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确对待幼儿的提问,尽可能地回答幼儿所提出的问题,是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较易办得到的方法。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到很新奇,他们的求知欲也很旺盛,什么都想问问,什么都想知道。有的家长能够  相似文献   

2.
幼儿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感到新奇,头脑中充满了各种疑问,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会提出一连串的“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做父母的对此应该抱什么态度呢?有的父母十分热情地、耐心地给幼儿解答,并热情鼓励他们多思多想,大胆提问。相反,有的父母常常对孩子这些数不尽的问题感到困窘、厌烦,甚至斥责孩子,拒绝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这样就会挫伤孩子好问求知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再主动地想问题、提问题了。这样做,正如高尔基所说的:“如果在回答儿童问题的时候,向他们说,等着吧,等你长大了就会知道的。这是扑灭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相似文献   

3.
幼儿刚接触社会,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有趣,对什么都具有强烈的兴趣。他们对什么都想亲自摸一摸,看一看,问个究竟。由此可看出,幼儿的提问是幼儿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幼儿一种新的认识需要与自身已有的心理水平不相适应的表现。因此,研究幼儿的提问,对于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促进幼儿心理发展以及正确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动力具有显著的理论意义。下面仅从回答幼儿提问的方法方面进行一些浅析:一、要搞清楚幼儿提问的类型是什么国外的一些学者按幼儿的提问对象分了一下类,如法国著名心理学家皮艾杰把幼儿…  相似文献   

4.
孩子是好奇好问的,他们经常会向父母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孩子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有的家长感到很不耐烦,敷衍了事;有的家长则很有“耐心”地回答他们,从头到尾反复地讲,唯恐孩子有什么不明白之处。其实,这两类家长的做法都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5.
金山 《今日教育》2007,(8):29-30
生活在今天的儿童所处的时代、所处的环境与过去相比有了巨大的变化,有关性方面的内容到处可见:电影、电视、各种刊物的性内容等等,都以不同的传播方式进入儿童的视野。他们在有意无意中看到和感受到一些性问题。由于幼儿对什么都感兴趣,都想知道一个为什么,因此,他们经常提出各种各样有关性方面的问题。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家长若不因势利导地进行性教育,以端正幼儿的性态度,幼儿就很容易受到不正确的性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语言和智力的发展,幼儿逐渐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每天都接触到许多对他们来说很陌生、很新鲜的东西,并努力想去了解周围的人和事物,于是,各式各样的疑问便在他们的头脑中产生的。 幼儿大约自两岁以后,逐渐出现发问的现象,这是幼儿思维发展的标志,也是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具体表现。幼儿最初的问题大多是:“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到三、四岁,幼儿常常会问:“蚂蚁是好的还是坏的?”、“动物中谁最大、谁最厉害?”;五、六岁的幼儿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兴趣,总喜欢问“为什么”。比如:“为什么天上有太阳?”,“天上的月亮是不是跟我一样,不爱吃芹菜变瘦了?”等一些非常有趣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他们在接触周围生活的过程中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产生了新的兴趣才能够提出的。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幼儿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与家长应十分重视幼儿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态度,正确、科学地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幼儿通过提问获得新知识,是发展幼儿智力、激发幼儿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就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提问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它不仅是知识启蒙,还应包括兴趣和态度的启蒙。有的成人(包括家长和老师)认为,对幼儿的科学启蒙就是向他们灌输一些粗浅的科学知识;甚至理解为只是让他们读一些“科普”画册,回答他们日常提出的一此科学问题等等。这是一种片面化和简单化的理解。 尽管幼儿的心智尚不成熟,对世界的认识也很肤浅,但他们是怀着一颗好奇的心去对待  相似文献   

