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现住的书价太低。这实际上是看不起知识和不尊重知识的表现。是知识不值钱。作者并不一定认为书价越低越好。我去年在香港看到我的一本学术著作在几个书店同时出售。但它们的价格比同挡次的香港书价低一半多,我在这些书店就羞于承认是该书的作者。书价低不是对出版发行事业的支持。而是扼杀和限制它的发展。现在出版发行工作不景气。很大成份因为价格不合理。同其他行业比,图书出版几乎连成本都拿不回来。这样的日子确实艰难。去年图书涨过一次价,但主要是因为纸张涨价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开明书店是几个知识分子自己凑股创办的一家出版社,郑振铎是最早的支持创始人和股东之一,这个我早就知道。但我从没看到过开明书店股票单的样子。最近,有朋友从拍卖网上花二百多元拍到一张郑振铎的开明书店“合立转股单”送给我。我觉得也是一件珍贵的出版史料,值得研究和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从书店的多少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漫步今日长沙街头,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是各种小书店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以往说起买书,长沙人会习惯性地想起袁家岭、五一路等繁华路段的国营书店,这些大书店,品种多,都是正版书,买起来舒心,收藏起来放心。但这样的大店对有几百万人口的长沙来说似乎还有点“供不应求”。而今天,你若想买什么书,说不定才出巷口就可看到  相似文献   

4.
一个希望     
近些年来,偶尔从书店里看到一些各地出版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地方色彩的出版物,总是觉得很高兴。因为发行上存在着某些问题,读者是不可能全部看到这些书的,我所接触的也只能是  相似文献   

5.
对外发行中文图书的一个设想 我旅游探亲到美国时,曾到休斯敦市两家中文书店参观,没有看到一本大陆出版的图书。在香港旅游时,曾到旺角参观四家中文书店,就有三家未发现大陆出版的图书,一家虽有,但品种也不太多。以我们大陆雄厚的出版力量和世界公认的低廉书价,却不能与台湾和香港出版的图书并列发行,我深感痛惜!我问过一家中文书店的老板:“经营大陆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爱书人,我很多时间都用在了光顾各种各样的书店上,对书店我有着特殊的感情。当看到有着独特风格的书店,走进那充满温馨的书屋,找到几本自己喜爱的图书,那种满足的感觉和愉悦的心情,是旁人难以理解的。作为书业界内的从业人员,历经行业的风风雨雨,看着书店门脸的沧桑变化,颇有感慨,遂发表一些议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超级书店、超级连锁书店悄然出现,网上书店也在曲折的发展之路上希冀着光明的前景。但我想说的是,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需求,各种不同的社会群体,构成了我们复杂而丰富的生活画面。追求个性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对于书的热爱,缘于小时候经常逛书店。我们这群“无产阶级”只能一起去书店过过眼瘾而已,确实遇上有心怡的书,就和玩伴们一起凑钱买上一本轮流着看。由于我们经常逛书店,那里的叔叔阿姨们都能叫出我的名字来,而大人们一旦找不到我们,不用去别的地方,只要到书店准能找着。而我又特别羡慕卖书这一行。梦想着自己长大后也能像她(他)们一样,能看到各种书籍,那该有多好啊!  相似文献   

8.
小军 《出版经济》2005,(7):16-17
不管你是经营万米以上的超大型书店,还是打理一家仅有几平米的超小型书店,从采购储运到营业都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一些误区虽然不一定影响到书店的存亡,但了解这些误区对书店良好业绩的取得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9.
当《北京晚报》、《羊城晚报》复刊的时候,我想起了一份几乎被人们遗忘了的报纸——《鲁迅晚报》。抗战胜利以后,国统区的北方人民有幸看到了我党办的北平《解放》三日刊。但,这张报纸当时在平津的书店和报摊上很难看到,只能通过卖报的小贩,在僻街小巷里偶然买到。我记得很清楚,我便是在一个春寒料峭的夜晚,从报童的手中买过这报。他还悄悄地卖给我一份也是在北平出版的《鲁迅晚报》。深夜在灯下读这些报纸,内心很不平静,因为这是唯一能真正替人民  相似文献   

