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莆田学院学报》2019,(2):77-82
通过实地调研测绘、查阅文献等方法,从耕读文化、妈祖文化、三一教信仰、红色文化及侨乡文化的视角来解析仙游县济川村聚落空间。并从济川村聚落的选址、建筑布局以及济川村的街巷空间进行展开叙述,以研究多元文化对它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蚕村“财神”虎头,蚕村,一首迷人的田园诗.蚕村的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更是一曲悠扬的水乡赞歌。虎头人戏称村农民文化学校为:“老母鸡”,这朴实的比喻,发自虎头蚕农的肺腑?是心里话?从下表中看答案:虎头村农校栽桑养蚕培训七年的情况调查表虎头,是江苏高邮卸甲乡...  相似文献   

3.
五邑侨村的女儿墙逐渐由普通建筑元素演变为侨村建筑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并因受外来建筑文化影响,呈现出千姿百态、极少雷同的状态.女儿墙建筑艺术的变化,见证了五邑侨村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展现了兼容并蓄的建筑风格,反映了不同时代侨村人的审美心态及心理诉求.  相似文献   

4.
《教师博览》2006,(7):F0003-F0003
渼陂古村坐落在赣江的支流富水河畔,隶属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始建于南宋,拥有多个美好的称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庐陵文化第一村、将军村、江西明清建筑博物馆、电影村。融庐陵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宗教文化、书院文化、祠堂文化、雕刻艺术为一体而形成其特有的风貌。  相似文献   

5.
“阿拉伯风格”原意是指阿拉伯建筑中那些花巧的装饰图案.在音乐上,阿拉伯风格曲则是指旋律富于装饰的一种特性曲.罗伯特·舒曼是对特性曲极为感兴趣的作曲家之一,他不仅创作了新事曲的名称,还创作了幻想套曲、间奏曲、即兴曲、夜曲等许多特性曲.其中《阿拉伯风格曲》(Op.18)就是舒曼创作的一首带有幻想性、即兴性的抒情特性曲.本文...  相似文献   

6.
龙州县板池屯俗称“美女村”,她是龙州乃至左江流域壮民族文化保存比较完整的典型代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板池屯的高栏式建筑传统家居、壮锦等典型的物态壮民族文化正逐步走向消失.歌节、婚丧习俗等意识态壮民族文化亦因现代生活方式冲击而走向简化。板池屯典型的保存较完整的壮民族独特旅游文化资源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开发。  相似文献   

7.
老旭甸村作为一个汉彝杂居村寨具有独特的生态文化,体现在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章依据老旭甸村的实地调查资料和相关历史文献,从历史发展、村规民约、风俗习惯、村寨选址与建筑特点几个方面阐述了老旭甸村的生态文化构成及演变情况,总结概括出汉彝杂居村寨生态文化具有神圣性、地域性和民族融合性的特点,这种生态文化对保护生态环境、传承民族文化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列维—斯特劳斯有关结构主义人类学的理论和观点,通过田野调查和查阅有关彝族历史文献资料,从弥勒县补其村彝族人的一些民间活动、民居建筑、宗教信仰和相关图腾崇拜以及亲属关系,探讨构成彝族文化的一些结构要素及其文化内涵。研究过程中,补其村彝族的"木"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民居建筑与汉字"彝"的关系;蜘蛛崇拜中蕴含的灵魂回归与生殖崇拜;认"树"与认"桥"做干爹习俗中的不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尤溪县桂峰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根据实地调研,认为该聚落古民居主要有4大形态特征:因山就水,凸显山地聚落特色;观形择吉,注重"宜居"营造;循"礼"而又"逾矩",浸润儒家思想;多元共融,展现八闽建筑文化。该聚落民居形态特征及其结合地形、节约用地、考虑气候条件、就地取材、注重环境生态与景观塑造等经验,将给予今天低碳建筑、环保生活以及城镇建设和历史遗产保护以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何奕廷 《考试周刊》2012,(66):28-29
现阶段中国旅游经济收入是很多地方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之一,各地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在这种情况下,郑州市圃田村结合自身特点,以列子文化为根基,大搞文化旅游项目,但是经济的无序发展使得文化建筑频频退让,生存艰难。本文从传统建筑文化保护的角度论证城中村改造与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从而探索一条文化遗产传承的可持续之路。  相似文献   