8.
“太阳公公为什么起得这样早?”“太阳公公要睡觉吗?”“地球每天在转动,人怎么不会摔下去?”……幼儿在观察自然,观察生活时,会经常不断地向爸爸妈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不仅是孩子对父母的亲昵和信任,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孩子希望探求人生和世界的奥秘、希望得到父母的指导和帮助的愿望。对于孩子喋喋不休的提问,家长的态度是不同的。有的家长总是一门心思干自己的事,听到孩子的提问就干脆回绝:“你话不要多。”“去去去,烦死了。”或者打发他去问别人,说:“我没有时间和你罗嗦。”有的家长因回答不了孩子的问题,就厌烦地说:“你问这么多干什么?”也有些家长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只是敷衍了  相似文献   

9.
水煮沸了,水汽顶掉壶盖;太阳光下,奶奶的老花镜点燃了小纸片;冬天,玻璃窗上结出了美丽的冰花……家庭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家长应善于利用时机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使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基础。那么,如何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呢? 一、珍视幼儿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多提问题。孩子来到人间,对一切都感到好奇:蹒跚学步的孩子会盯着自己的影子,总想踩住它;有的孩子拆开闹钟,想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有的孩子聚精会神地看蚂蚁们扛着一只死苍蝇……好奇心是探究问题的前提,它能使孩子对成人习以为常的事物,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提问不予理会,甚至呵斥孩子:“没完没了地问,烦死了。”须知,这是在把科学的萌芽扼杀在摇篮之中。因为,如果孩子的好奇心多次得不到满足,甚至被压制、否定,则好奇心就会消失。而一个没有好奇心的孩子,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有所作为的人。二、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孩子自己去探索、思考和回答问题。这比由家长去直截了当地给孩子解答问题重要得多。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孩子拿着小瓶对妈妈哭嚷:“谁把我的蚂蚱弄死了?”妈妈惋惜地说:“是吗?”她拿过瓶子,  相似文献   

10.
刘丽 《幼儿教育》2012,(26):4-5
看到这个题目,许多家长可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会。如为孩子买东西,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各种愿望……没错,需要的满足是幼儿快乐的源泉。但是,幼儿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他们不仅有物质需要,更有心理需要。一味满足幼儿的物质需要,只能使他们获得短暂的快乐,这还不算真正地尊重孩子。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各种心理需要。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就有可能出现行为偏差。比如,当孩子听到家长当着别人的面,批评自己"我们家孩子只知道吃,什么都不喜欢学"时,他就会感到自尊心受  相似文献   

11.
三点建议     
亲爱的语文老师们: 为了改进语文教学,我想提点建议,请老师们参考。一、教态要亲切,要爱护学生。有的老师上课时,总是板着面孔,态度非常可怕,同学们连大气儿都不敢出。如果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就不管学生的自尊心,训斥一顿,结果,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压抑,再也不敢提问和回答问题了。所以老师讲课必须态度和蔼,爱护学生,使学生感到师生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的,使他们不怕提问,不怕答错,无拘无束,能集中精力听课、想问题。学生见解对时,要肯定其成绩;不对时,要循循善诱,并允许他们保留意见。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胜。  相似文献   

12.
要教幼儿认识黑熊,我考虑到黑熊虽是幼儿经常听到,但并不是常见的动物,如果仍然按照一般程序:出示图片——提问——小结等进行教学,幼儿可能会难以回答老师的提问。尤其是在幼儿对图片的好奇心消失之后,学习的积极性就难以调动了。于是,我根据幼儿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用有关黑熊的知识编成了一则简短的故事。由于故事浅显易懂,情节生动,幼儿听得很入神。讲完故事后,我按故事内容进行提问,幼儿积极性很高,回答得也很好。因故事并没有讲明是什么动物,幼儿顺着老师的提问重温了一遍故事后,我又让幼儿猜一猜故事里讲的是什么动物。有的说是熊猫,有的说是大象,结果都被幼儿对照故事中所讲动物的特  相似文献   

