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奇迹萧宽     
《奇迹萧宽》这篇文章是本刊在姬乃甫先生去世后,偶然从网上发现的,是从新浪网的“姬乃甫高级记者”博客中看到的。姬乃甫先生在担任我刊特邀编委会主任的几年间,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激情指导、帮助、关怀着杂志的发展,他还专门为杂志写了一批精妙的杂文、随笔,  相似文献   

2.
我过去是个文盲,一个大字不识,连自己姓的三横一竖那个“王”字都写不上,别说写稿子了.打从—九五○年起.我们新胜乡一开始扫盲,我就积极参加学习.有了点文化,可也不多.心里捉摸着怎样把学来的用上,就是不敢写.团支书战汗庭到县里开会,报社和他说,要大力发动青年写稿, 战支书就来动员我.我说:不行!我连啥叫文章都不懂,那能写稿呢!说话好说,一写就很别扭,啥字都有,写这字忘那字,蹩了满脑袋汗也  相似文献   

3.
《新华日报》1989年10月20日第三版上,刊登了叶首卫拍的一张照片,标题冠以“我除外!”三个字,其寓意之深刻,容量之广泛,用题之精当,令人赞叹。照片构图极其简单:背景上,象是一堵墙壁,也许是一块标语牌,占据着整个画面,“严禁烟火”几个大字赫然醒目,一位男士嘴里叼着刚点燃的香烟,在那里神情专注地写“严禁烟火”的最后一个“火”字。那“火”上的人字还未完工,黑体字的一撇正在作最后着墨,一捺还没有描墨,“火”上面的双翅刚打了个框子。这时照相机的镜头正好把画面上写字者嘴  相似文献   

4.
第六个字名曰:“情”。所谓“情”是指感情、激情、情趣、人情味,也就是说写通讯要抒发感情,通讯本身要富于感情色彩。什么是情?情是主观对客观事物感受后发出的喜、怒、哀、乐。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个“爽”就是主观对客观事物感受后发出的情。“文以情动人”。我欣赏《红楼梦》中写在秦可卿房间的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炼达即文章。”有一次,薛铸为我写字,问写什么,我说就写这两句。“人情炼达即文章”道出了写文  相似文献   

5.
沈尹默的字     
沈尹默从幼爱学字,十五岁时已为人写扇面。他二十五岁时,在杭州遇见一位安徽朋友,对他说:“我昨天在刘三家里看到你的诗,诗很好,字其则俗在骨。”直率、尖锐的批评,使沈尹默感到火辣辣的,但他既不反感,也不气馁,而是用更加刻苦的“学”和“练”来做回答。他每日取一刀尺八纸,用羊毫蘸着淡墨,临写汉碑,一纸一字,等墨干后翻转来再写。如是者二三年。临写汉碑后,又临北魏造象。及至觉得腕底有力,再开始学写行草。1933年,他在上海举行个人书法作品展览,获得成功。他感到高兴,但未为此  相似文献   

