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育开始寻求人文精神的支撑。什么是"以人为本",教育的人文本质是什么?陶行知先生曾对此作出过精辟而深刻的阐释,他说教育是"以人教人"、"真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智慧、充满人文精神的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二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使语文课堂充满着永久的活力与生机。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闪烁着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和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体现着主体意识、创造思想、责任感、独立人格、权利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包含着文化的精华、生命的价值、人间的真情、做人的真谛、人文的激情。因此探求人生的意义,追求灵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应是语文教学的主题所在。  相似文献   

3.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 ,人文精神作为教育的灵魂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实验修改版 )》的“教学目的”中就明确规定 :“在教学过程中 ,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 ,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发展健康个性 ,形成健全人格。”语文教学名师于漪也以“人文”释语文 :语文是一门实用而多彩的人文学科 ,语文学科是一门多功能的育人学科。那么 ,该怎样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内涵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与人文有关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语文课程的这种文化属性就使得语文课程含有情感、意志等成份.所以,情感是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固有的因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孟晶 《教育教学论坛》2012,(39):160-161
语文教学不只是教给学生一种交际工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教会他们理解世界,教会他们学会生活,教会他们认识自己,让人文的光华充满语文课。语文教师可以从常规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这三个方面将人文素养的培养导入课堂,实现语文应当承担的责任,将语文教学的灵魂还给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6.
李莉 《陕西教育》2005,(4):27-27
现代学校教育立足于人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的各门课程都应当非常清醒地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一切要素,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承担自己所能够承担的责任。而我们的语文教育,也应该着眼于此来思考、定位和把握。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不只是教给学生一种交际工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教会他们理解世界,教会他们学会生活,教会他们认识自己,让人文的光华充满语文课.语文教师可以从常规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这三个方面将人文素养的培养导入课堂,实现语文应当承担的责任,将语文教学的灵魂还给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教学的定位:人文教育;也就是说,必须学习做人,学习人文精神。语文教学在人的生成的诸因素中应当突出立身之德、谋生之智和处世之情的培养。同时,以“一悟三练”为人文精神的实现构想,即感悟人文精神;练表述能力,练阐释能力和练写作能力。这便是新世纪语文教学的宗旨和追求。  相似文献   

9.
10.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 ,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它主要体现在 :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方法上  相似文献   

11.
刘大国 《现代语文》2013,(6):115-116
本文将要阐述的人文精神,历来的学者都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对它有不同的解说,众说纷纭。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至少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含义:一是课文中一切关于人的思想情感的文化内容;二是课文中的人文性内容对学生品格的积极健康的熏陶,濡染和塑造;三是课堂教学时基于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而对学生的个性、人格和价值观的尊重以及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的营造。从这种理解出发,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  相似文献   

12.
如何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呵护学生的精神家园,是教育界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就语文教学如何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精神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以更好地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教学的实践中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科是一门积淀着人类文明的结晶,富有浓郁的情与思的人文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中有更多的情和爱。一句话,情感与想像是属于语文这门特别学科,是语文的宠儿,是语文的灵魂。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悟性乃是思考者与独创者的本性。不思考,不会有悟;无独创,不能算悟。悟性是心灵的闪光,是心智的飞跃。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未能重视培养学生的“悟性”。  相似文献   

15.
路弘 《小学生》2011,(3):25-25
有了学科精神,教学就有了共同追寻的目标。有利于形成学科的“风骨”与特质。语文教学的学科精神应该是人文精神、审美精神与研究精神的综合。  相似文献   

16.
沈秀花 《考试周刊》2013,(44):25-25
<正>今天我们沐浴在课改的春风里,才意识到语文绝不是一本本"白纸黑字"的教科书,而是一个最具开放性、最具立体性、最能开发学生性灵的学科。现在语文实践活动正在各校各科教学中如火如荼地开展,它以实实在在的效果证明了它的优越性。在这段时间组织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我明白了"知识源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告诉我们,生活即教育。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培养适合现代发展的接班人,必须适当地让生活教育学生,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问题培养和检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是实  相似文献   

17.
18.
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为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他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健康和谐的发展,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社会要求的“现代人”。如何加强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内涵的渗透、开发和利用呢?本文就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和感悟。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深入人心,语文教师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开放性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到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  相似文献   

20.
戴小燕 《学苑教育》2012,(23):33-33
曾经有这样一种观点: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再多的技巧都是多余的,只要带领学生读就行了。这一观点虽然显得有些偏颇,却也道出了“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朱永新教授说,“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史就是这个民族的阅读史”,其倡导并实施十多年来的新教育,主张学生晨读暮诵,其实质也是对阅读的一种认同与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