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摄影记者应该下功夫拍好新闻照片,这是毫无疑义的。然而,照片又脱离不开文字的作用。文字不仅可以补充照片画面形象之不足,而且可以为照片提供“画外音”,两者相得益彰。为什么必须重视新闻摄影的文字手段呢?一。新闻摄影固然有“一图胜千言”之长,却也有“天文不成图”之短。没有文字说明的新闻照片不可能成为新闻照片。“让照片说话”,是强调抓好新闻现场瞬间形象,拍出更好、信息量更大的照片来。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或轻视文字写作。二、同一幅新闻照片,好的文字说明为照片增辉,文字平平也会使照片失去进力。三、文字可以弥补照…  相似文献   

2.
曹莉 《新闻窗》2009,(4):34-34,33
羚羊是真的,火车是真的,桥也是真的——可是它们同时出现的这个瞬间不是真的,被拼接的虚假照片被广泛传播并且获奖构成了丑闻,如同运动场上的“兴奋剂”事件。曾荣获“2006·CCTV新闻记忆”新闻图片铜奖的《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的照片由网络打假发端,最终使得拍摄者刘为强被处理,所在报社的总编引咎辞职。羚羊事件之前还有“华南虎”事件,亦有“华赛”大奖作品被质疑的《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之后还有《喜马拉雅的枪声》、《为什么不回家》等照片在新闻摄影评选中因为涉及造假而被取消了获奖资格。  相似文献   

3.
经济摄影报道是当前新闻摄影的热点和难点。如何使这类照片吸引人,许多有识之士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下面我从一个版面编辑的角度,来谈谈对经济新闻摄影的看法。 首先是新闻,而不是“艺术品” 一张新闻照片,版面编辑是否采用,如何用,首先取决于它的新闻价值有多大。报纸是新闻纸,新闻版就更加强调新闻性。新闻就是新闻,新闻不是艺术。摄影记者的报道首先必须是新闻。没有—个新闻编辑用艺术摄影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摄影报道作品。摄影报道的“好看”,首先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性上,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价值上,而绝对不首先体现在简单意义上的照片的“美”上。那种把摄影记者的最高追求理解为应该是“艺术摄影家”的价值观,对摄影记者是有害的;当这种价值观被版面编辑接受并体现在报纸上的时候,报纸就会变得不伦不类了——由于版面上的照片比文字醒目,因此读者对照片新闻性的要求就更高,-旦照片不是新闻,版面编辑用得愈大,报纸就愈显得难看。 什么是“新闻”?这里无须做理论阐释。但我们应该时刻记住:读者看报先看什么?那些真正吸引读者的,大多是“新闻”——新闻照片的拍摄原则还是要从此入手。让读者拿起报纸,首先看你的照片!  相似文献   

4.
激烈的竞争催生激励新机制。2000年春,北京日报出台了“新闻监测”。所谓“新闻监测”就是每天安排一位要闻中心编辑收看采集京城各媒体(报纸、电视、网络等)刊发的独家或有特色的新闻,写出评价意见和建议,并在每天的编前会上讲评研讨,对缺失新闻进行拾遗补缺,对新闻资源科学整合,以优化量化本报新闻采集编辑运作方式的过程。“新闻监测”至今已刊出500余期。报社考评办编发的“编委评报信息反馈”与之相呼应,它主要是采集编委对本报当日新闻、版面、标题、照片  相似文献   

5.
“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思路已为更多的办报人所接受,近些年又有了“读图时代”的说法。读者对图片新闻的读解需求,无论从内容还是表现形式上都比过去更高了。电视和网络等多种现代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在这种情形下,报纸对图片新闻的处理,如果仍然停留在现有的水平,仅仅满足于“有大照片”或“多用照片”,  相似文献   

6.
钟恩洪 《新闻窗》2007,(3):95-96
2006年12月份,雅虎网站与路透社合作推出了一个栏目叫作YouWitnessNews(你目击的新闻),可以让新闻目击者上传照片或者视频短片,由路透社负责对公众提交的新闻进行选择、编辑,并提供给其它新闻媒体。以这个事件为标志,网络巨头与老牌传统媒体开始携手涉足“公民新闻”这个全新领域。说“公民新闻”新,是因  相似文献   