6.
字是人们交流信息的工具。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无论是撰写公文,或是给亲友写信,给报刊写稿,都应把字写得工整清楚,让人一看,不费气力就知其意。 近几年中,我每年都有150篇文稿被各级报刊、电台采用。我觉得这与字写得工整清楚有一定关系。有一次,市广播电台的一位播音小姐对我说,你要经常给我们写稿,你的字好认,我们几个播音员都乐意播送你的稿子。听到赞扬更激起我把字写端正的决心。 我常想,字写的好不好是水平问题,字迹潦草则是态度问题,字写不好又潦草更是不虚心的表现。我在新疆奎屯市人大办公室工作,经常遇到打字员送来一些笔走龙蛇的文稿让我辨认,费了很大气力,左推测右揣摩,串读几段文字也猜不出是什么字,真是误时误事,一些人在拟制公文、写信写稿中,往往不重视字迹的端正清楚,只图快,结果给他人造成不便。例如一篇很有价值的新闻稿,编辑辨认不清,又没有许多时间去推测、猜想,搁在一边不用岂不可惜。所以,把字写好既是尊重别人的劳动,也是对自我劳动成果负责的表现。我听人讲过一个故事:一个人生病想吃杏子,当地又没有,就给舅舅写信,让其代买。因此人写字一贯潦草,他舅见信上写的是代买“否”。白发苍苍的舅舅满街打听,也没有卖“否”的,最后花了不少精力,又经过分析揣度,给买了几个黄杏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识字、写字的目标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然而.识字教学总是显得有些枯燥,并且,小学一年级上册要求认300个字,写100个字,识字量大,学生学起来很闲难。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呢?下面我根据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我是在一九七六年二月参加《汉语大词典》编写工作的,到现在为止,已经整整六个年头了。要是有人问我,你参加这一工作主要的体会是什么呢?我首先想到的一个字,就是“苦”。俄国诗人N·罗札诺夫说:“不用拿困难的铁匠活儿去折磨他,不用派他到矿山去干艰巨的工作,让他去搞词汇吧——仅此一件就够了,这种劳动本身就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艰苦!”  相似文献   

9.
谢顾问:过去上学时因为没有练好字,现在学写稿子时常听人说:“看你写的字这么差劲,给编辑的第一印象就不好,这怎么能采用你的稿子呢?”是呀,字是文人出马第一枪,字都写不好,还怎么能向报社投稿呢?我很烦恼,请谢顾问指点迷津。39312部队王问王峰同志:的确,字是文人出马第一枪,文章写得如何,字写得好不好往往也是个重要因素。但要知道,我什1平时所说的“某人很会写”,决不是指他很会写字,书法功底好,而是指他的文章写得好。一个人字写得好,只能当书法家,可只凭这一条,绝对当不了记者或作家。编辑看稿件,主要是看他的文…  相似文献   

10.
写好短稿     
笔者近读两则故事。一则是: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完成他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后,随即寄出版社。过了一些日子,他给出版社寄了一封信,信的全文是:“?——雨果。”出版社的编辑马上给雨果回信,写的是:“!——编辑室。”不久,震动文坛的巨著《悲惨世界》问世了。一个问号,清楚明白地表达了雨果要说的全部话语。另一则是:有一位“博士”买了一头驴,要写张简单的契约。他写了好半天,一连写了三大张,还没有写到“驴”字,尽是些和买驴无关的废话。由此,隋朝人颜之推说:“‘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以上两个故事,一个是靠简单的问号…  相似文献   

11.
漫步汝南县城时,常会发现一位身体稍瘦的老人,走街穿巷,边问边记。有人说他“神经质”,有人叫他“新闻迷”。他就是年近七旬,闯过“五关”,热于新闻报道的离休教师张荣枢。张荣枢,1947年参加教育工作。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后,妻离子散。为躲避批斗,他背井离乡到大别深山要饭、牧羊、喂猪、开山近20年,吃尽  相似文献   

12.
文面有如人的脸面,写字正确如五官端正,写字美观如人的美貌。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我们写稿子也要注意文面。文面包括写字、标点和行款。文面自然不是文章写作的最重要部分,但它是为内容服务的,和内容表达有直接关系。书写符合规范,标点使用正确,行款格式恰当,不仅反映了写作态度的严谨、精细,也直接有助于文章内容准确、圆满的表达。相反,混乱不堪的文面就会把整篇文章毁灭掉。写稿时怎样搞好文面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把字写好。文章是书面语言。书面语言靠文字来记录,文字是记录的符号,是构成文章的材料。《文心雕龙》提出:“斯乃言语之体貌,而文章之宅宇也”。因此写稿子要重视写字,不写错别字,不写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笔是写字画图的工具。因此,以“笔”字组成的合成词,不管“笔”字置前,还是“笔”字挪后,基本上都与“写”有关,这是由于“笔”字本身含义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有人把采写新闻形象地比作抓“鲜鱼”,而他正是这样一位热心抓“鱼”的人。他叫李恒才,今年43岁,是平顶山矿务局建井三处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一个热心新闻报道的业余通讯员。若问他抓“鱼”的决窍,他憨然一笑,说:“无非是多留心,细观察,勤深入,广交友,不停笔。”呵,一句话有横有竖,不正是他多年实践中精心结起的一张抓“鱼”的“网”嘛! 说起李恒才怎样开始爱上写新闻,话就长了。五十年代末,刚中学毕业回乡工作的李恒  相似文献   

