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的含义,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为后面推导相邻的乘法口诀打下基础。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渗透还原意识,提高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2.
1.加法(addition)8+6=14通常有以下几种表达法:1)Eight and six is(are)fourteen.2)Eight and six makes fourteen.3)Eight plus six equals fourteen.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8页例5以及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知铺垫师:听说二(1)班的同学最爱动脑筋,又爱举手回答问题。这节课看看哪些同学表现最好,老师就带他们去游乐园。(课件出示复习题)1.口算(先说口诀,再说得数,最后想想什么是乘法)  相似文献   

4.
很多人学了多年英语,却不知英语中的“加、减、乘、除”如何表减、乘、除”的表达方法列举如下:1.加add(v.);plus(prep.);and(conj.)2+3=5Twoplusthreemakesfive.Twoandthreeisfive.Ifyouaddtwotothree,yougetfive.Iftwoisaddedtothree,yougetfive.T  相似文献   

5.
解决计数问题一般有“加、减、乘、除”四种策略,本文分类解析.1.分类计数,用“加法”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9页例6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2.通过联系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让学生喜欢数学。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迁移类推等能力。教学过程:一、课前口算活动,感悟口算技巧1.师出示第一组口算题:0.2×0.5,2×0.05。(学生口答)师:能不能说出道理来?生:0.2×0.5,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是两位小数;2×0.05,整数乘两位小数,积也是两位小数。2.师出示第二组口算题:0.27-0.2,0.27-0.02。(学生口答)师:这两道题有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7.
总评 回味整个教学过程,每个教学环节都体现了一种新的数学教学理念。一、改编教材——演绎知识发展过程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材料,往往都是高度概括和抽象化的静态知识,而《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也就是要把“冰冷美丽”的学习材料回到“真实的情境”中,以便学生在解决“真实”的问题时,学会数学的思考,掌握学习的方法,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个方法问题,方法对了,可以事半功倍,当然,教书育人也不例外。教书育人如同做一道数学题,讲究“加、减、乘、除”法。 加者,指加一点。这“一点”,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例如:在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精通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外,加入一点广泛的文化修养和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在教学备课中,在备教材的同时,再加入一点备学生,备教法,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充分结合起来;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加入一点对学生的了解和理解,“对症下药”,就能使学生真正地心悦诚服;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有时会遇到类似如下的“怪题”而感到束手无策.其实在解这类题目时,我们可借助看似平常却神奇的“1”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加”———适当补充,扩展思维对于体裁相同、题材内容相似,甚至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我们可以适当补充,适量扩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也使他们对作家、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全面的了解。但是,课堂教学中的“加”,只是适当的补充,需要注意量的要求,还要紧密联系学生心理实际。二、“减”———删繁就简,去枝取干我们要在掌握教学重点的前提下,删繁就简,去枝取干。这种教学方式,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表达的欲望。同时也能使学生明确文章具体内容的因果关系,把握文章破与立的写作意图,体味行文曲折有致…  相似文献   

11.
处理热学计算问题,有时要布列方程组.其中有些题目,许多同学列出方程组后,对如何解方程组却束手无策,原因是涉及的量多,有的未知量的个数比方程的个数还多.其实,如能巧妙地对方程进行加、减、乘、除,往往可使问题迎刃而解,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2.
慕泽刚 《新高考》2008,(Z1):57-59
独立重复试验是指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只有对立事件A与A两种结果的多次独立试验.从计算的角度来看,在解答这类问题的过程中蕴涵了丰富的四则运算中的"加、减、乘"规律.下面就"加、减、乘"的策略在处理  相似文献   

13.
<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新课标")正式颁布后,教师把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堂改革的研究方向,纷纷对课堂进行探索。情境创设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地非常关键的一环。笔者结合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探索出情境创设的"加、减、乘、除"法,以期提高核心素养落地的可操作性。一、情境创设的"加法"  相似文献   

14.
加法诗歌中的加法,常常是把拆开的几个具体的数字形象复加起来,达成总数,以表现一个完整的意象;或者以数字的依次递增,去推进诗境的发展。明代诗人杜庠有一  相似文献   

15.
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应鼓励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但也不能不一味地追求多样化。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要“先乘、除,后加、减”四则混合运算中,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这是人们根据实际需要而规定的。因此,它不是规律、定律。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呢?第一,在实际计算中,有时要“先乘、除,后加、减”,有时则恰恰相反,需要“先加、减...  相似文献   

17.
《教育》2008,(24)
如果在解决学生减负的问题上,只是一味地做减法,力量有限、效果也有限。笔者认为,运用"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算法则来进行减负,效果会更佳。  相似文献   

18.
正数列是继函数之后的又一重要章节,教材中主要包含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的通项和数列的求和,而根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的重点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以及可以转化成等差或等比的其它数列.数列的通项是学习数列最重要的载体,无论是研究基本量还是性质.很多杂志都在数列的通项求解上研究的很深很透.本文就从课本上研究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累加法和累积法出发,从结构上进行拓展,然后再从方法上进行探究和反思,归纳出与四则运算有关的递推关系的通项求解.  相似文献   

19.
当前.小学品德教育中的地理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困难.要走出这一困境,我以为,巧用“加、减、乘、除”法.恰当定位三维目标.合理整合教学资源.牢牢把握住“儿童的社会生活”这条主线.通过儿童的社会生活来引导儿童学习生活地理、社会地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