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作为一种正式的文体,政论文一般句式严谨,逻辑缜密,语句精确。在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政论文英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如何成功翻译政论文以实现国际交流,是摆在译者面前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本文认为政论文翻译应遵循三个原则:准确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和文化调适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论"主张翻译原则和策略完全由翻译目的所决定。在"目的论"视角下对"黎族三月三节"外宣文本英译进行个案分析,结果表明: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文本英译必须结合外宣翻译目的和译文读者语言结构、文化背景、表达习惯、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来选择增译、减译、转换等具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莫红利 《考试周刊》2014,(60):79-81
目的论认为,从本质上来说,翻译就是有目的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在原文分析的基础上,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为目的,产生译文文本的过程。企业简介大体上属于公示语的范畴,它除了具有信息功能之外,还具有较强的呼唤功能。本文拟在目的论的框架内,探讨企业简介英译的原则与策略。  相似文献   

4.
浅析翻译目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目的论是从译文视角进行翻译研究的一种解构主义理论模式,它以译文功能为取向,注重翻译的实用性。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目的性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译文文本的生产活动。在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和忠诚原则中,目的原则是首要的原则。本文简单介绍了目的论的一些基本内容,指出了它对翻译实践活动的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描述翻译学的研究方法,首先分析辜鸿铭英译《论语》过程中导致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叛逆"现象的翻译策略,既而运用翻译目的论揭示"叛逆"现象背后的因素。目的论将"翻译充分"作为评价译文的标准。在翻译目的论框架下考察该《论语》英译本预期功能,译入语受众和译本产生的动机等,发现该译本是符合翻译目的,翻译充分的译文,辜氏所运用的各种增补、删除和重排的翻译方法是实现其翻译目的的合理手段。本研究的启示在于:文学翻译中的"叛逆"现象可以从翻译目的论角度给予合理解释,译者对原文的"叛逆"是实现其翻译目的的选择,而评价译文的标准则是看其是否有效实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6.
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文章在阐述语言、文化与翻译三者关系的基础上,以功能主义目的论为指导,结合汉语习语的特点,通过对汉语习语英译实例进行分析研究,来探讨汉语习语英译的策略和方法,旨在为汉语习语英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进而达到促进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首先要考虑翻译的目的:为了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世界文化的发展,译者可以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如果译者考虑目的语符合译语读者习惯,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则可采用归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论包括三个主要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它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行为.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结合儿童文学的特点,对英国女作家J.K罗琳所著的小说<哈里·波特>中文译本进行分析,探讨译文如何达到为儿童翻译,为儿童服务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8.
汉斯·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打破了传统等值论将翻译固定在语言层次的局限,强调译文应该根据其预期目的或功能,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这一理论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文章详细讨论了目的论的三法则在经济新闻标题汉英翻译中的具体运用,并且结合实例具体分析了其英译中常用的翻译方法:直译、删减或增加、调整、改译等等。  相似文献   

9.
白晓慧 《海外英语》2013,(6X):169-170
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与日俱增,对外宣传工作的不断发展,因此,对政论文翻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该文根据德国功能派所提出的目的论,以十八大报告为例,通过研究其英译版本,分析其文本特点,进而选择灵活的翻译策略,实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0.
德国翻译理论家威米尔的‘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任何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是受众——译文预期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要。文章结合目的论,通过对傅东华先生译的《飘》中译例分层面分析目的论对翻译实践的解释力,以此来检验目的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代表作《快乐王子》为例,通过运用目的论三法则,对巴金以及苏福忠、张敏的译文,从如何实现翻译目的、语内连贯和语际连贯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总结了目的论在童话翻译中的指导意义以及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具体童话翻译策略,以期为目的论和童话翻译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论包含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王佐良的英译本《雷雨》符合目的论的三个法则.实现了他的预期目的。译本把握了原作的创作精神,再现了戏剧人物形象——谈吐恰如其人,语气切合其境,句式流畅明快。  相似文献   

13.
招投标文件是贯穿国际竞争性招标活动的指南和法律依据。根据功能派目的论三原则,以目的语文本为导向,综合考虑招投标文件英汉互译的语体、语言及文化因素,满足译文读者的期望,有助于指导译者摆脱传统“对等论”的束缚,为了充分实现此类应用文本的翻译目的和功能,宜突破原文表层的语言形式限制,积极主动地制定可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This thesis is aimed at studying,from the point of "Skopos theory",the translation of "Clauses Composed of Verb Phrases" in Chines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exts.  相似文献   

15.
文章着重讨论了功能翻译的目的论在科技翻译中的应用.功能翻译理论研究认为:目的论除了忠实性法则(fidelity rule)还有连贯性法则(coherence rule).功能翻译论提出的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译者较好地实现译文的文本功能,可以为译者进行翻译提供两个基本的翻译标准:(1)连贯性法则要求译文必须让接受者理解,实现语内连贯;(2)忠实性法则要求译文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文,实现语际连贯.另外文章也对科技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作为一名科技文献的译者不但要有扎实的英文功底,而且还要懂得大量的科技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自从引入到国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打开了翻译的新局面。但是,目的论也并非一个通用理论,引起了中西学者的不少争议。本文将对其他学派对其的批评作出梳理,从目的论是否超越翻译、对原文的尊重、文化属性三个方面来探讨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德国的费密尔(H J. Vermeer)提出了目的论.翻译的"目的论"认为,所有翻译要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译文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或功能,在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也不同.翻译不是纯语言的转换活动,它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如何处理文化差异现象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依据"目的法则",林语堂在<浮生六记>的英译本中采用了变译的方法,既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又保留了中国文化的特点,达到了两者的满意结合.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应用性较强的理论,目的论为广告这一实用文本翻译开辟了新视野。通过对广告文体特点和目的论的研究,证明目的论对广告翻译具有适用性,并结合一些翻译实例,提出一些常用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翻译目的论自提出以来,在各类翻译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翻译目的论的三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对大量存在于各类文本中的英语情景幽默与非情景幽默的翻译都具有积极与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