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近代内蒙古东部地区随着气候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当地的环境的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切最终都在灾害所导致的灾荒中严重的危害到了当地百姓生命财产.本文对近代以来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灾荒以及影响进行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过程中,十分重视灾荒的防治工作,并在科学分析灾荒形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治对策,帮助群众缓解或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也为中国的减灾事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近代的河南是灾荒频发之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对影响河南较大的水旱灾害进行了资料整理和分析研究,取得了包括资料在内的专著10余篇、论文20余篇的可喜成就,但是,由于以往研究多局限于水旱灾害,对与河南关系甚大的蝗灾、疫灾等关注较少,且论述多集中在灾荒状况、原因、影响等基本的描述层次,研究深度不够,因此,无论从研究对象、资料运用和开挖、深化研究等方面仍有进一步展拓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数千年来,中国的自然灾害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双重普遍性。从时间上说,每年都有这样那样、轻重不同的灾害发生,完全风调雨顺的年份不多;从空间上说,没有任何一个省份未曾发生过自然灾害。不闹灾的地区极少。因而灾荒历来是中国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那么在抗日战争时期更是如此,不仅战争本身给国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在此期间所发生的灾荒更加重了国人的苦难。  相似文献   

5.
近代安徽自然灾害极其频繁。在全部救灾主体中,政府居于最关键的地位,扮演最重要的角色。近代官府对安徽灾荒的救治,既有兴修水利、农业推广、植树造林以及储粮备荒、兴办农村合作事业等防灾减灾的措施,也有赈济灾民、蠲免赋税等救灾赈济之举,些措施对保障灾民的生活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出现灾荒食人现象记载达1692县次。在时间分布上有明显不均衡性,明朝出现的频率和强度都远大于清朝。明代中后期,出现灾荒食人最为集中,明末达到顶峰。这种时间分布上的不均衡既有气候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政治方面的因素。在空间分布上区域差异异常明显,北方远重于南方,北方五省占了全国总数的73.93%。这种南北分异既有生态环境的南北差异等因素,也与民风彪悍及个人性格有关。  相似文献   

7.
近代湖南的师范教育起步于维新变法时期,发展于清末时期,发达于民国时期。这种教育文化现象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关键是师范教育为湖南乃至中国培养了大量经世济国的优秀人才和三湘四水的教育骨干。由于独特的地域和历史文化的综合作用,近代师范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出鲜明的特色,主要包括:在经济不发达的内陆省份却有师范教育发达,并呈现多样化,具有超前性;近代湖南师范教育繁盛得益于一大批热心、献身师范教育的教育家群体的涌现;近代湖南师范教育发展具有较强的连续性;近代湖南师范教育与其他省份相比,是最经济的。  相似文献   

8.
徐特立早期在湖南从事教育工作时,积极参与女子教育,主张“妇女解放”,宣扬“效忠祖国”,坚信“女儿智力何曾弱”,提出“强迫入学”,并指出应“注意其特性”开展教学,有着比较丰富的女子教育思想与实践。他曾在梨江高小设立女子班,担任周氏女塾教员,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学校,以及担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为湖南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徐特立早期在湖南从事教育工作时,积极参与女子教育,主张"妇女解放",宣扬"效忠祖国",坚信"女儿智力何曾弱",提出"强迫入学",并指出应"注意其特性"开展教学,有着比较丰富的女子教育思想与实践经验。他曾在梨江高小设立女子班,担任周氏女塾教员,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学校,担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为湖南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对湖南的经济侵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在湖南倾销商品、霸占市场,操纵湖南的财政金融,掠夺湖南的资源,控制湖南的工业和交通,给湖南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使湖南经济呈现出日益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利益及利益分化内涵、实质的再次审视,明确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定时期内产生利益分化的必然性,以及其合理性的基本内涵。这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湖南自清代以来一直是国内粮食主产区,也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供给省份之一。对于湖南这个重要的中国中部粮仓省份相关粮食问题研究,民国以来就备受学术界关注。从文本解读的视角细致地梳理了国内外学界对清代至民国湖南粮食研究的现状、特征及不足。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湖南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党史人物,这些人物又在实践锻炼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群体。这些群体规模之大、影响之广、贡献之巨,是中国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分析学历与知识结构对这些群体成长的影响是本文探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抗战爆发后,为了使湖南的交通与大后方连接,国民政府和湖南省政府大力开发水陆交通线,修筑了湘桂铁路湘段、衡宝公路和洞榆公路,并对原有公路进行改造.但由于日军不断进攻,湖南的陆路交通线常遭破坏.同时,政府统制水运,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和水陆联运业务;近代走向衰落的驿运事业也发展起来.战时湖南的交通便利了后方大量物资的流通和人员流动,支撑了中国抗战;促进了全省经济和城市发展,加快了湖南社会的演进.  相似文献   

15.
近代湖南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先后产生了五大人才群体:一是清嘉,道年间以陶澍,贺长龄,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经世派人才群体;二是清咸,同年间以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为代表的湘军人才群体;三是清光绪年间以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人才群体;四是清光绪末年到民国初年以黄兴,宋教仁,蔡锷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人才群体;五是“五四”运动之后以毛泽东,蔡和森,刘少奇,彭德怀,贺龙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派人才群体。近代湖南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一批又一批杰出人才,原因有四:一是特定的地域环境,为近代湖南人才的兴起创造了客观条件;二是湖湘化的历史传承,氤氲相继,为近代湖南人才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精神养料;三是特殊的历史条件与动荡的社会局势,为近代湖南人才的兴起提供了机遇;四是湘籍人才之间的相互帮带,扶植和举茬形成人才链,是造成近代湖南人才群体出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作为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农村食品安全尤为重要。基于法经济学视角对农村食品安全的公共物品、外部性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进行研究,以农民权益保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构建我国农村食品安全制度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杭州西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杭州西餐历史回顾的基础上,考察了民国时期杭州西餐业经营状况及人们对于西餐的态度,分析了西餐文化对杭州饮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一直致力于防止党内出现"既得利益集团"的问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在认识与实践上都达到了新的水平。以官员为主体的"既得利益集团"不但代表和谋取的是自己和小团体的私利,而且会背叛党的宗旨,破坏党的团结统一,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毒化、腐蚀社会。居安思危,执政党必须从思想、教育、权力制约和制度建设等方面采取果断措施,防止党内出现"既得利益集团"。  相似文献   

19.
明中叶以后及清康熙以来,湖南地区涌现出大批工商业较繁盛的城镇和市墟。这些城镇市墟大多分布在湖南水陆交通便利之处,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及经济作物的商品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是为了满足城乡居民的日常消费,是农副产品、手工业品及日常生活用品的交换市场。  相似文献   

20.
在五帝时代,天下有许许多多的“邦”,统称为“万邦”或“万国”。这个“国”并非今天意义上的国家,而是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或部落联盟性质的族群。在这个“族邦”天下五帝时代的黄帝时期有122个族群,颛顼时新增加27个族群,帝喾新增加了42个族群,尧舜时期新增加了61个族群,合计252个族群,加上《山海经》等书记载100个族群,总共为352个族群。这种族群态势不仅说明五帝时代并不是空穴来风,还是汉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