11.
建筑活动是一个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直接反映,能代表其历史进程、时代沿变、文化积淀等要素。城市建筑活动的建筑形制是公共文化建筑。历史文化是建筑的源,而地域文化建筑是带有该地区典型文化特征的建筑。地域文化建筑又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因此只有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完美结合才能创造出折射城市文明的经典建筑。  相似文献   

12.
迤沙拉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俚濮第一村--迤沙拉的彝族文化属于白彝文化,与大凉山黑彝文化有着迥异的风格,其历史、建筑、音乐、歌舞、饮食、民俗等地方民族文化传承至今,基本保留完整,且蕴涵丰富,在攀西乃至川滇两省彝族聚居区域具有明显的独特性.作为中原汉族文化与边疆彝族文化融会贯通的文化瑰宝,迤沙拉的整体性旅游开发具有独特性和领先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成都锦城湖畔,四季花木如春。一所占地80余亩的小学校园,以中法两国文化交相融合的建筑风格伫立湖畔,给人大气而别致的美感。进入成都蒙彼利埃小学(简称蒙小)校门,因地制宜的建筑群落、色调和谐的檐棱墙面、幽曲棚蔽的连楼廊道、错落有致的圆台景观、文字精练的文化表达,让人感叹校园建筑文化的匠心与精心、校园环境的优雅与素净。  相似文献   

14.
"兴象"这个文艺理论概念,是以"兴"为特征的"象",或者说是"文已尽而意有余"为特征的意象。该概念是在钟嵘的"兴味"说的基础上,经殷磻、高仲武等进一步探讨,再经司空图"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诗论的进一步完善,至宋人严羽终将其定论为一个以"识·参·悟"为体系的完备理论。  相似文献   

15.
村庄是比地名更小的地方行政单位。一个地区村名的命名往往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民族等多种因素有关。以苍山、洱海间的大理镇等5个镇为例,对村庄的名称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白语和汉语对村名命名产生的影响,对村名命名的类型进行分析,同时还分析了村名中体现的社会历史文化和山水自然文化。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走访调查等研究方法,探究村名中蕴含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6.
诺邓也称"诺邓井","井"就是盐井。据唐代史料记载,这里最迟在唐朝就已经凿井制盐,是一个典型的以盐井为生存依托的村落。两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大理诺邓村灿烂的建筑文化艺术。古建筑星罗棋布,同时还较完整地保留了山地白族原生态文化。村中现代民居建筑不多见,却保留着大量的明、清两朝建筑和著名的玉皇阁道教建筑群。在这里,你能感悟到诺邓千年古盐井文化曾经的辉煌,更会为她那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由衷地赞叹,当然,也会为她多  相似文献   

17.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从建筑材料 ,建筑空间布局 ,建筑的发展过程 ,建筑的价值等方面对中西方建筑进行比较 ,由此可以见出中西方在观念文化上、制度文化上、物质文化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根据西藏山南地区贡嘎县东拉乡玉曲村藏历新年田野调查记录,主要从玉曲村的自然地理环境、藏历新年的四种传说起源、藏历新年的前期准备和节日程式的具体过程,详细叙述了西藏边远农村藏族群众欢度藏历新年的全貌。调查报告认为凝聚藏族传统文化之精华的藏历新年让群众在节日中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其内在精神动力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一、大舞台、大场景 在井冈山余脉的东端,有一片郁郁葱葱、绵延起伏的群山,它叫东固山。东固山的乳汁孕育出一条宽阔清澈的河流,它叫富水河。富水河畔,有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村子——典型的明清建筑、浓厚的红色文化,被誉为赣文化典型代表的“庐陵文化第一村”——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漠陂村(简称陂头),这就是我的家乡。  相似文献   

20.
烛光闪闪     
烛光闪闪高志峰,王兴海成县城关镇北泉村马泉湾小学女教师武玉琴,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奉献之歌,深受学生及家长的爱戴和敬重。1970年3月,成县一中毕业的21岁的武玉琴,被分配在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文化落后的宋坪乡史家坪村民办小学当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