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史铁生体证与探询生命的终极意义,寻找救赎苦难人生之路的静心之作中,《我与地坛》是绝唱。宗教、神性,或者说是在虚无中寻找意义,是人们在谈史铁生作品时说得最多的话题,也是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平素思想得最多并导引他走向生命更深处的问题。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阐发的核心话题,关于生命之起源与终结,以及连结这两端的“痛苦”过程的思考。在《我与地坛》,我们看到了作者在其中的宗教情思。他以“神性的思维”,通过自己在地坛那十五年里遭遇过的那些人和事,在关于人生命运的思考中,体现其“智慧与悟性”。因此,我认为《我与地坛》是一篇闪耀着宗教神性光芒的“天籁”之作!  相似文献   

2.
政府与民办高校的关系是关乎民办高校发展的重大问题。政府将民办高校定位在补充公办高校的不足,在不同层面反映出政府对于民办高校发展的疑虑与困惑,也导致了法律与管理层面上相互矛盾与相互抵牾的问题。因此,政府需要重新反思与民办大学的关系,确定民办大学的价值与法律定位,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奠定分类管理的基础与原则;而民办高校也需要通过发展与质量的提高实现与政府的合作与互动。  相似文献   

3.
黄显华教授是两岸三地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元老,他满怀激情投入教育,在做中小学教师期间即开始反思与实践。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20年间一直醉心于课程与教学研究,在其中体悟到“爱”、“知”、“思”、“进”之道,走出了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拓荒之路、方法之路,并在“道”与“路”之间寻求不断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答谢与回忆     
在这个标题下讨论的首先是我长期以来所研究的概念的多样性,因此,谈论这种多样性决非偶然.在思维与答谢、思想与回忆及感谢之间的相似性中,语言的智慧向我们指明了某种特别难以理解的现象,即感谢、答谢与感激是如何对我们的生活与思维展现其意义的.如果我遵循语言的遭遇方式,我将在某种程度上遵照经典的现象学传统,在事物的生活世界里探寻事物本身.这意味着:一如其在语言中相遇.基于此,我因而追问来回往复于思维与答谢、感谢与思想之间的那种共同性.  相似文献   

5.
所谓大学语文教学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就是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确定上体现专业特色,本文将对大学语文教学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陈红 《德州学院学报》2013,29(3):59-61,89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在回顾人生失意时的一次心灵之旅。由于正青春时双腿瘫痪,史铁生对时间与空间的感受与体验细腻又独特,他在潜意识中拒绝了物理时间和空间,其时间与空间停留在最初与地坛相遇时的时空中,是永恒的时空观念。在自我的心理时间与特殊的空间体验中,作者实现了心灵的成长与对死亡、人生的参悟。  相似文献   

7.
化学与社会课程教学在工科院校自然学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程将化学与物理、生物多个学科都紧密相连。在与其他专业相结合的过程中,可以形成某个新的科研领域,因此对化学与社会课程的深入探究将是推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化学与社会课程的重要性,高校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该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并将其纳入到教学改革计划中。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目前高校化学与社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从而影响了课程作用的充分发挥。为此,文章对当前化学与社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进而提出策略,为化学与社会的教学发展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8.
交流与倾听     
张秀琴 《教学随笔》2009,(12):23-23
几年的历练,我终于学会克制自己,少了些冲动与粗暴,多了些冷静。我也在一次次冷静地处理事情中受益匪浅,学会了交流与倾听,并把它应用到每个学生中,在倾听中解读学生的心声,在交流中传递自己对他们的关爱与理解,让彼此增进了了解与信任。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有机整体,人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需求,但不同发展阶段教育之间应保持相对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保持中学与大学教育的有机衔接与融合发展至关重要。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中学与大学教育存在脱节的现实困境。主要体现在:一是中学与大学教育在办学理念上存在脱节,中学教育理念缺乏对大学教育的关照;二是未能建立起中学与大学教育有机衔接与融合的课程体系;三是我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导致中学与大学教育缺乏有机互动。这些问题导致难以满足新时期我国对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不利于中学与大学教育的有机互动与良性发展。在中学与大学教育衔接与融合方面,英国无论从中学教育理念、课程体系还是大学招生考试科目设置等方面都有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0.
吴登平 《茂名学院学报》2009,19(5):35-37,40
由于人们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二元化认识,导致了教育者对教育与生活关系的二元化认识。由于这样的错误认识。在传统教育中人们往往把教育与生活分离开来。在通过分析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基础之上,说明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以期在教育改革中引起人们对生活教育和教育生活的关注,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教育与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思潮的后现代主义不可避免地呈现在教育研究中形成后现代教育观,素质教育与后现代教育观产生了某些理论与实践中的契合与背离,后现代教育观与素质教育在内涵、教学内容以及研究思路上产生了一些契合,同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受到了后现代教育观的一些冲击,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在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中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全面、辩证、理性的看待后现代教育观。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独特的国内国际环境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产生的必然性。但是这种产生的必然性并不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胜利的必然性。相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过去到现在以至将来都面临着两种前途、两种命运,即胜利的前途与命运和失败的前途与命运。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了这两种前途与命运的存在。而在另外一方面,九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是以胜利的前途与命运为主流的,马克思主义在其间经历了巨大的曲折后获得了重大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两次飞跃。实践给予我们以郑重的启示:只要善于运用科学理论,理论必然能够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针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与特点,通过数学建模与Matlab在该课程中的教学和应用,探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建设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中课堂纪律的好与坏,是衡量一节课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志.怎样管理课堂纪律,如何上好体育与健康课?正确认识体育与健康课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与健康课,是每一个体育与健康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提高学校体育地位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在“依法治国”方略的指导下,法律与道德逐渐成为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及社会关系的调整器。法律与道德在现实生活中究竟孰重孰轻,应在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进行对比,以使两者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的30多年中,心理学者采用内隐理论与外显理论两种模式对智慧的概念与测量进行了大量研究。内隐理论探索外行人头脑中的智慧概念与结构,关注认知、情感及反思等成分,采用自我报告的量表法测量与智慧相关的人格特征;外显理论是心理学专家建构的智慧理论,关注专门知识与技能的实践应用,采用情境测验法评估与智慧相关的能力表现。两种模式下的智慧概念与测量研究在理论基础与测量方法方面仍然存在争议与挑战,未来应该整合内隐与外显两种研究模式,探求普适性的智慧定义和准确客观的智慧测量,以促进智慧心理学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话与交往对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作用是有限的,对话与交往不是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唯一因素,对话与交往在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的作用是片面的。厘清对话与交往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并对现有对话与交往在教育教学中的定位进行反思,批判性地发展其理念,将有助于人们更加科学地定位对话与交往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与常识同行     
春燕衔泥,莺飞草长、落木萧萧、冰封万里……活在自然中,要懂自然的规律与常识。人人生而平等、人人有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权利……活在人类社会中,要懂社会的规则与常识。常识看似朴素简单,但没有驻扎在每个人心中。我们呼唤常识,我们要与常识同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史家与社会”、“史学与社会”的探索 ,认为史学与史家在当今社会并非可有可无。但对于史家而言 ,应具有终极关怀、人文关怀、社会关怀、政治关怀、经济关怀等 ,并懂得生活的艺术 ,且要注意调谐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信息技术快速融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在其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现代化教育要求在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所以在认识到信息技术给现代教育带来重要影响的同时,将信息技术与教育科学融合是促进中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必要途径,在这种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理也成为促进现代化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在论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要性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做出分析,并对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