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善的求索:实然与应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伦理学作为一门求索教育善的真谛及其实现的学问,在当今中国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其研究必须注意以下方面:在教育伦理的规范建设中,不仅要设定教育者行为之应然,而且要昭明这种应然之内在依据;在教育伦理的目标设定上,既要坚持主导道德的一元性,又要承认多元道德取向的现实合理性;在教育伦理的功能向度上,不仅要注重贬抑教育行为之“恶”,又应褒扬教育行为之“善”;在教育伦理的价值追求上,不仅应研究个体如何致善,而且要关注社会善的实现。相信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切实关注和有效解决,将有利于提升教育伦理学的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的伦理特性受到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挑战的今天,强调"以善律教"是办好公共教育的重要基础。只有教育伦理规范体系自身是合理的,且其设定的内在基础为广大教育者所理解和自觉认同,教育伦理所追求的教育善才是可能和可行的。教育伦理规范的合理性含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两方面;其内在依据在于教育伦理之应然是现实社会的一种价值表达和价值期待,是教育主体间人伦关系和谐的本质要求,是丰富的教育经验积淀而成的教育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3.
教育善的实现作为教育伦理价值体系由应然向实然的现实转化,其不仅取决于教育道德规范本身的合理性和教育者对这一规范的信守状况,而且也要求在设定这种道德规范时,既对广大教育者提出其所应遵守的基本层次的道德要求,也向其昭示所应追求的更高层次的道德要求。只有注意到这种教育道德向度和层次的科学性,教育善的实现才可能成为可以期待的现实。  相似文献   

4.
一种教育伦理规范体系自身具有合理性,但只有当其设定的内在依据能被教育者所理解和自觉认同时.教育伦理所追求的教育善才是可能的和可行的。设定教育伦理之应然与昭明其内在依据成为教育伦理规范建设的双重使命。教育伦理规范的合理性包含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两方面;其内在依据则在于,教育伦理之应然是现实社会的价值表达和价值期待,是教育主体人伦关系的本质要求.是丰富教育经验积淀而生成的教育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5.
论教育伦理学的个体善与社会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门从伦理道德的视角对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分析和行为导向的交叉学科,教育伦理是个体与社会教育伦理的有机统一。现代教育伦理在研究视阈上不仅要关注个体教育善的实现,而且应重视社会教育善的构建。个体与社会之教育善是个体与社会教育伦理把握教育世界的精神实践,两者都存在价值合理性根据,有其应然的一系列规范性要旨。教育伦理研究范畴的这一拓展,既是弥补传统教育伦理研究在作用范围上存在缺憾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6.
糜海波 《教育导刊》2007,3(8):17-19
教育伦理具有贬抑教育行为之恶和显扬教育行为之善两个功能向度.前者需要从规范性层面上,通过教育伦理建设来探寻教育善的实现路径;后者需要从主体性层面上,通过伦理建设来探寻教育善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教育善的维度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善作为社会对教育者的价值期待,有两个基本的展开维度:一是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道德,二是作为教育者外在行为准则的教育伦理。对这两个维度予以科学把握,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教育善实现的具体路径,不仅将推动教育伦理学研究的深入,而且对于全面提升教育者的素质,使其所从事的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契合社会所设定的“应然”,也极具方法论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门从伦理道德的视角对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分析和行为导向的交叉学科, 教育伦理是个体与社会教育伦理的有机统一, 自然地, 现代教育伦理在研究视阈上不仅要关注个体教育善的实现, 而且应重视社会教育善的构建。个体与社会之教育善是个体与社会教育伦理把握教育世界的精神实践, 两者都存在其价值合理性根据, 有其应然的一系列规范性要旨。教育伦理研究范畴的这一拓展, 既是弥补传统教育伦理研究在作用范围上存在缺憾的需要, 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9.
教育实践在规范意义上具有向善性,其目的与行动内在统一,相互构成,是人类追求美好品质和美好生活的根本行动。教育实践及其目的是终极的,具有合目的、合理性和合道德的根本品质,是规范性的价值行动,不是实现其他目的的技术行为。现实的教育活动惟有成为追求美善生活和培育优秀人性的行动,它才是实践。当前教育的工具化、程式化和技术化,把教育降格为训练工具人的生产过程,使得教育行动失去理性原则的规范和伦理品质的限定。回归教育实践,意味着教育应该成为一种善的、理性的伦理行动,成为以终极目的为原则的实践。这是我们最为急迫的对真正的教育的希望和呼唤。  相似文献   

10.
至善是被人类普遍追求的东西,具有绝对的价值,教育对善的向往自古以来通过各种道德原则和规范以取得实际的效果。然而反观今日教育的现状,却发现教育所设定的价值目标和规范并没有切实转化为教育的现有。虽然人们对道德原则和规范介入教育生活已达到了一定的理性自觉,但我国不应只停留于反省与思索的层面,更应关注教育的实践活动,从教育者个体的内在德性保证和社会的外在保证两个主要方面去实现善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1.
教育者美德与善行:教育伦理价值取向的两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伦理价值取向作为社会所持的关于教育主体应该如何的规定或要求,必须根据教育者不同的道德素质而做出具体的确认和抉择,必须在坚持教育伦理一元价值导向的前提下,承认多元教育伦理价值取向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然而,我们认为,无论教育伦理的价值取向因教育者个体道德素质的差异而呈现出何种多元性和丰富性,教育者良好德性的培养和对教育伦理规范的自觉遵循乃是教育伦理的两大价值追求。因而,从总体上而言,教育伦理的价值取向也就表现为两个维度:教育者的美德和善行。  相似文献   

