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三级基础写作课程,试用中央电大出版社1993年新版《基础写作》教材。辅助教材为《文鉴》和《基础写作学习指导》。 基础写作课分为两个学期开设,课内学时为63,录像课36节,每学期18节。本学期讲授的内容是绪言、作文过程、确定写作目的、材料的获取和使用、材料的安排、构段,其他内容第三学期讲授。 现将“绪言”及前五章的内容要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课标·教材·学情】 “课程标准”在“阅读和鉴赏”中有这样的目标表述:“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漫话清高》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该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鉴赏中外说理性散文”,要着重品味这些散文中的情趣和理趣。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古代小说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高中阶段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备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小说是文学鉴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习了前两个单元的现代小说和本单元的三篇古代小说之后,这篇自读课文的学习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一次综合运用和检验,对于发展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小说鉴赏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活动一复习导入,了解小说的线索“鱼钩”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5课——(生齐读题)这是一篇以红军长征为背景的短篇小说,“金色的鱼钩”作为小说的题目是有特殊含义的,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出示句式)  相似文献   

5.
《外国小说鉴赏》是苏教版高二年级第二学期两本语文教材之一。这本教材一反小说教学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的套路,依据“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八个话题,选编了十六篇外国经典小说。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的小说鉴赏应该如何落实呢?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小说鉴赏课,  相似文献   

6.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我校在教学中对课堂讲授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进,受到了学生的好评。主要做法有以下三点:一、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掌握主要理论观点在课堂讲授中,我们对教材里已经讲清楚的理论问题不再讲授,而是对照教育部编写的《“邓小平理论概论”教学基本要求》,把每一章的内容归纳成几个必须掌握的主要理论观点(每个观点又包括几个要点)。例如“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一章,我们把全章内容归纳成七  相似文献   

7.
王润 《学语文》2024,(1):25-28
<正>【教学设想】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单元人文主题是“观察与批判”。本设计将第14课的两篇小说:《促织》和《变形记》进行联读,是建立在学生提前通过自学解决文言障碍、了解作家作品背景和把握小说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整节课立足新课标“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意在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调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并赏析两篇小说在共同的“异化”主题之外的差异,进而探知中西文化差异,从而帮助学生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理解、尊重和包容多样文化;  相似文献   

8.
【设计说明】闲笔,是写人记事类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法。教学时关注闲笔,有助于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思,咀嚼文章的情味。本设计按照“1+X”阅读课程形态,组合了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以及八年级上册第6课推荐阅读篇目《我的母亲》(邹韬奋)等三篇散文,引导学生辨识、鉴赏、学习三篇课文中的“闲笔”,促进学生对文章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9.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归属“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选取古今中外五篇小说--《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促织》《变形记》,旨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小说,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认识作品的艺术价值,并尝试文学写作,借以提高审美鉴赏和表达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10.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归属“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选取古今中外五篇小说--《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促织》《变形记》,旨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小说,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认识作品的艺术价值,并尝试文学写作,借以提高审美鉴赏和表达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基础写作是文科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所使用的主教材是《基础写作》,辅助教材《文鉴》,还有《基础写作学习指导书》。这三本书均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为了打好基础,提高学员的写作能力,该课开设一学年。本学期只讲授绪言和前五章。看上去内容比较少,但要真正掌握并化为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很需要做一番努力的。学好写作课,不仅要熟悉教材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2.
本篇课文是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语文》第一册第十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重点讲读课文。第十二单元是“鉴赏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上承第十一单元的中国古代诗歌单元,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单元之一。我认为讲授本单元应处理好与前面单元的联系,使学生能以时间为序将诗歌的有关知识连贯起来,以期条理化、系统化。通过讲授本篇课文,使学生掌握阅读诗歌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不论是在课程改革前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课本中(第2册第4课),还是在课程改革后使用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课本中(第5册第2课),都选用了19世纪末期俄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契诃夫的一篇杰出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作为课文。该篇小说的中文译本原载汝龙译的《契诃夫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在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人高中教材时作了一些删节。  相似文献   

14.
陈建功的短篇小说《飘逝的花头巾》被选编人中师《文选和写作》教材第七册。这篇小说优美、深沉、隽永、耐人寻味。教材“自学提示”中说:“这篇小说写的是一个爱情悲剧,作者对这个悲剧作了不同以往的处理。以往造成爱情悲剧的原因,或是封建观念作祟,或是被权势拆散,或是受政治运动的冲击,或是为金钱所腐蚀。这篇小说却突破了这些模式,开创出一条新路。秦江和沈萍的爱情矛盾冲突,是由于两人的人生道路的选择不同造成的。这种不同的选择,是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大纲分析本节课选自中等职业学校国家教委规划教材《基础会计》中第七章第三节。第七章讲授会计核算的五种形式,第三节是讲授其中的第二种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教学大纲中只规定了前三种形式,对后两种形式未作要求。大纲中规定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有两项学习内容:①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特点;②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内容。大纲对这两项内容的教学要求是:①理解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特点及基本内容;②组织模拟实习,强化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具体操作。大纲的这两项要求是培养目标中“掌握从事本专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一直以来被广大读者津津乐道。最近,笔者执教了这一课。由于这篇课文的出彩之处颇多,授课之前,总想将它分析透彻,让学生掌握其全部精华。为此,笔者在课前备课环节,进行了诸多教学预设。预设之一:欧·亨利式的小说结尾方式。作为世界短篇小说的现象级人物,欧·亨利式的小说结尾方式已经成为人所共知、群起仿效的小说写作技巧。学习《最后的常春藤叶》,学生必须直观、深入地鉴赏这种技巧,进而自觉、娴熟地运用这种技巧。因此,这个预设必然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当初的预设就是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7.
<正>主题背景:《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作品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本文编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说单元)第三课。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小说教学更因其内容的丰富,情节的曲折,形象的典型,主题的潜蕴性等特点而呈现教学的多样性。九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已经具备一定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推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改革,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写作指导课的一般规律和模式,最近,我深入到江西丰城市农村初中听课调研,发现农村初中写作指导课存在“六多六少”的通病,现列举如下。一、文学鉴赏的多,写作指导的少毫无疑问,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学习、借鉴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需要从教材和课外读物中吸取有益的养料。但作为写作指导课,要把握好一个“度”。否则,就会把写作指导课变成文学鉴赏课、作品评析课。例如:一位初二的老师在讲“走近诗歌——诗歌的仿写”时,主要时间花费在对列举诗歌的评析、评价上,而对诗歌的写作方…  相似文献   

19.
散鉴赏是高中语学习的重要内容。同学们如何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在学鉴赏的天地里“游目骋怀”?这里,以人教版高中语教材第三册三个单元的散鉴赏课为例,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通常分为课上讲授、课后写作、课上讲评和课后修改四个阶段。以北京通行的两个教材为例,北师大版和外研版教材都采用了范文法进行讲授。在教师进行课文的讲授以后,学生在课堂上或回家后进行写作,由教师批改后进行讲评。讲评的形式可以分为教师讲评、范文鉴赏、同伴互评等多种形式。但是这种传统的写作教学形式却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教师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