脸上,我一直搞不明白.然而这并不妨碍他对我的影响--主要是观察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养家,聂华苓在台北参加了雷震主编的《自由中国》半月刊的工作。在雷震的关怀下成为该刊的文艺编辑。当时《自由中国》的发行人是胡适,主持人是雷震。1952年,胡适要从美国到台湾。到的那天,为了欢迎胡适的到来,雷震要年轻的聂华苓代表大家到机场向胡适献花,她极大的不愿意。因为胡适因《自由中国》上的一篇《政府不可诱民入罪》的社论,而辞去了发行人的名义。这明里是“抗议”政府,实则是“摆脱”杂志。她对胡适借在《自由中国》与统治势力冲突的时候摆脱杂志的事,颇有看法。聂华苓说“:这是胡适先生的一箭双雕之功。”为了避免见面说话…  相似文献   

6.
文如其人     
就像以前得到<不跪着教书>、<前方是什么>一样,<致青年教师>一书,我几乎也是一口气读完的.在忙碌工作的间隙,在万籁俱寂的夜晚,读着它,就像是在听吴非先生讲一个个听来有趣又令人百转千回、反复咀嚼的小故事.掩卷深思,那语重心长的话语,不仅仅抒写了他几十年的教育心得,也不仅仅是在向教育同行倾诉心曲,而是更真切地传达出他对中国教育的一腔热爱和理想啊! 吴非先生在书中说:不能疏忽教育细节.  相似文献   

7.
采访庄则栋     
一 说不清采访庄则栋的念头是突然冒出来的,还是酝酿已久了. 那是1983年秋天,我在老同学黄伟康家里作客.伟康是<体育报>记者.我也在报社工作,但我们两人对新闻工作的态度很不相同.伟康从小喜欢体育,对于体育的知识具有专家的水平和专家也难以具备的惊人的记忆力.他毛遂自荐,居然一下子从<戏剧报>调进了<体育报>,自然对新闻很有兴趣.我虽在报社,却一直对新闻工作"敬而远之".所以,每次见面,我总鼓动他搞点文学.  相似文献   

8.
<正>01金席玉宴,比不上那一碗粗淡随着年岁渐长,与故人重逢,总免不了要感慨一番。这日路过杭州,邀当初的同窗子宁西子湖畔一聚,席间不免多次慨叹恰同学少年,一晃物是人非。他笑笑,夹了一块西湖醉鱼放入口中,眯着眼,陷入回忆。我问他在想什么,他不好意思地摆摆手,道了句不说也罢。在我的几番逼迫下,他终于道出,这些年各地奔波,吃过各式或昂贵或精致的菜肴,然这一切,竟不及儿时的一碗家乡凉皮。我愣了一下,忽地记起,子宁是陕西汉中人。  相似文献   

9.
追声与寻途     
<正>我向往他无边自由,如飞鸟浮游青空。——题记"先休息两年吧,好好学习。"他摸摸我的头,笑容温和而耐心。他转身往走廊深处走去,风衣的一角带起一阵冷风。我注视着他的背影,全身上下无一处不妥帖整洁,乌黑的头发顺从地垂在脸侧,一如他的人,温柔而疏离。黑色的皮鞋在木地板上敲击出清脆的轻响,他的手指跟随着这节奏不断起伏,我认出那或许是巴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从事小学教育22年,当了10年的班主任。曾有人问我,"从事同一项工作这么多年,会觉得烦吗?想换工作吗?""不。"我回答。他不解,"天天和孩子在一起,多累呀,多烦呀!"我轻轻一笑,那是因为他没有经历过,他无法体验到那种生活。和孩子在一起,那是多么快乐和幸福的事情!孩子用他们的真心,用他们的童真,妆点着我的生活,快乐着我的日子……因为爱,享受工作的快乐1989年7月,我师范毕业后,就怀着一颗赤诚的心步入课堂,  相似文献   

