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司马相如<封禅文>是对汉武帝的"讽谏"和"尸谏",是"讽武帝不要夸功封禅",但其客观上确促进了武帝这一举措.而造成这一目的与效果相背离的原因则与汉武帝作为接受主体对文本解读的主观意向性,<封禅文>本身作为赋体文铺张扬厉的特点,以及经学语境下文学话语的贫乏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许多文人都认为司马相如的《封禅文》是对汉武帝阿谀奉承,张裕钊却以为“不然”。是“讽武帝之封禅”,并指出这些文人的学风不正,没有读懂《封禅文》的本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全唐文》《唐文拾遗》《唐文续拾》《全唐文补编》《全唐文再补》《全唐文又再补》为依据,统计出唐代近113位作者创作的306篇题画文(阕名23篇)。文人题咏的社会风气、人物画的成熟以及山水花鸟画的渐盛都为唐代题画文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唐代题画文或穷形尽相。或感慨身世。多以画为重心,兼及与画作直接关联的人或事,体现出鲜明的记事性和写实性,舒元舆《录桃源画记》可为典型。唐代题画文,无论作家还是作品的数量都超过了唐代题画诗,更应受到学术界关注。  相似文献   

4.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引人退思的朝代,他的经济,文化都曾盛极-时,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此时进入了高峰时期,唐诗八乐是唐代音乐文化的一个特色,<阳关三叠>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阳关三叠>将两种具有不同特点的艺术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另一种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唐代女子家教具有开放活泼的特点,实际上这只是上层社会的情况。而不少敦煌文书资料,从女子家教的重要性、母亲在女子家教中的作用、女子家教的内容等方面反映了唐代下层社会平民女子家教遵从封建社会礼教、维持男尊女卑观念、抹杀女性独立人格、限制女性自主权利的本质,从而说明唐代平民女子家教保守禁锢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封禅方说》原书已佚,无法详考该书与汉武帝的关系.现存《史记·孝武本纪》几乎与《史记·封禅书》完全相同.根据《史记·封禅书》、《汉书》、《风俗通义》等相关记载,可大略推测汉武帝不得不封禅是《封禅方说》的成书背景,汉武帝时期的方士之风加速了《封禅方说》的形成,以公孙卿为代表的方士群体创作了《封禅方说》.汉武帝晚年对求仙态度的转变是《封禅方说》一书散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唐修《晋书》采用《世说》入史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著名的公案,其褒贬毁誉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义。本文从接受史角度入手,在取舍与剪裁、统整与编排、订补与训释、赞润与篡改等四个方面,详细梳理《晋书》对《世说》的采撰实况,认为唐代史臣基本上是把《世说》作为一般史料来看待和处理的,其采撰行为之所以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恰好说明《世说》在唐代业已成为一部知识分子喜闻乐见的通俗经典。  相似文献   

8.
《史记·封禅书》可谓司马迁鬼神观念的集大成,在神鬼之事的记载中又展现出质疑与反思,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和进步意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神仙方术的尽情揭底与讥嘲;崇神鬼与重人事互为表里;重仪式意义而轻神道目的。这种局限中不失进步的鬼神观直承了先秦文化传统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精义,又与司马迁个人广博深邃的史学眼光和沟通天人的创作动机分不开。  相似文献   

9.
《河西学院学报》2016,(6):77-82
王度的《古镜记》是初唐传奇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从题材上讲,它属于志怪小说,但在一定程度上不同于六朝志怪小说的粗陈梗概。《古镜记》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意在阐释"明神道之不诬"向"始有意为小说"的过渡。小说由十二个相互独立的小故事连缀而成,以一面古镜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的神异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古镜信仰及唐代文化。文章结合小说创作的历史背景、中国古代的镜文化及唐代士人的文学作品来分析《古镜记》与唐代士风的内在联系。鉴于此,从中国古代的镜信仰文化、唐代士风分类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大量传世文献,对《祭驴文》写作年代及作者身份进行探讨,认为《祭驴文》创作于晚唐时期,可能是在僖宗或昭宗时期;作者是一位为科名而到处奔波的举子,从中可见举子在科举入仕道路上的艰辛情形。作者通过祭驴文针砭时弊,对晚唐时期宦官专权、政治黑暗等社会现象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11.
华山赋综议     
为了弘扬华山文化,展现华山雄姿,我们搜集整理了历代华山赋十六篇,为之作注语译,纵观这十六篇赋文,思想内容丰富,多角度地再现了华山的人文景观,表达了诸多作者对历史变迁,社会兴衰深沉广阔的感受;艺术表现精湛多样,从铺陈、用典、夸张、想象多方面体现了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唐代镜赋论     
唐赋创作繁荣,近些年来,对唐赋的研究渐渐升温,但对器用物品入赋的现象较少关注。唐代镜赋创作数量多,质量高,内容丰富、主旨取向、艺术手法都有开拓和进展,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唐代镜赋的主旨主要为:赞颂君主之仁德;歌颂君子之美德;抒发赋家"自我"之情思。在艺术上的独特之处为:风格的雅正;"体物"的回归;视野的阔大;对比烘托的手法、双起双收的结构。儒家视镜为正德修身的象征,道家视镜为"道"的体现者,道教更视镜为神异的宝器,镜赋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观念、社会风俗及制造工艺。  相似文献   

