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课堂提问是完成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问什么,怎样问,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教师都必须根据教学目的作出精心安排,做到胸有成竹。比如,《一定要争气》一文,主要写我国已故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两件事,表现了他“一定要争气”的可贵精神。怎样让学生深刻理解他的可贵精神呢?初读时可先向学生提出:课文讲谁要争气?争什么气?怎样争的?结果如何?此举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弄清文章的脉络。然后抓住重点,精心设计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第一件事时,可以先问:  相似文献   

2.
课堂提问是我们进行教学的必要手段.一堂课如果提问得当,不仅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智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四有”新人。因此在备课时,我们一定要精心设计安排提问.一堂课要提哪些问题?怎样提?提问过于浅易,则学生无须动脑,提问过于深奥,则学生无从动脑,提问过于呆板,则学生不愿动脑.由此可见,课堂提问又是一种教学艺术.怎样掌握好这门艺术?一,提问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要针对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提问,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提问.例:教《荷花淀》时,我紧紧围绕人物对话及写景有何特色去提问.人物对话又只围绕“朴实”,写景又只围绕“有生活气息,有地方色彩”这一点提问。这样重点突出,比面面俱到泛泛提问收效大.怎样讲解人物对话“朴实”特点?我采取以下几个步骤提问.A、要同学划出水生夫妻的对话,B、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C、展开讨论,这段对话写得怎么样?(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对话没多大特色,写得平淡)D、大家  相似文献   

3.
怎样使课堂提问达到预期的效果?我觉得除了注意提问内容的启发性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每堂课必须有一定的提问时间。有的教师生怕讲少了,讲粗了,学生不懂,因此反反复复,“满堂灌”,没有提问时间,或是提问时间很少,只能二、三个同学发言。学生理解了多少?接受了多少?教师不得而知。如果有一定的提问时间,教师  相似文献   

4.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就初中历史教学来说,我认为,导入新课应从激发兴趣入手。怎样做到既注意历史科学的严肃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这要根据教材内容、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征和教师的素养,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我体会到,除了常用的回忆旧课、复习提问、交待教学目的、提示重点,难点等方法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学生对故事是感兴趣的。在讲“张衡发明地动仪”之前,我先讲了一个小故事:“仲夏的夜晚,格外寂静,一个小孩躺在奶奶的怀里,手指着天空,嘴里念着:1、2、3、4、5……。奶奶问他:‘你在数什么呀?’小孩答道:‘天上的星星真好玩,我在数星星呢’。‘傻孩子,天上这  相似文献   

5.
每位教师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启发式”,摒 弃“满堂灌”。可在实践中,满堂灌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思想品德课也不例外。这并非是教师想要满堂灌,而是教师不知“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以为课堂上教师多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就是启发式教学,而教师讲就是满堂灌。 由此,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教师应该讲的不讲,还不到提问的时候就提问。如一位教师上《人格比金钱更宝贵》一课时,当板书完课题后,就提问:请你们想一想,人格为什么比金钱更宝贵?由于教师没讲明什么叫“人格”?没有讲清楚“人格”宝贵的道理,以及“人格与金钱”的关系。这样学生怎么能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呢? 诚然,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是属“启发式教学”的范畴,但要分清楚的是:提问是否适时、适度,所提问是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否思考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段时间,我对地理课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具体做法可用“三环四扣”四字概括.“三环”,就是“读、讲、练”三个环节;”“四扣”,就是每一个环节都紧扣课文,紧扣课本插图,紧扣地图册,紧扣课后练习.“三环”之间,“三环”和“四扣”之间,既有其阶段性,又相互渗透.读,指导学生读教科书和教学图.教科书和教学图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主要依据.每堂课我都给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读书、读图,使学生熟悉教材.读书、读图不能盲目地、泛泛地读,而是要带着教师设计好的阅读参考题,有计划、有目的地读.设计阅读参考题,要紧扣教材,注意开阔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思维.我在讲《中国地理》下册  相似文献   

7.
提问的艺术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也可借此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达到及时反馈的目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正如有位教育家说:“教学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回答。”那么怎样的提问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谈。一、要想好问什么,什么时间问 1.提问要紧扣课文的重点、难点,而不能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否则学生就会“丈二的金刚——摸不着  相似文献   

8.
每星期我们开设一堂学生提问课,在提问课中(指定某一知识点或者某一章节),教师回答诸多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称之为“记者招待会”,从学生“提问课”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怎样正确地或错误地在思考问题?怎样沿着正确轨道或错误轨道在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哪些疑难之处?通过几年的实践,学生摘录问题已成习惯,提出问题已属必需,学业成绩大有提高,教师把这种答题课看成是发  相似文献   

