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汉语流行语深刻反映着当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发展,在社会上得到广泛使用和认可,也得到各学界的广泛关注。汉语流行语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口语教学中有重要作用,却没有相关的明确论述。本文从汉语流行语的发展、研究现状等展开分析,对汉语流行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进行论述,并对汉语流行语教学的课堂实施提出一些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在研究汉语流行语的产生、来源和特点的基础上,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汉语流行语的英译方式。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流行语的构造原理追溯及教学方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现代汉语流行语发展迅速。这些盛行于网络和生活,使用群体较年轻,富含文化气息的新字词以巨大的生命力流传开来,成为时尚热词,并因其生动形象、方便实用、时尚前卫的特点大受欢迎,很多已成为固定用语。研究发现,汉语流行语并非毫无依据,它们大部分和中国古代造字法“六书”有着密切联系,是秉承传统的新事物。汉语流行语的产生和迅速发展使相关教学成为必要。如何有效地进行流行语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4.
网络流行语既有拓宽交流方式、利于民主监督等正效应,也有冲击现代汉语规范化,影响家庭交流和制约青少年道德建设等负效应。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分清各类流行语的性质,理智、科学地指导学生,倡导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网络流行语。  相似文献   

5.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发展会对汉语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与汉语的发展规律并不冲突,它仍然是遵照语言的规律而产生、发展、变化的。首先,网络流行语符合汉语的使用特点;其次,体现了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可变性的特征,符合语言发展变化的轨迹;同时网络流行语在产生、发展过程中获得了社会大众的集体认同,也会促使其进一步流行。因此,网络流行语并没有污染汉语。  相似文献   

6.
王冬霞 《英语辅导》2011,(4):156-159
随着“山寨”、“给力”等热门词汇在各种媒体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频繁使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研究网络流行语。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汉语中网络流行语的生成理据。  相似文献   

7.
中英文化语境的差异影响着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翻译。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必须了解不同民族语言的文化内涵而采纳不同的翻译方法。本文探讨汉语网络流行语的文化特征,解析中英文化语境的差异,强调文化语境对网络流行语的翻译的重要性,最后将从文化语境的视角探讨翻译网络流行语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来临,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全面崛起,流行语成为当代汉语中的一大特色,流行语的运用也渗透进新闻语言的使用中,流行语在新闻语言中的广泛运用充分体现了新闻语言的时代性。鉴于此种情况,笔者从流行语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新闻语言中的应用现状着手,对新闻语言的时代性特征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贺萍 《文教资料》2007,(3):62-64
本文主要是对大学校园中存在着并不断变化着的流行语进行分析归纳,从其类型、特点及来源等多个方面说明校园流行语作为一个变化中的群体,对现代汉语词汇构成的影响,探讨其反映的大学生这一群体独有的社会文化心理,以更有效地促进校园流行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开放多元的时代,网络流行语呈现多元灵活性、实践娱乐性、创新简洁性等特点,并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求新求奇的网络流行语影响小学作文的汉语表达,雅俗不一的网络流行语影响小学作文的价值观念。面对这一特征与难题,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遵循柔性与刚性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在丰富实践阅读的基础上理性辨别网络流行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师应提升语言素养,对网络流行语整合融入学生作文的现象进行辩证评价与指导;教师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既鼓励学生写作语言的个性创新,也引导学生端正价值观念,从而促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词汇教学是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解释词义的方法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记忆和运用。以形索义是语文教学常用的有效释义方法,也可以在汉语教学中运用。本文就"因形索义"的训诂方法在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从三个方面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离合词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们首先考察了离合词常用的扩展形式,并针对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试图对离合词常用扩展形式进行分级,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3.
如今的网络语言不仅流行于网络,也快速地走进了现代人类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它的产生,一方面,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的现有内容,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另一方面又对现代汉语体系的完整性、规范性构成了冲击,也对对外汉语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为《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基本词汇与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网络新词构成了教学中的具体矛盾,现有的一般词汇教学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学习者的实际交际需求。为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对网络新词采取有效的教学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姚敏 《太原大学学报》2008,9(3):138-140
现代汉语亲属词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分类详细。这主要源于中华民族自古强调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尊卑有分的传统思想,从而导致了汉族亲属词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华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对比较困难。在教学中,结合汉语亲属词形成的背景和文化根源,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分别采用侧重培养学习兴趣、扩大词汇量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或可提高亲属词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反思时下的词语教学,时常会发现一些机械处理、简单安排词语教学环节的现象,几近雷同的教学环节忽视了不同年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体需求,丢失了语文教学的“本”,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束之高阁。词语教学该如何把握,笔者认为从追本溯源,寻找词语教学的“起始点”;授予方法,放大词语教学的“联系点”;随文而教,拓展词语教学的“生长点”;文化浸润,欣赏词语教学的“发散点”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导语、变讲堂为学堂、恰当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享受语文、感受世界、感受生命,使学生达到"我学习,我快乐"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从目的论的视角看教材翻译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正确的翻译离不开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表达,而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表达靠的是对整个句子及对上下文的理解。通过一些问题译例的剖析,说明词语翻译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从阅读数量着手,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推敲字词,咀嚼文字,是读书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抓住文学作品中的重点词句、耐人寻味的细节、内涵丰富的潜台词,甚至对微不足道的标点符号进行品读,在咬文嚼字中“品”出语言之美,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以留学生因教材误导而形成的词汇偏误为着眼点,调查发现,目前国内使用范围较广的三种初级汉语教材在生词英文释义上主要存在着如下现象:用一个英文词解释多个汉语词,而没有对生词的搭配对象、使用环境等的不同加以限制说明;用一个英文词对应一个汉语词,但没有指明两个词在不同语言中的使用条件限制,没有指明两者并非是绝对条件的完全一一对应;用多个英文词解释一个汉语词,却没有根据学生相应的学习水平提供多义词在文中义项属于哪一个等问题。文章认为,在用英文给生词释义时不能一味追求简洁,要根据生词在文中的出现环境对其外延意义加以限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约415万字的有声媒体与平面媒体语料库作为口语与书面语的代表,对其使用词汇进行定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书面语与口语的通用词主要为使用频度较高、且不带语体色彩的词语;不同之处则表现在口语使用了更多代词、语气词等具有口语特征的词语,且口语使用的单音词总量多于书面语.因此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应当遵循常用先学原则,抓住最大量的书、口常用单音词,之后再根据学生水平逐步向语体词推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