13.
一、培养孩子初步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寻求答案。对此多数的家长很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也常常很耐心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但往往忽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有的家长甚至老师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往往只是一页页地讲,一本本地讲,孩子也只是静静地听。其实,给孩子讲故事,家长也可以只讲故事的开头,故事的发展、结尾由孩子进行续编,家长也应该提出相应的问题给孩子思考的机会,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参与,从而培养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的环境设施、资源对幼儿应是一个充满诱惑的磁场,是幼儿生活学习的快乐天堂。但是,很多新入园的幼儿往往表现出异常的排斥反应,如哭闹、攻击性强、易生病、不愿意与人交往,等等。幼儿的这些不良反应并没有引起所有教师及家长的高度注意,他们往往采取漠视的态度,家长和教师这种对待幼儿异常反应的态度,对幼儿的心理和成长都是很不利的。  相似文献   

15.
家庭中,家长采取的教养态度和方法是否合理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对幼儿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家长应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 一、要理智地爱幼儿 天下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不一定都会爱孩子。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过于严厉,对待孩子想怎样就怎样,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和快乐,有时蒙受屈辱,丧失了自尊和自信。孩子长大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在我园召开的一次家长会上,有几位家长尖锐地向我们指出:他们每次看到的活动似乎都很完美,幼儿无论是回答问题,还是动手操作都十分顺当,老师得心应手,幼儿对答如流。可是,再细一想,还不老是那几个聪明的孩子在表演?这样的活动我们以后不想参与了。我们听后惭愧不已,事后,我园全体老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常见幼儿盲目地跟随他人、跟随群体回答问题的现象。例如,教师问幼儿“有什么心愿”,一个幼儿回答“想变成一只恐龙”,之后其他幼儿大多就说“想变成怪兽”、“想变成奥特曼”、“想变成蜘蛛侠”之类;教师问“绳子可以编成什么网”.一个幼儿删答“足球网”,随后的回答多数局限于“篮球网”、“排球网”、“网球网”等。幼儿的思维活动缺乏创新.往往受别人的影响被囤定在某个小范围内,形成了思维定势。针对幼儿的这种“跟风”现象,笔者就我园的园本课题“幼儿不会提问、不爱提问”的子课题进行实践研究,通过引导幼儿创编故事的途径,“支持鼓励幼儿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标准化要求的偏向”,以打破其思维定势,培养其创新思维。具体而言,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8.
学校的电脑室里,坐着6O位学生,两位老师,部分学生家长。他们在进行“性知识”讲座。只见电脑里正在播放“男女不同的生理结构”知识。学生看得脸红红的,但眼睛还是盯着屏幕全神贯注地看着,有的家长偶尔会给坐在自己旁边的孩子说些什么。用电脑进行“性知识”讲座,避免了教师讲解的尴尬,每个同学一部电脑,避免了同学之间的不好意思。有些家长参与了这次讲座,增添了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机会。在观看完光盘后,还进行了师生交流。可惜的是很多学生都不敢提问,只有两个学生在课后才悄悄地问。教师也很乐意回答他们,只是回答得较为委婉。问题一:“精…  相似文献   

19.
一、开放式提问。 这是一种引导幼儿整体把握所学内容的提问方式。如欣赏诗歌《小花伞》时,向幼儿提出“你觉得这首诗表么样”“你都听到了什么”等问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这类问题难度不大,重在提供表达机会,有利于鼓励幼儿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意识和自信心。对于幼儿的回答,不论正确与否,教师都不必立即作出明确评价,而应积极引导幼儿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20.
当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关心孩子的家长就会忙着询问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情况。有的家长会问:“今天你在幼儿园里学了什么?”如果孩子说不出什么具体的东西,家长就会感到失望。还有的家长会这样问:“今天你在幼儿园里发现了什么?”让孩子讲述幼儿园里发生的新鲜事,甚至让孩子提出问题来。两种提问应该引起我们家长的思考:你赞成哪一种提问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