13.
唐传奇和宋话本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嬗变,是贵族文学走向平民文学的过程,创作者的身份在其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而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离不开当时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4.
唐代镜赋论     
唐赋创作繁荣,近些年来,对唐赋的研究渐渐升温,但对器用物品入赋的现象较少关注。唐代镜赋创作数量多,质量高,内容丰富、主旨取向、艺术手法都有开拓和进展,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唐代镜赋的主旨主要为:赞颂君主之仁德;歌颂君子之美德;抒发赋家"自我"之情思。在艺术上的独特之处为:风格的雅正;"体物"的回归;视野的阔大;...  相似文献   

15.
历来对文赋的肇始是有争议的,无论是汉代的散体赋,还是唐始的新文赋,实际都可称为文体赋。但从句式、音韵、叙事方式、抒情色调之浓淡等方面看,二代所表现的赋风又是有所差异的。仅以司马相如《子虚》、《上林》、"四杰"中卢照邻《对蜀父老问》、骆宾王《钓矶应诘文》等篇来看,即可窥蠡两代盛世之不同世俗人情和作家个性之特点。  相似文献   

16.
张戒的《岁寒堂诗话》和严羽的《沧浪诗话》一前一后,饱含着作者对杜甫及杜诗的热情称赞之情.但两部诗话颂扬的主要方向是不一样的.它们代表了颂扬杜诗的两种方向:《岁寒堂诗话》重视杜诗的思想性,《沧浪诗话》重视杜诗的艺术性.尽管各有缺失,但在研究杜诗学上,它们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是杜诗学上不可跳越的两层阶梯.  相似文献   

17.
杜甫与同时代诗人多有交往,并对他们十分推崇;同时代人对杜诗却很少称许,并有奚落与嘲笑;中唐韩愈、白居易、元稹对杜诗作很高评价后,多数唐人仍不重视杜诗,其集中表现就是今存唐人的十种唐诗选本,仅有韦庄《又玄集》选杜诗七首,而且都算不上杜诗的上乘之作。多数唐人轻视杜诗,既有社会原因,也有诗歌发展本身的原因,既为杜诗内容所决定,也为杜诗的艺术特色所决定。  相似文献   

18.
隋唐时期,受秦汉以来国家郊祀传统和思想观念影响,首次确立了立春祭泰山的制度,岳令作为东岳庙管理官员在历史上首次出现,显示着国家对东岳庙的重视,官方对岳庙的管理更加规范成熟.隋唐时期三祀制度出现,泰山位列中祀,在泰山祭祀史上首次明确标示出其在国家祭祀体系中的等级与规格,从不用乐看,表现出与其它中祀的不同之处.山川封爵现象在唐代出现,泰山神打上了时代的印记,对唐代的泰山所在地常规祭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宗建炎四年五月,为抵御金人南侵,南宋在宋金边境设立了众多的藩镇——镇抚司.镇抚司的割据性很强,但镇抚司的设置并未导致南宋最终出现类似唐代藩镇尾大不掉的局面.绍兴五年四月,诸镇抚司尽罢.通过设置镇抚司,南宋王朝最终稳定了统治,其废罢同时,也是绍兴十一年收夺大将兵权前的一次成功预演.  相似文献   

20.
南宋后期最早活跃在诗坛的是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他们从晚唐入手的创作方法表示了宋诗向唐诗的复归。这个时期成就较高的诗人是文天祥和汪元量,他们是这个阶段学杜最有成就的诗人,也普遍有以诗存史的观念,在他们身上实现了诗歌从宗唐到学杜的转变。文天祥创作的集杜诗取得了较高成就,他的集杜入乐也是一个创新。宋末的其他遗民诗人如林景熙、谢枋得、郑思肖等,其诗歌创作也有学杜之处,但文学创作的总体成就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