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指出,自从资本主义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以来,各个民族或国家,在各方面都日益联成为一体,参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任何民族或国家要解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必须将自己置于世界历史的整体中去考虑。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这一理论。从而科学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论“世界历史”王连喜“世界历史”观念是黑格尔首次在《历史哲学》一书中提出并加以系统论述的。黑格尔以敏锐的洞察力“对历史作总体的思考”,较为深远地预见了近代以来世界日趋一体化的特征。这一划时代的观念成为马克思创立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直接理论前...  相似文献   

3.
世界历史是特指各民族、国家通过普遍交往,进入全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状态使世界整体化以来的历史;世界历史的内容是由不同地区、民族和国家的具体历史组成,只有通过科学的历史分期把纷繁复杂的内容划分为合理的阶段,才可以更深刻认识和探讨世界历史的内涵,来反映整个人类的总体历史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4.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语,1983年),这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方向。历史教育要“面向世界”,意味着必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5.
歌德第一个明确提出“世界文学”和“民族文学”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将这一概念引入他们的文艺理论思想体系,科学地揭示出“世界文学”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准确地阐明了文学发展过程中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相互依存、互为作用的整体能动效应关系。在当今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中,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文学”和“民族文学”的论说,赋予我们更为开阔宏放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学习札记齐康人类历史最初并不具有世界性。最初的人类历史,即人类局部历史(民族历史和地区历史)在突破自身狭隘性后,才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历史的,这就是“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观就是对这一转变过程的必然性和规律性的理...  相似文献   

7.
世界历史观念不仅与民族文化反省密切相连,更直接影响着该国民的自我定位及前瞻未来的方向与行动力。明治时代,日本人的世界历史观念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一是以“万国史为世界史”;二是“以欧洲史为世界史”;三是通过“东洋史的构建”,赋予世界历史观念新的内涵。在前两个阶段中,日本人侧重民族文化反省及进取精神;后一阶段则表明日本企图在亚洲及世界国际关系格局中为自己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8.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站在德国以外的立场上”批判黑格尔派的民族偏狭性与地域局限性,遵循“符合现实生活的考察方法”科学地揭示“历史成为世界历史”的内在机理,实现“世界历史”思想的重大变革。马克思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深入分析世界普遍交往中的资本逻辑、秩序危机、自由实现、无产阶级革命、跨越论等时代前沿问题,在拓展唯物史观的问题视阈和理论空间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世界历史发展的辩证图景。面向当今“一体化的世界”及其百年大变局,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坚持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  相似文献   

9.
“世界历史”理论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是立足于“世界历史”的高度,运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广阔的新视野、新方法,分析研究处在“世界历史”下的中国国情,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第一次科学和系统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清王朝“天朝大国”、“华夏中央”的心态,是根深蒂固的“天下”观念的反映,这造成了清王朝的蒙昧无知、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导致了国家和民族的危亡。而以魏源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掀起了一股打破“天朝大国”、“华夏中央”旧观念和“睁眼看世界”的新潮流。魏源作为最主要的代表,他面向世界,研究世界,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光辉思想。他的这种世界意识,是具有近代意义的新的思想意识形态,有非凡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