11.
行板如歌     
柴可夫斯基好像一直生活在我的心里.他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 他之容易接受,是由于他的流畅的旋律与洋溢的感情和才华. 他的一些舞曲与小品是那样行云流水,清新自然.纯洁明丽而又如醉如痴.多彩多姿.比如<花的圆舞曲>,比如<天鹅湖>,比如钢琴套曲<四季>,比如小提琴曲<旋律>,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浑如天成,了无痕迹.它们令人愉悦向往光明,热爱牛命.他是一个赋予生命以优美的旋律与节奏的作曲家.没有他,人生将减少多少色彩与欢乐!  相似文献   

12.
生平简介 姓名:张艺谋 曾用名:张诒谋 出生年月:1951年11月14日 简介:出生于西安的张艺谋在农村插过队、当过国棉厂工人,1978年,他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1982年毕业,和陈凯歌、田壮壮等一起成就了"中国电影第五代".从1984年担任<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的摄影,到1987年出任导演开始和巩俐的七年"黄金搭档",推出<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影片,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他导演的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使得章子怡由此走上坦荡星途;而随后执导的<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商业大片都创下了不俗票房.  相似文献   

13.
<正>"自由本身便可治愈孩子的多数不良行为,不过那必须是真正的自由,不是放纵的自由,也不是感情用事的自由。"——《夏山学校》闲暇之余,我阅读了尼尔的作品《夏山学校》,那墨香与智慧之香时时氤氲在我脑海。尼尔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所创办的学校是现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学校,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因材施教的典范",充满了无穷的活力。书中的"自由"是真诚的,"爱"是真心的。孩子的人性得以尊  相似文献   

14.
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阐述了他关于自由的思想.自由在康德哲学中有先验的自由和实践的自由两种含义.自由是道德法则的存在基础.道德法则是自由的认识条件,实践自由的根本规定是意志自律,自由是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的联结点.  相似文献   

15.
品读     
<正>我们要无条件地积极关注、接受孩子人格中的所有方面,在这种条件下,孩子就会觉得不需要去隐藏那部分不被父母认可的自我,他们就可以自由地体验全部的自我,自由地把错误和弱点都纳入自己的自我概念中,自由地体验全部生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多数人是在有条件的积极关注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逐渐懂得,只有做父母想让他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辍学谋生,在任剧院杂役和雇佣演员的经历中写出了<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成为世界文豪;只读了两年书的高尔基从"鞋店"走来,<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震动了世界;贾平凹植根高原黄土,成为中国新时期引人注目的作家.他们之所以写出如此佳作,得益于丰富生活阅历.  相似文献   

17.
黑鹤,在我看来,是近几年大陆儿童文坛涌现出的一个最优秀的动物小说作家.第一次注意到这个名字,是2001年,我读到了他的短篇动物小说<额尔古纳河的母狼>,这篇作品洋溢着宛如屠格涅夫<猎人笔记>般的纯净、优美的迷人气息.他那细腻而又开阔的文笔.使他既能细致到去触摸一缕炊烟的形态,也能呈现大草原那空阔、广袤的面貌,加上他对动物世界熟极的描绘,使得他的动物小说一出手就显示出卓然不凡的艺术品质,让人过目难忘.  相似文献   

18.
编辑部的话     
史铁生先生走了,他的人生定格在2010年12月31日…… 身后是他一百多万字的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务虚笔记>、<病隙碎笔>等,千百万师生通过<合欢树>、<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走进他的精神世界,感受他与命运不屈的抗争,领悟他对人生和生命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19.
<安妮日记>,这部震动了世界,触动了人心的伟大日记,让人们永远记住了生活在孤独和恐惧中的14岁少女那鲜活的形象,记住了她对生、对自由的渴盼和对和平的向往.  相似文献   

20.
参加1981年版<鲁迅全集>注释时,我还刚到而立之年,刚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门.记得就是在借调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的 1978年秋,我在灯市口中国书店门市部见到一大批回忆和研究鲁迅的旧书,包括台静农编<关于鲁迅及其著作>、李长之著<鲁迅批判>、含沙(王志之)著<鲁迅印象记>、孙伏园著<鲁迅先生二三事>、许寿裳著<鲁迅的思想与生活>等等,都是书品完好的初版本或再版本,于我的研究工作不可或缺,价又低廉,就毫不犹豫全部买下.我的淘旧书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