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具有政治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稳定的精神家园.新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着民族利益博弈加剧、国家和政党认同出现危机、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盛行等诸多挑战,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维度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通过整合民族利益机制、提升政治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构建民族互嵌式社区等形式培育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社区及共同体的转型与重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一定的认同和归属感是共同体的特征,也是其赖以存在的基础.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农村社区及共同体有着不尽相同的认同基础和特征.如果说传统家族主导的村落是建立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建国以后人民公社时期的基层社区则是一种"政经不分"、"政社不分"的经济共同体和生产共同体.随着农村改革及乡村社会分化,建立在集体经济及政治控制基础上的社区日益解体.在新的历史时期,依靠加强农村基层政治与行政管理以及经济的集体化或合作化都不足以重建社区和社会生活共同体,应通过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用服务将人们联系起来,在服务的基础上重建农民的社区及社会信任和认同,构建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社区""共同体"和社会组织等概念是当今社会改革与治理中的重要议题,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社区建设、社区共同体意识的塑造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本文在研究呼和浩特城市和社区特征的基础上,提倡呼和浩特城市社区建设面对"城市'部落'"的新关系,应有效利用传统民族文化资源,重点培育和塑造居民的"共同体"意识,鼓励、扶持和引进...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区建设旨在构建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能否充分认识农民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认知、意愿和公共需求,事关农村社区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当前我国广大农民对社区概念的认知、对参与社区建设的意愿、对社区建设前景的预期及社区公共需求的表达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特征,需要从信息沟通、意识塑造、权益维护、共同体观念培育、需求供给及组织化建设等角度着力改善和推进,以真正发挥出农民应有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城市社区功能变迁与社区制度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区作为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集中体现了社会转型的基本特点,当代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城市社区的结构与功能都发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客观上要求改变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创立新的社区组织形式及社区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社区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民间的草根式生长的学习群体,人类历史可考的最早的学习现象可溯源于此。在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社区学习共同体重新勃发生机。正是借助于对"社区""学习""共同体"三个基本概念原始定义及相互关系的探析,让我们认识到社区学习共同体深厚的历史渊源和蓬勃的内在生命力。在原始的共同体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以契约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的,而是以直接的相互肯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学习是人的天性,学习的过程就是生命成长的过程。社区是"国"与"家"的天然纽带,属于社区居民心灵生活相互关系的"生态位",并非指单纯的行政区划或有着物理边界的小区空间。社区"生态位"的优化,有赖于社区居民的共同学习行为,而社区居民的共同学习行为有赖于学习共同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邦是希腊人的生活共同体,也是道德共同体。希腊人依托城邦体制建构了一个充满活力且极富人性意味的文明。城邦的本质特征滋养着人文精神,城邦对公民的教化培育了公民的公共意识,城邦赋予了希腊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城邦制度是希腊人文精神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社区是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建设和谐社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社区管理理念,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通过创建和谐社区,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老龄服务,鼓励和支持老年参与社会发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促进积极老龄化和"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而社区的培育和发展也是社区的社会资本积累的过程,“破窗理论”及其实践应用作为社区治安维护的重要理念和方法,不仅在保障社区安全上起到作用,同时在社区资本的几个维度上也发生着作用,促进着社区资本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载体,率先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低碳生活进而带动全社会节能减排责无旁贷。通过低碳科普教育启发大学生低碳意识与理念、鼓励大学生创新低碳消费方式并身体力行做表率、倡导大学生深入社区提升市民低碳生活意识并合作共创低碳社区,对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集体行为视角的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区是我国最基层的社区组织,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共同体.农村社区内公共产品的提供状况如何,关系到村民生产生活的质量和社区内的和谐稳定.但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的提供又有着与城市社区不同的特点,更多的社区内公共产品提供是集体行为的结果.针对农村社区公共产品提供上存在的规避风险、搭便车和其他机会主义行为,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社区内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外学者对中小学灾害教育观点的分析发现,当前国外中小学灾害教育目标取向从知识与技能转向向灾害自救和互助意识培养和灾害文化的培育;课程内容强调与学生生活世界、学校课程的融合和学生发展;实施途径注重与社区教育和地域文化的融合;国外中小学灾害教育的发展趋势启示我们,学校灾害教育应以灾害文化的培育为路径,创学新教育方式,注重"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以及与地域文化、家庭和社区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建立和谐民族关系、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举措。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性视角解析,“民族心”“民族意”“民族情”“民族力”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四重内涵。而社区教育在助力“共通语言、交往空间、民族情感、物质基础”等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基本条件供给中具有独特价值。社区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其价值实现的主要路径有: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以习用共通语言凝结“民族心”;丰富社区教育互动形式,以拓展交往空间凝聚“民族意”;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以涵养民族情感凝集“民族情”;扩大社区教育资源共享,以奠定物质基础凝合“民族力”。  相似文献   

14.
互惠互利、求同存异是命运共同体的典型特质。大学作为典型的组织,通过对知识的传播、生产与应用的持续变革强化命运共同体的角色与意识,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积蓄力量。大学命运共同体在强化“共同体的宽容度”和扩大“主体间的信任度”上发挥着积极效用,促进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期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理论与现实命题.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铸牢各族大学生群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基础上,提出思政课程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衔接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社区学习共同体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成为社区成人教育与学习的重要载体。社区学习共同体不仅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生存方式的自我更新。重建社区共同生活空间,就是重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建温馨的家园。社区学习共同体是一个个富有内生性成长力的生命体,应认识和把握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本质特征,了解社区学习共同体与学习型组织的区别与联系,遵循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的规律和原则。本文通过对社区学习共同体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六大问题进行讨论,以期走出认识误区,坚定人本教育信念,选择适合社区学习共同体成长的培育方式,切实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中"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精神,为办好老百姓有深切获得感的社区教育开辟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休闲体育健身运动日益成为人民改变生活、工作方式的首要选择,也逐渐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投资重点.对石家庄市社区居民从健身意识、健身项目、健身时间、体育消费、家庭拥有健身器材的数量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石家庄市社区居民的休闲体育健身意识较高,家庭拥有健身器材的数量较多,但在社区长期参加体育健身的人群主要是以老年人和病弱者为主,其次为少年儿童.改变大众意识强而行动弱的现象,是石家庄市开展全民健身计划中首先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城市社区是居民生活、娱乐、交往、健身益心等多种需求融为一体的生活共同体。社区文化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区的结构,社区音乐文化是社区文化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普及传承群众音乐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五家渠市有着丰富多彩的社区音乐文化生活,它充分反映出城市社区的文化氛围和音乐文化特色。文章以五家渠市社区音乐文化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搜集、整理了大量翔实的资料,分析其音乐文化特点,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客观地展现音乐文化特色,为今后五家渠市社区音乐文化发展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这对总结和发展社区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心理学的意识理论,从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维度对云贵川渝6786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以期对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所启示。研究发现,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整体表现良好,但认知、意志维度的水平略低于父母,其内部呈现出显著性的性别、学段、民族、学校城乡属性、家庭SES等群体差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作为外源性因素,家庭功能对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最为显著,学校环境次之,社区支持相对较弱;民族认同作为内生性因素,在家庭、学校、社会三项外源性因素和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为铸牢中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构建多维一体的教育体系,巩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提高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普及质量。  相似文献   

20.
作为社区教育领域中重要学习样态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因其草根性、群众性、普及性、广泛性等特点,具有参与社区治理的良好基础。社区学习共同体参与社区治理,也是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多样性和治理客体广泛性的需要。当前,社区学习共同体通过多种方式在社区服务与社区照顾、社区安全与综合治理、社区环境及物业管理,特别是社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