9.
提问是一种古老的教学方法,也是目前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有人称提问是教师的常规武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直提倡启发式教学,而课堂提问则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形式,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动脑的有效手段。物理特级教师顾长乐女士曾说过:“我备课主要是思考应对学生提问哪些问题,怎样引导他们去想。”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提问技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易于发现学生思维的症结,从而有的放矢,因势利导,保证教学效果;易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相互协作和集体求学的精神。 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  相似文献   

10.
郑志红 《天津教育》2023,(13):153-155
<正>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创新和发明的出现都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以有效的问题引领学生思考,通过以“问”导“思”、以“问”导“学”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深度课堂的构建。所以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材内容,结合小学生的真实思维水平,合理地设置教学问题,以促使学生在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获得思维发展,达成深度学习的教学效果。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原则要点新课改倡导引导学生达成“深度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1.
教给孩子们学习的方法是我们教学中长期探讨、摸索的问题,也是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减负”的研究课题。根据我教学语文的具体做法,任何类型的课文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一,从题入手抓题眼。让学生提出想知道哪些问题,本文又要解决哪些问题。如学习课文《飞机遇险的时候》问学生“从题目上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会说:想知道是谁的飞机遇险?遇到了什么险?当时乘飞机的人害怕吗?结果脱险没有……教师可  相似文献   

12.
[教例简述]在学生充分预习、诵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紧扣“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一句,抓住“高尚”一词进行反复突破,设计了三个问题,牵动对课文的教读。第一个问题:作者赞叹了小蜜蜂的高尚。大家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蜜蜂品质的高尚?  相似文献   

13.
提问是政治课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问题提得好,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如果教师提问远离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会使学生丧失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兴趣;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加思索就能回答,又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那么,究竟应当怎样提问呢?这里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体会。第一,要善于抓住矛盾。矛盾是打开学生思维大门的一把钥匙。有矛盾,才能唤起学生想方设法去解决矛盾。如讲“资本积累”时,我故意引入这样一个矛盾:“有人认  相似文献   

14.
我曾听过这样一堂课,教师自始至终向学生提问题,甚至这堂课该讲什么,也通过学生的口说出来,形成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课后他告诉我他是在尝试进行“问题教学”。 这是问题教学吗?当然不是。 问题教学离不开“问题”,但提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课堂提问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固然,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但教学过程中什么问题什么时候提?问谁?教师希望的答案是什么?学生可能答什么?答错了或离题了如何往回引导?却大有学问,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深思熟虑。 一、明确提问的目的性 目的性亦即针对性,问题提出后要取得什么样的反馈效果,教师应成竹在胸。 1.激励性提问。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学习的动力。如,在比例尺教学之前,先提出“给你一张地图,你能算出我们省会(或首府)到北京的距离有多远吗?”教学最小公倍数之前,提问学生:“谁会找到一个最小的数,它能同时被12、18整除?”再如,教学比例应用题,先提出“怎样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诱导性提问。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提问,诱导学生发现知识的结论。如,讲授“乘法的分配律”时可出示一组等式,要求学生观察讨论:  相似文献   

16.
在讲《一件珍贵的衬衫》时,我考虑到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学的第一篇记叙文,于是就把“明确记叙的要素,明确记叙一件事情要把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在默读课文后思考:1.记叙文有哪些要素?这些要素在课文中是怎样体现的?2.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  相似文献   

17.
一、导入新课,紧扣“奇”字 (一)揭题 1.同学们,归类识字(一)第一课告诉我们安徽省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山,谁知道是哪一座山?(生回答后教师板书:黄山) 2.紧扣课题再提问:“奇石”是什么意思? 3.揭示课题后,提问:“奇石”可不可以换个词来说,怎么说好呢? (二)释题提问:看了课题,同学们,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  相似文献   

18.
课堂提问是通过问题来组织教学的过程,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是学生在"发现"和"探究"中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要根据课程和教材内容的要求,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出发进行科学设计.那么,在备课时应如何设计提问,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应怎样操作呢?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课堂提问是最常用的 ,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之一。提问要讲究艺术 ,要问到“点子”上。教师应怎样选择“点子”来进行提问呢 ?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考虑。一、提问要有明确性一节课只有 4 0分钟 ,在这 4 0分钟里教学一般只能解决一个“中心”问题。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围绕着“中心”问题积极思维。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 ,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如 ,有一位新教师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引入 14 15后提问 :“14 与 15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 ?”有的说 :“都是真分数。”还有些说 :“分子都是 1。”显然 ,这一提问“中心”不明…  相似文献   

20.
数学解题教学是检验知识,运用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重要形式.怎样搞好解题教学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做法.一、以课本为中心,紧扣“双基”教师应注意讲透课本的例题,从“双基”抓起.凡属“双基”问题,都不能放过,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