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沂蒙根据地的减租减息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40年初至1942年4月为减租减息运动初步开展阶段;1942年5月至1943年9月为运动深入发展阶段;1943年10月至1945年8月为查减运动全面展开阶段。沂蒙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运动的深入开展,使党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也对沂蒙精神的形成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成立了统一的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了各级抗日政府。1940年,山东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减租减息运动经历了政策宣传、全面实施和查减巩固三个阶段,推动了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邢台学院学报》2019,(2):100-103
抗战时期,在日本毒化政策影响下,皖江地区烟毒泛滥成灾,人民深受其害。皖江抗日根据地建立后,根据地政府坚持推行禁烟政策,广为宣传,颁布法令,厉行惩处。皖江抗日根据地的禁烟运动,不仅成果显著,也为新中国建立初期彻底解决烟毒之患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4.
群众运动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众路线作为中共的基本路线,同样被运用到减租减息运动中。运用阶级斗争理论,深入群众之中,进行“谁养活谁”的思想教育,尽量启发农民的自觉,是中共发动、组织群众运动的重要环节。山东抗日根据地推行减租减息政策的实践证明,减租减息与群众运动相辅相成,二者互为促进,相互影响。群众对中共的坚决拥护,正是中共推行减租减息政策最宝贵的收获和经验。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由此获得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被运动起来的群众常有过火行为,因此减租减息群众运动又存在严重的“左”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金融工作是维持抗日根据地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为坚持敌后斗争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皖江抗日根据地为了发展生产、保证抗日军民物资需求和维护群众利益,实行了一整套卓有成效的金融政策,与敌展开经济斗争,发行了货币,稳定了金融。皖江抗日根据地的金融工作是被历史证明行之有效的,为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减租减息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关于土地问题的基本主张和基本政策。本文着重探讨了这一政策提出的客观依据和主观思考,考察了这一政策的贯彻实施情况,分析了这一政策的性质与特点,以及对于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战最后胜利的重大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社会博弈论的方法分析华北抗日根据地农民与地主在减租减息中的互动关系.抗战时期,根据地的租赁关系,是在中共的强力介入下,农民与地主双方利益博弈的产物.农民与地主在实际历史过程中处于高度互动关联状态,农民实践减租减息的积极性和地主对农民减租减息要求的认同与否,因时空不同而异,也会随着时局变化而起落不定.在减租减息中,中共起着发动者和调和者的作用,既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又维护了与地主阶级结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8.
苏中抗日根据地地处华中抗日斗争最前沿.苏中区党委、行署在复杂险恶的斗争环境下,领导苏中抗日军民对敌伪展开经济斗争.苏中区经济建设,以农业为重点,坚决推进减租减息,并初步构建起统筹统支的正规化财政体系.  相似文献   

9.
晋冀鲁豫边区各地土地集中趋势日益明显,封建剥削依然沉重,存在着减租的迫切性和实践空间。边区各战略区结合本区实际,在维护统一战线的原则下,确定减租具体政策。减租运动对边区土地关系的变动产生了积极影响。地主的土地占有比重显著下降,中农、贫农的土地占有显著增加,农业生产率相应提高。但是,由于减租斗争对地主阶级采取的是经济手段的削弱,所以土地占有状况仍然不乐观,有待通过更深入的土地改革获得实质性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皖江抗日根据地的教育事业是在战争年代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创建、发展起来的,它不但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而且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了各种人才,更为重要的是,它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改革仍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曾希圣等领导的新四军七师和开创的皖江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抗战和建国培养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的干部和人才,壮大了抗日骨干力量,激发了群众参加抗日战争和建设根据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皖江抗日根据地利用自身的优势,采取了行之有效的财经政策,使工农业生产增加,疏通了商业贸易渠道,整顿了金融,制定了合理的税收政策,使皖江区的财经工作在华中各抗日根据地中最为出色.  相似文献   

13.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东渡黄河、参加抗战.为了动员占根据地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抗战、支持抗战,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冬学运动.文章试图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抗日根据地这一典型地区开展的冬学运动梳理和研究,就其教育组织、特点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能对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发动的农民教育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以利于吸取我党在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农村地区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组织农民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当前的农民教育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文艺工作,其乡村文艺建设的成功实践对于动员敌后抗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教育的创新,既把根据地教育的特殊性和教育的一般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又把教育为抗战服务的宗旨深入地贯彻到实践中去。坚持教育政策的创新、对象的创新、理念的创新、内容的创新、办学方式的创新,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开展的以干部教育为主的成人教育.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但领导中国人民在政治、军事上取得了中国革命的巨大成功,而且在成人干部教育的普及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并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中共在重构华北根据地的妇女生活进而解放妇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妇女解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华北乡村妇女的命运,妇女被解放并成为中国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有力地冲击了乡村社会原有的家庭格局和传统的两性关系,加速了乡村社会封建秩序的瓦解进程。与此同时,妇女解放政策在贯彻实施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乡村社会传统的抵制和阻碍,中共政权的宏观政策适时地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妇女解放政策和乡村社会传统之间呈现出多重互动、上下交错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一、经济困难出现的原因及状况 1941年至194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遇到了严惩困难。从1940年开始,日本侵略军加紧了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的“治安强化运动”和“清乡运动”,多次进行残酷的扫荡。国民党顽固派也掀起一次次反共高潮,包围和封锁各根据地。在这种形势下,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大为缩小,人口由1亿降到5000千万,八路军和新四军也由50万减少到30万。再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使根据地军民缺吃少穿,处于极度困难的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