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格兰“在家上学”作为一种合法的教育形式,被视为家长积极行使子女受教育权的选择方式之一。为保障“在家上学”的教育质量,英格兰政府完善了相关法律与管理条例,明确了地方当局与家长的权利与责任,同时专业组织、教育慈善机构和网络学校为其提供专业的教育咨询、社区教育资源、教育经验交流与分享、相关学段的学科课程等服务。英格兰政府构建的政府、地方当局、家长和专业组织、社会机构等相互支持的教育系统,对加强“在家上学”教育质量起到了有效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2.
褚红娜 《辅导员》2014,(2):15-16
近两年来,“在家上学”在国内已经由一个新鲜的名词变得为人熟知,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带领孩子加入了在家上学的行列,他们成立了“在家上学联盟”网站,分享在家教育孩子的心得和经验,交流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组织“在家上学”全国会议,讨论在家上学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其实,“在家上学”并非新鲜事物,在国外也一直存在着,并且已发展得十分成熟,本期,我们一起来看看各国的“在家上学”。  相似文献   

3.
据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过去的8年中,英国“在家上学”的学生人数激增。目前,英国共有1.6万名学生“在家上学”,是1999年的3倍。  相似文献   

4.
美国"在家上学"现象的迅猛发展源于多种力量的推动。在教育理念上,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和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基础,它同时也得益于教育私有化理念的影响;在政治方面,美国政治文化中反主流倾向的发展、女性主义的发展以及相关组织和机构的积极活动对于"在家上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公众对宗教祈祷的强烈要求和对学校价值观教育的不满也是推动"在家上学"现象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家庭经济状况的好转、郊区化进程、网络和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在家上学"现象的兴盛。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之外,家长们一直在探寻更适合他们下一代的教育方式,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在家上学"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与传统学校教育相比,在家上学既有进步的一面,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争议。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消极影响,即学校教育存在着负向功能。本文以英国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在家上学”现象为切入点,从学校教育的教学管理、课程与学制设置、教学模式、师生关系及考试与评价五个角度,探讨学校教育的负向功能表现。改进措施为:从转变与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入手,建立现代教育的教学管理观、课程与学制观、教学观、师生观,及考试与评价观。  相似文献   

7.
何年 《教育》2011,(10):29-29
国外的“在家上学”与我国古代私塾有很大不同。最大的区别,就是当代的在家上学属于义务教育范畴,而我国古代的私塾是有志向学者的道路。这种区别,从美国、英国时间来看,值得我国“在家上学”的各界人士注意。  相似文献   

