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理念,收集整理了众多的课外资料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倾向,比如在各类公开课、示范课的课堂上,教师为了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创设新颖的课堂结构,往往过多地采用了教材以外的材料,而忽视了对教材资源的利用,有的甚至完全抛开了教材,这样的课堂虽然气氛不错,但实质效果不一定好。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通过道德践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所谓有效的学习资源就是指在教学中能够促使每个学生都能释放生命活力、追求个性张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学习的学习载体。笔者认为,教材依然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的根本,它有形式多样的活动,有主题探究活动、话题讨论、角色表演、调查表填写等,教师如能合理地选择和重组教材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小学品德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品德课程的管理和提高品德科教学实效,是当前摆在学校领导和每位品德课程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总结了我校品德课程十年课改的实践经验,探索出提高品德课程教学实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小学品德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品德课程的管理和提高品德科教学实效,是当前摆在学校领导和每位品德课程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总结了我校品德课程十年课改的实践经验,探索出提高品德课程教学实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可见,拓展课程资源,拓宽教学的形式与渠道,构建开放性、动态的教学体系,使品德课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活用教材资源,唤起学生感知教材是实现课标的重要体现依据,  相似文献   

5.
周新 《教学月刊》2008,(5):18-19
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初中正处青少年身体的发育期,更是其世界观快速成长的关键期。因此,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及其重要。进入21世纪,世界变化发展迅速,面对变化万千的物质世界,如何更好地联系社会,拓展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已成思想品德课教学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文章就合理运用教科书和课程标准作为切入,就发挥教师和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作用切入,浅要论述校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而探索《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的运用和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老师教而学生跟着学,虽然师生都做出了努力,由于学生的主动性没有真正被调动起来,学生潜力也得不到充分发挥。直接影响学习的有效性。新的课程理念是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教师也会及时地转变观念和习惯做法,构建先学后导的有效教学观。但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总有一些让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和枯燥乏味的内容,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我们尝试利用生物图表来帮助同学们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解析原理,归纳总结,为有效课堂再添实效。教师利用课本及资料上现有的图例,同时开发自做一些适应课时的各种生物图,有效引导学生走进神奇的生物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留白,使之成为引发和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载体,从而构建有效的品德课堂。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韦东平 《考试周刊》2013,(93):117-117
<正>竹竿舞是我国少数民族的特色运动项目,具有节奏欢快、动作优美等特点,有极高的健身价值。现今有很多学校都把竹竿舞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利用,竹竿舞深受广大师生喜爱。但是竹竿舞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小学生对动作的掌握和节奏的把握缺乏足够的体能基础。如何提高竹竿舞教学的实效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运用分层教学可以有效强化竹竿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要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现代教育将多媒体设备应用于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把道德行为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化成了一幅幅声形并茂的生动画面展现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促进了学生确定道德自我发展目标,并产生了内化,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积极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它融合了社会、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法学以及哲学和伦理道德等多学科知识。使“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立足课程标准.采用丰富的、直观的、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第28条指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根据教学需要,可利用学生的经验、兴趣等生活资源;利用学校、学生家庭、社区中的各种物质设施资源;利用学校周围的社会教育机  相似文献   

14.
曹俊生 《中学理科》2006,(12):42-42
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把科学探究作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列入新课程.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亲历成功的体验.但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使用旧版本教材多年的教师大都感到有一定的难度.本人就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及如何提高物理探究教学实效作如下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板书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有计划地写在黑板的文字、符号、图表等,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媒体。科学的板书设计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然而,在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的今天,板书这一传统教学媒体的功能却被弱化,这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所以,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有必要重新审视板书的功能。一、板书的指引性功能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看作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小学品德)指出:品德培养要回归生活。这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作为。这不仅是因为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需要在生活中养成,在生活中体现,是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而且还因为学生最终是要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各生活,培养这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也还是为他的生活服务。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新的品德课程不仅要从德育知识体系更要从学生的生活层  相似文献   

17.
微观原意是小,顾名思义是从小的方面来观察。随着课改逐步注重向内涵发展,老师们更加重视课堂教学微观操作层面的研究,更加关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一节课中,教师会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特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体验,展开方法、策略的探究,生成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在自主探究、互相研讨、合作交流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取向得到  相似文献   

18.
编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在我们农村学校得到普遍应用。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使枯燥无味的知识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习起来感觉到轻松和愉快。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事物、现象、情景,以前教师总是凭着几张图画和教材,这让学生很难置身于情境当中,很难理解其中的寓意。  相似文献   

20.
陈灵龙 《小学生》2011,(5):26-27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为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应在坚持一般教法的基础上认真做好“五个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