15.
老新闻工作者冯英子同志年已古稀,他学习和工作的劲头,却不减当年。 1932年,他参加了新闻工作。1937年,经范长江同志推荐,担任《大公报》战地记者。抗日战争期间,他在报界当过记者、编辑、主笔、经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中有人要给他参谋街头,聘他担任《民国日报》主编和《和平日报》经理,他都谢绝了。最后,他毅然去香港,在夏衍主办的《周末》报工作。1953年回上海后,先在《新闻报》后调《新民晚报》工作。他擅长写通讯,也擅长写杂文。前几年,他参加全国记协组织的“长江行”采访活动,写了一系列生动的通讯,汇集出  相似文献   

16.
滥用新名词,杜撰怪名词,会令人啼笑皆非的。有一次,某记者托我带一信给朋友,在信封末尾写有“本托”两字。朋友收信后对我说,来信人非我本家,他把“本托”的意义错成本人所托,这就用错了。这使我想起某些报章杂志的文章里时时出现的一些古名词,用错的俯拾皆是。如:“内子”,这是向别人讲自己妻子的谦称,而有人把它当作是“家内的儿子”了。“乔迁”,是局限于对别人搬入新居的客套话。可是一位朋友被提拔当领导了,有人写他是“乔迁之喜”。  相似文献   

17.
距呼和浩特市区10多公里的大黑河村,有片白桦林,林中有一座孤坟,简陋的墓碑上没有生卒年月有,只写着“呼格吉勒图”五个大字。在蒙语中,“呼格吉勒图”意为“幸福的地方”和“大好前途”。但这个名字的主人并未享受到这样的祝福。18年前,不到19岁的呼格吉勒图被判处犯有流氓罪和故意杀人罪,死刑。  相似文献   

18.
萧娴     
鞠慧 《档案与建设》2006,(12):30-31
书法家萧娴(1902-1997),字稚秋。号蜕阁、枕琴室主。1902年出生于贵阳。幼年丧母,童年随父迁往广州。其父萧铁珊是孙中山的追随者,南社社员。工诗文,善书画。萧娴幼承庭训,聪慧好学,极喜写字,又习古琴、篆刻、绘画、诗词,小小年纪就以善作擘窠大字闻名乡里。她13岁便写得一手好邓隶,曾有“粤海神童”之称。  相似文献   

19.
琴瑟和鸣     
这几年,我们这个小小的“书香门第”也积攒了几幅名人字画。但经年挂在客厅墙上的是爱新觉罗·溥杰先生惠赠丈夫的遗墨。那是1990年3月初,丈夫去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人代会采访。在那个春风清柔的傍晚,他采访完溥杰先生,先生准备送幅字给他。先生问道;“你爱人是做什么工作的?”他告诉先生在济南一家报社做编辑。先生思忖良久,挥毫写下“琴瑟和鸣”四个隽秀的大字。  相似文献   

20.
著名画家、文学家丰子恺的居屋名叫“缘缘堂”。其来历颇为有趣.1926年,他的老师李叔同来到上海他家中,两人在一天晚上品茶时,共商为居屋取名。老师出了个点子,叫丰子恺在小纸片上写了许多自己喜欢而且可以互相搭配的字,团成纸团,在神像前的供桌上撒开,让丰子恺抓阄。没想到,丰子恺连抓了两个“缘”字,于是,他就把自己的居屋命名为“缘缘堂”,并由老师写字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