12.
特定社会或一定伦理学系统中的伦理规范体系之内容、形式如何,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构建伦理规范体系的原则和方法,因此一个完善的伦理规范体系首先要有一套完善的构建伦理规范的原则和方法。"三礼"(《仪礼》、《周礼》和《礼记》)是儒家规范伦理学的重要文本,其中既蕴含着伦理规范体系得以建构的、具有最大普遍性的一般原则,同时还包含着在礼仪道德生活中具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可适用的特定方法。这些原则有四个方面,即取法天道、因循自然;比拟象征、阴阳互补;以本定末、本末一体;立中制节、因顺人性;而合于"时"、"顺"、"体"、"宜"、"称"则是其五个方面的特定方法。它们综合反映了传统社会伦理生活之客观必然性和应然性,在一定意义上具有相对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可为中国特色的伦理规范体系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师德评价在实践中存在着虚与实、主观性与客观性、实然与应然、功利与道义的内在矛盾。当前,师德评价伦理目标有所偏差,师德评价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师德评价中教育观念滞后。师德评价应在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及机制等诸多方面有所改进,以走上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应积极发挥师德评价对教育伦理发展和教育道德进步的推动作用,引领教师的德性状况朝着社会所期待的方向前行。第一,师德评价标准要体现完整性和层次性。既要反映社会普遍的道德要求,又要反映教育自身的特殊道德要求。师德评价标准的层次性,是基于教师德性状况的多样性和不一致性,教育伦理规范的设立应体现价值的等级性。第二,应明晰师德评价的范围和教育行为的道德类型。师德评价中的"师德"是对于特定的教育主体而言的,包含主体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两个方面。在教育伦理学的意义上,教育道德行为可分为善的(道德的)、恶的(不道德的)和亦善亦恶(既道德又不道德)三种基本类型。第三,师德评价应将"具体考察"与"总体判断"结合起来。第四,师德评价实践活动应辅之以一定的伦理教化和道德激励。  相似文献   

14.
教育学里存在着三各不同性质的判断:解释教育现象的实然判断,规范教师行为的应然判断和兼有实然,应然双重性质的判断,从反映论和辨证论的角度分析,教学具有教育性就是一个具有解释教育现象,规范教育行为两种作用的双重性质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朱熹为宋明理学之集大成者,其"宇宙论"奠"人性论"之始基,"人性论"剖"人性"生成之路径,进而为"教育何以能"奠定了系统且扎实的哲学基础。朱熹"人性论"思想体系的当代教育价值:可生成本善学生观,秉持本善的人性理念是教育的逻辑起点;可生成现实学生观,遵循人性的客观特点是教育的实践基点;可生成内生过程观,关照人性的自觉力量是教育的实效基础;可生成全面引导观,注重人—境的多维整合是教育的应然追求。此四维"理性教育观"之应然向度,给当代教育者诸多理论与实践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网络信息责任是对网络信息行为主体的一种应然要求.网络伦理教育就是要试图唤起人们在网络信息行为领域的责任自觉,它是网络信息道德责任、信息道德规范、信息道德原则等各种道德意义上的应然要求方面的教育和教化过程.网络信息责任的基础是人的社会性所决定的责任的先验性.人的社会性决定网络信息责任的先验性,而网络信息责任的先验性不仅决定网络伦理教育的合法性,而且决定这种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本指出教育学里存在着三种不同性质的判断:解释教育现象的实然判断、规范教师行为的应然判断和兼有实然应然双重性质的判断。教学具有教育性就是一个具有解释教育现象、规范教育行为两种作用的双重性质的判断。本分别从反映论、辩证法的角度和教育功能、教育价值、教育效应的角度,分析了这个判断的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18.
教师信息伦理决定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善的价值。对中小学教师的实际调查表明,中小学教师的信息伦理现状整体较好,但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其信息伦理水平还应提高。可以通过加强信息伦理教育、出台信息伦理规范以及教师自律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伦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信息伦理决定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善的价值。对中小学教师的实际调查表明,中小学教师的信息伦理素养整体较好,但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其信息伦理水平还应更提高。可以通过加强信息伦理教育、建设信息伦理规范以及教师自律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伦理素养。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视野下,老年教育目的观存在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之辩、应然的与实然的之辩、人文主义与功利主义之辩。本文对这些老年教育目的观进行较为系统的回顾和必要的反思,发现老年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思考老年教育目的观的逻辑起点,应然的老年教育目的观与实然的老年教育目的观可平衡于老年人的需求,对教育内容的规范不是老年教育目的观的核心。正确看待老年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重视老年人真实的、多样化的需求,保障老年人的学习权等,应该成为形成具体的老年教育目的时所依赖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