7.
—年一度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过去曾习惯地简称为“荷赛”)依拍摄题材划分为九类项目,其中一项为“新闻特写”。在历届比赛评选出的最佳新闻照片中,大约有1/3是从“新闻特写”类的获奖作品中选拔出来的。在其他几类的系列照片中,其点题的照片,大多也是特写照片。去年来华展出的世界新闻影展中,留给观众印象较深的,多半也是  相似文献   

8.
一、网络新闻档案的涵义与特点 “新闻档案”是指新闻媒体在日常工作和宣传报道活动中形成的大量文字、照片、影像等方面的档案和资料.而“网络新闻档案”则侧重于由网络新闻媒体所产生的新闻档案资料.随着当代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新闻媒体以其迅速、全面、传播广泛等特点迅速赶超传统新闻媒体,成为新闻宣传与报道中日渐壮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读者对图片新闻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阅读需求越来越高。电视和网络又使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超越以往,报纸也鲜有独家图片新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图片新闻的版面处理,如果仍然固守“只要照片大”、“只要照片多”就会有读者的想法,而不在图片编辑上下功夫的话,就很难在众多报纸中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报纸上来。 一张对图片编辑不重视的报纸,一定不是一张抢眼的报纸,不是因为它缺少新闻,而是因为它缺少图书编辑赋予它应有的光彩。因此,在读图时代的报纸中,图片编辑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对图片编辑素质的要求也是非常严…  相似文献   

10.
在报界,好像谁也没有说过照片不能唱主角.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照片却常常唱的是配角.有些报社编辑和老总经常这样说:“给这篇消息配张照片”.一个“配”字,道出了照片在报纸上的地位.这仅仅只是达到了前10年“图文并茂”的要求,这种对照片的认识,还是只停留在“美化版面”、“活跃版面”.“增加花色品种”上,同样是文字的陪衬.要想实现从“图文并茂”到“图文并重”这个重大跨越,首先是要解决版面编辑和总编辑的认识问题.就目前各报杜情况来看,我觉得笼统谈新闻改革的较多,单独谈新闻摄影改革的较少;在实际操作上,强调文字、版面、事业、体制机制等方面改革的更多,面对新闻摄影则是要求一般化,顶多也只是要数量而忽视质量.在新闻报道中,照片是一种独立的新闻语言,有文字取代不了的作用.与文字比较,照片新闻更直观、更具体、更强烈.好的新闻照片,胜过千言万语.近年来,襄樊日报把“图文并重”落实到报纸版面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实现了重大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报道中,能否改变重文轻图的观念,使新闻摄影真正成为“独立兵种”?实践证明,关键在总编辑。 1987年,我从新华社社长穆青的《新闻摄闻是报纸通讯社新闻事业的“一翼”》一文中得知,新影摄影是报纸新闻事业的“一翼”和“特种部队”、“一个方面军”的观点,但未去实行。我们报社新闻摄影轻于文字新闻的状态未受到任何触动。在省新闻摄影学会举办的好新闻照片评选中,我们报社拿去的照片不少,评上的却是零,只在最后,一个地区照顾1个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新闻摄影事业发展很快,我们有了一支比过去更庞大的新闻摄影专业队伍与通讯员队伍.从拍摄的照片看,无论题材、体裁与表现形式都比过去深刻、多样、生动.随着突发性,事件性新闻增多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新闻摄影照片.但在报纸上发表的非事件性新闻照片中。仍有相当数量是“千人一面”、“似曾相识”.这些照片,说它是真的,又透着假,如果说它是假的,却又有过这样的事实.真真假假,看了以后,总感到它与现实生  相似文献   