8.
某研究机构发布的《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2013)》,引发了各方的关注。报道称,国内约有1.8万学生没有在校接受教育,而选择了“在家上学”。这些孩子中超过六成是4—10岁的低龄儿童。事实真的如此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家上学”现象在我国的发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这一现象的评论和研究也从舆论热点转移到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大多数研究学者都是以教育学问题的立场对“在家上学”的内涵、原因、现状及对学校改革发展的启示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而以社会学问题的视角,对引发“在家上学”现象的社会化因素、“在家上学”产生的社会问题及其面临的社会困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将会在学校教育追求多元化发展的教育改革趋势下,对今后“在家上学”和学校教育的发展提出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就法律文本而言,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家上学”的合法性问题的核心是对“入学”这一义务教育法定形式的解释.根据扩大解释的法律解释方法,“入学”可理解为“进入义务教育内容的学习过程”,从而“在家上学”的法律性质可界定为“法益”.从权利关系来看,儿童的教育利益最大化是教育活动的应然目标,父母教育权与国家教育权的分配也应当以此为基础.“在家上学”是家长以个性化方式积极履行父母教育权并保障子女受教育权利的活动,具有法理上的正当性,能够成为学校教育的辅助形式而存在,并在家庭和政府的合作间不断成熟.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公民“在家上学”的合法性,并将其纳入政府的有效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11.
黄祺 《宁夏教育》2013,(2):42-42
面对现实的教育环境,有人迎战,有人则选择逃离。最近几年,“在家上学”从个别名人家庭蔓延到普通人家庭中,做出如此选择的家长相信,他们能够给孩子比学校教育更好的教育。上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的一些家庭选择在家教育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的“在家上学”与义务教育制度的“强制入学”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各国的应对并不相同.作为“在家上学”较为活跃的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各州逐渐承认了“在家上学”的合法地位,但其法律渊源较为复杂.本文考察了美国各州“在家上学”的立法状况,试图厘清美国“在家上学”的法律渊源,并认为美国“在家上学”的法律渊源呈现出“重权利、多选择、渐进而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在家上学"运动在美国的迅速发展,"在家上学"的儿童是否能够顺利实现社会化成为了一个焦点议题。关于该问题,学者们大体持三类观点:"社会化危机"论、"社会化良好"论和"差异社会化"论。"社会化危机"论认为"在家上学"的儿童难以像那些在学校就读的孩子一样顺利实现社会化;"社会化良好"论认为"在家上学"的儿童同样能够顺利实现社会化;"差异社会化"论认为应该区别看待"在家上学"的不同群体,这些儿童是否能够顺利实现社会化取决于具体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4.
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如果孩子还是要经历中考和高考,选择在家上学是很有风险的,也就是说,在家上学更多的体制外选择——一些家庭选择不送孩子上学,其打算是根本不让孩子参加中高考,而是准备让孩子出国留学。如果在家上学主要是这种目的,那么,其对我国教育发展的意义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5.
英国首都伦敦很早就认可了“在家上学”的合法地位,并建立了一套有关“在家上学”的完整体系,从原则、规定、申请流程等方面制定了“在家上学”的具体政策.借鉴伦敦“在家上学”政策的特点与经验,中国应尽快确定“在家上学”的合法地位,建立“在家上学”的管理机制,实现监督和指导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并培养监督管理“在家上学”的专业人员.  相似文献   

16.
茹国军 《中国教师》2011,(23):12-13
<正>我国"在家上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代长期存在的"家塾"与现代"在家上学"具有相似之处,并长期存在于教育实践中。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中就有明确的相关规定,除了不具备上学能力的,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而义务教育具有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在家上学”是在学校教育制度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出现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家长依据自己的教育意愿兼顾孩子成长需求的一种自主选择.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家上学”在全美实现合法化后,这种形式获得了更多的生长资源,特别是与公立学校的合作不断增加,促使“在家在校”教育类型的出现.虽然争议不断,许多家长也在自力更生与融合发展之间进行着艰苦地抉择,但“在家上学”与公立学校之间的合作会继续下去,“在家在校”教育类型也彰显出成长的活力,这体现出教育部门对“在家上学”的关注,反映了“在家上学”的成长路径不断开阔.  相似文献   

18.
沈丽萍 《中国教师》2011,(23):17-17
对“在家上学”这一现象不能简单地说是赞成或是否定,应该对教育有较高的理解。教育孩子的终极目标不是孩子学习有多优秀,而是孩子是否幸福,是否具有真、善、美的品格。如果孩子长期一个人在家学习,走上社会后就要多一个适应期,这个过程也许不是每个人都很能适应,因为孩子小时候的经历会带给他一辈子的影响。所以,在家还是在校教育,要两者权衡取其重。哪个重要哪个先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刀切”本身就不是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19.
谭敏 《教育文汇》2013,(3):25-27
近日,几则新闻让“在家上学”话题进入公众视野。武汉7对父母放弃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归隐”乡下自办“桃花源”式教育;而“北大老爸”则试水家庭学校,力求培养孩子成为“健康、快乐、全面、杰出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在对义务教育阶段家长择校问题集中研究的背景下,"在家上学"这种教育方式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舆论对其合法性与合理性的争议与深思。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与分析表明,关于"在家上学"的研究主要探讨了"在家上学"的内涵、性质、背景、原因、现状、条件以及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启示等问题。文章分析"在家上学"的研究现状和主要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探讨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