10.
观点摘要     
《出版参考》2012,(13):6
正阎晓宏:网络书店与实体书店二者并行发展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在接受《出版广角》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的问题,我认为二者是可以并行发展的。实体书店未来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虽然大家都在讨论国外实体书店倒闭了很多,但从我了解的情况看,比如日本,现在它们的实体书店呈现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而在这之前,日本经历过书业大崩溃的阶段。所以面对我们今天实体书店的发展情况,我们不能一味地用消极的眼光看待实体书店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德国人素来就爱读书。在德国,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都很容易在大街小巷中找到书店。不仅仅在书店里能看到图书,在飞机场、火车站、超市等地方都能买到图书。德国大型书店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DBH、Thalia、Schweitzer Sortiment及Mayersche等。德国《图书报道》杂志(Buchreport)于2013年3月发布了一组数据显示,德国排名前四位的书店为Thalia、DBH、Schweitzer和Mayersche。近些年来,传统实体书店受到电子图书以及邮购图书(包含互联网图书贸易)的威胁,销售额下滑、经营面积减少,这些问题让各个图书贸易商不得不面对。Thalia现在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拥有大约300家连锁书店,在德语区是绝对的市场领导者。  相似文献   

12.
搞出版的人逛书店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在日本10天,从东京、京都、奈良、横滨、大阪、神户等城市看到的各大小书店的情景却令我特别触动,所得的感受大大超乎原来的想象。归结起来,日本的书店有五多:一是分布网点多,而且大多处于重要位置。作为文化区的东京神田区在神保町一带,书店一家挨着一家,哪怕每家驻足几分钟,至少也得花上两天功夫。其中8层楼高的三省堂是日本最大的书店之一。在寸土寸金的东  相似文献   

13.
读了《出版参考》第17期中一篇题为《出版社要善于宣传自己》的读者来信,联想到新华书店如何宣传图书的问题。出版社为了宣传图书,印了不少宣传广告,这些广告一般都印得十分精美,用纸也相当讲究,大部分用的铜版纸。但是这些宣传广告,随订目寄给书店之后,有否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呢?我经常出差,无论是到城市店还是农村县店,在书店门市部很少见到书的宣传广告。可见,一些书店对图书宣传广告很不重视,宣传意识也比较淡漠。我觉得,作为书店的业  相似文献   

14.
一位从台南县将军乡负笈北上求学定居的年轻人,尔后在台北创办了他梦想中的书店,15年后,他成为50家连锁书店的负责人,甚至让世界各地都看到了他的书店.他,就是诚品书店董事长吴清友.  相似文献   

15.
薄膜包封就是在物品上包一层塑料薄膜,这些薄膜可以是PE、PP等等。薄膜包封的作用是防止机械划伤、防潮、防水。时下许多邮政报刊亭里卖的杂志、书店里的一些精美书刊都是由塑料薄膜包封起来的,这些薄膜是透明的,可以清楚地看到内  相似文献   

16.
丁文玲 《出版参考》2005,(1X):32-32
一位从台南县将军乡负笈北上求学定居的年轻人,尔后在台北创办了他梦想中的书店,15年后,他成为50家连锁书店的负责人,甚至让世界各地都看到了他的书店。他,就是诚品书店董事长吴清友。  相似文献   

17.
多推荐好书     
偶然和朋友谈到当前的读书问题,他说,从前是买书难,现在是选书难.我亦有同感,于是我想到推荐好书这个问题.从报刊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出版新书的报道和广告,走进书店更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有些书店还开架售书,任随翻阅,但时间有限,往往只能走马观花,浏览一番.的确,目前出版界的繁荣,令人振奋.可是正如我的朋友所说的"买书容易选书难".有人说:开卷有益嘛.这句话对一些具有辨识能力的人来  相似文献   

18.
我第一次见到徐伯昕同志,是在1935年2月。我当时是《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和生活书店的一些出版物的小读者,受到这些书刊的影响,我开始关心灾难深重的祖国命运,政治上逐渐有所觉醒,憧憬着一个书店工作环境来充实自己。恰巧那时候生活书店登报招考练习生,我就下决心报名去试试。笔试是在上海环龙路中华职业教育社二楼进行的,我是很多年龄相仿青年中应试的一个。不久,书店通知我面试,接待我面试的就是徐伯昕同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出版的新书上做书目广告,金盾出版社搞得最好,基本上每册书的后封上都刊登有该社最近出版的书名。我在书店科技柜曾几次看到,农村读者持金盾版的书,指着书目广告问这买那。金盾版的书,基层书店都很重视,备货零售数量也最大。贵州人民版的“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第一批计划出版的50种书,全部印在该丛书每种后边的扉页上,影响也很大。其他如农业、机械、岳麓等社,也都很重视用书做书目广告,效果也都很好。 利用新出书的后封和前后扉页做书目广告,既不增加成本,又能方便书店和读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尽管这些天手头有些拮据,但我知道我要买这本书。我转身进了书店”读完本书的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我慢慢地合上了《书店的灯光》(以下简称《灯光》)。盛夏午夜,窗外繁星满天,荷香四溢,凉风徐来,赶走了心头的热浪,却不断地刷新着一句话:“是谁传下这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我和衣而卧,陷入了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