13.
照片新闻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它以摄影手段记录正在发生着的新闻事实,它通过新闻形象向读者传播新闻信息和内容。西方新闻界有句名言,叫做“一图胜千言”。我国报界也流传着一句话叫做“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可见,新闻图片相对于报纸来说是何等重要。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在他的作品《父与子》中说: “一张照片表现出来的东西,如果用书本来说,可能需要一百页的篇幅。”我国著名新闻工作者穆青在《论新闻摄影》一文中也指出: “新闻照片能使读者了解到新闻内容,又能享受视觉上的美。”因此,新闻照片比文字报道简洁、生动。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常见的场景中,一幅不寻常的、有趣的、有人情味的照片”,这是美国新闻摄影年赛对特写照片的定义。这样定义“特写照片 似乎失于宽泛,但它对于记者拍摄“软新闻”无疑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当地时间5月26日20点45分,波尔图队和摩纳哥队黑马对决,争夺冠军杯,全球传媒聚焦奥夫沙尔克竞技场。比赛前一日,摄影记者能拍到些什么?  相似文献   

15.
童雯霞 《传媒》2009,(3):76-76
“帕帕拉齐”出自意大利影片《滴露牡丹开》中一个专门偷拍明星照片的摄影师的名字“Paparazzo”,意大利语中其复数形式“Paparazzi”后被作为这一类人的统称,指那些专门追逐明星、拍摄名人私生活的记者。“帕帕拉齐”是其音义结合的中文译法,在港台地区也被人们俗称为“狗仔队”。在追求眼球经济的媒体时代,娱乐新闻成为网络、电视、广播、报纸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娱乐新闻一片繁荣的景象背后,娱乐报道“帕帕拉齐”化的现象也愈渐突出。  相似文献   

16.
报刊披露,新华社记者李锦因为违背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弄虚作假,被撤销掉《不要忘记他们》组照所获得的1987年度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展览金牌奖,建立在假照片基础上的论文所获得的“新闻摄影学术研究成果奖”,个人所获得的“十佳摄影记者”称号也被撤销。《不要忘记他们》是一组反映大别山区情况的照片。其中有一张称为“小夫妻”的  相似文献   

17.
一年一度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过去曾习惯地简称为“荷赛”)的九类项目中,有一类显然与其他依拍摄题材而划分的八类不同的项目,就是“新闻特写”。在过去的31届比赛中评选出的历届年度最佳新闻照片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是从“新闻特写”类的获奖作品中选拔出来的。在其他几类的系列照片中,其点题的照片,大多也是特写照片。在来华展出的世界新闻影展中,留给观众印象较深的,多半也是好的新闻特写照片。新闻特写摄影是日益提高欣赏水平的读者对新闻照片的需要,也是  相似文献   

18.
关于报纸要重视摄影报道的讨论由来已久。现在发出“总编辑、编辑不重视照片”的声音不是那幺强烈了,“两翼齐飞”的说法虽然不甚科学,但基本成为大家共识的局面也已大致形成。现在的问题是,很多报纸的摄影报道仍不能说已达到了一个较好的水平,不那么令人满意之处还是不少的——问题出在何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照片的新闻性不强;二是照片对新闻事件本身所蕴含的新闻价值挖掘得不够,或者说是照片未能使新闻本身的价值全面而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度第49届“荷赛”奖业已揭晓.获奖的图片沿袭了西方新闻摄影严肃、沉重、震撼的一贯风格,大部分的新闻图片都是“黑镜头”。所谓“黑镜头”,是指新闻摄影作品中这样一类照片,它们“形象逼真,细节充分,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理震撼力。看过照片的人会产生敏感、脆弱、压抑、忧郁、恐惧、恶心等消极心理情绪。具有负面心理属性,引发受众消极情绪情感体验,是这类照片的主体特征”。  相似文献   

20.
“激动人心”的含义新闻故事和新闻照片哪个更为重要?传统报纸编辑学中“配图照片”的称谓似乎暗示了前者的主角地位和后者的陪衬地位。一般认为,版面照片是为了烘托新闻故事,使其更加生动真实;或者,是在诸多的硬新闻中加点视觉佐料,寻找一种平衡(Craig,1994,p.192)。然而,不久前的一次调查表明,新闻照片的独立性是不容置疑的,它有一种先声夺人的功效。1999年4月,悉尼理工大学新闻系对悉尼北郊的1000名居民进行了抽样调查,题目是:“阅报时你最先读些什么?”92%的被调查者在“吸引人的照片”一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