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高校公共课实验实训课程学生人数多、课时少、教学方式单一、师生互动缺乏的现状,从实验实训教学角度入手,挖掘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支持功能,混合移动学习、课堂学习和翻转学习3种学习模式,构建"课前、课堂、课后"三位一体的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并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实施研究,从而证明该模式有效优化高校公共课实验实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职经济管理类实训室建设和校外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低水平重复建设,实训室利用率较低;缺乏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标准和教材体系;对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与岗位能力培养的连接不强;校外实训及毕业实习不能深入企业实际,存在走马观花现象。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如下措施:建立不同的实训方式即自主创业实训方式、"模拟公司"互动化实训方式、岗位技能自助式实训方式:以创业为平台的实训环节。"行动导向"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创新与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自主创业的平台,即创办"学生创业工作室"的实训方式、按协同集成要求,实现各专业教学软件的应用集成,即"网上互动平  相似文献   

3.
为减少实训教学场地、设备、环境、资金和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和实训教学中的安全风险,使实训教学更具可操作性,利用网络、通信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开发了基于Web的"药物制剂技术"虚拟实训系统。该系统包括实训操作准备、实训虚拟操作和实训实地展示等3部分内容和6个主要功能模块,具有节约成本、平台互动和开放灵活等特点,达到改善实训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技能实训教学中,存在着教师分身乏术,不能及时兼顾全体,实训演示效果差,实训指导时,不能兼顾管理所以运用学生自主学习与管理的方法,以点带面、以点促面,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既便于教师加深实训课堂的管理,又激发了学生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了技能实训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实训课程应树立"跨越·融合·建构"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建构"跨媒体"的教学框架和理念,以期实现"超级记者"的培育目标。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在课程中选择主题、设计项目和组织互动和竞赛等方式,在实训中调动学生的融合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有其明确的培养目标,那就是培养当代汽车维修技术工人。怎样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是汽车维修教育的关键所在,而实训教学又是整个汽车维修教育的重点所在。几年来,关于汽车维修专业实训教学的改革众说纷纭,相应的理实训教学和实训资料各抒己见,但始终无法全面解决实训教学中"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样"实质性问题。笔者从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20多年,在如何构建一个"多维、多边、互动"的实训教学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7.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本文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采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教学法,强化实训教学的科学管理,改革教学效果的考核与评价等方面,讨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辅导课是在理论课基础上的实践与深化。管理学辅导课的组织分为陈述环节、互动环节、总结环节和课后的书面活动描述。通过管理学辅导课,可以展示学生对正课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享受"管理学。这些效果通过辅导课考核体系来考核并加以保证。管理学辅导课从建立核心课程的课程实训体系、加强高素质的辅导课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实训考核体系等方面对商科实训教学提出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职业学校的生命力在于学生职业技能的获得。但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的实训课堂,却出现了形式大于内容、技能获得"刻板效应"明显等师生互动半径不合理的现实问题。如何彻底解决这一现实难题,关键还在于学校、教师和学生这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形成合力。三方建构起合作共同体,将对合理师生互动半径的确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专业实训课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但传统的实训教学活动却存在单身性及狭窄性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自己10多年来的实践教学经验,在"导学合一"的思路指导下提出了"三训一体"的实训模式,该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技能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突出"教以导为主,学以生为本",即教师主导,学生主学;师生互动,导学合一;为学而导,以导促学。  相似文献   

11.
基于精品课程建设的高职教学互动模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学的本质出发,教学过程中的多数教学活动都可以归结为"教师一学生"、"学生一学生"、"网络一学生"、"教师一网络一学生"四种互动子模式.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互动子模式应体现实践性的特征,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基于此,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SDSPR教学法、小组学习法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局域网络平台、博客、网络课堂等教学手段,实施"专业+公司"等实训模式,促进教学要素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实训教学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核心步骤,是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的重要途径。要使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训课达到高效优化的教学目标,需要一种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在"主动参与"中发展的实训教学模式。文章结合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分段式教学实证研究,阐述了该模式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工程实训教学资源配置,提高实训教学质量,该校工程实训中心围绕实训体系设置、实训内容构建、实训教学方式设计、实训教师资源配置、实训安全制度完善及实训管理平台运行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实践,构建了以层次化实训体系为主体,模块化实训内容与多样化实训方式相辅相成,多元化实训队伍、规范化安全体系和信息化实训管理为保障的"六化一体"全新工程实训运行模式,创新了工程实训的全方位协同机制。实践证明,该模式下的实训教学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保证实训教学过程高效运行,改善教学效果,有效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先进的企业生态型供应链项目,本着集"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环境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理念,从标准化课程实训、多专业互动实训、企业化项目实训等三个层面出发,利用信息平台整合软硬件资源、教师资源、企业资源,对物流、商务管理、营销与策划、金融与财税等多专业学生,开展融合式协同实训,使受训学生专业知识边界得以突破,成为具备专业性、协同性、合作性的财经管理类高端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掌握切实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学院专业群整体同步。  相似文献   

15.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是非电类专业中很难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普遍感到该课程复杂枯燥不易理解。分析了课程与专业的关系,重新制定了教学内容和实训内容,侧重点放在学生专业应用上。改革教学模式,采用以实现项目目标为引导的互动方式,课程知识点内容贯穿于项目中,并通过能仿真运行的课件使课程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实训内容以真实和仿真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了实训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张扬高职高专特色,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构建实训教师队伍的基础.强化教师培训、建立创业机制、制定有力措施、通过课程体系及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促进"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物流沙盘实训教学系统可以使高职学生获得优良的职业能力。文章简要介绍了物流沙盘实训教学系统具有的参与性强、竞争性强、在"惊醒"中学习等特点,阐述了学生能从中获得的相关职业能力及教学过程的六个阶段等,同时还提出了教师培养,做好课前准备,合理选择实训时间,举办对抗大赛,编写教材,拓展实训方式等优化物流沙盘实训教学系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当前,学生习作质量不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缺少有效互动。笔者认为只有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与学生开展多元互动,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主要策略有倡导平等,优化互动环境;创设情境,优化学习方法 ;丰富素材,优化班级日记;循序渐进,优化习作梯度等。  相似文献   

19.
葛锋 《江苏教育》2012,(36):52-53
实训教学是中职服装专业学生就业的关键。然而在中职服装实训教学实际过程中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师生断裂、课程断裂、校企断裂问题,直接影响着中职服装实训教学的质量,这是值得不断地深入思考、实践并逐步解决的问题。一、有效互动破解师生断裂(一)师生断裂问题的主要表现1,服装实训教学"独角戏式示范"直接影响学生服装技术定向映像的形成。学生没有指向性、互动性地观察教师示范,直接的后果就是在头脑中不能初步形成连续性的、稳固的服装技术动作表象,以致直接影响到后续服装技术定向映像  相似文献   

20.
教学中注重学生"互动",突出学生"互动"成为一种追求,课堂上大胆引入小组合作和互动探究成为各级各类示范课、研讨课、赛课必须呈现的环节.如何提高课堂中学生"互动"的有效性,优化组织形式,科学调控与评价,最大化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